第二节 兵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兵事
分类号: E295.2
页数: 2
页码: 40-41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代至建国前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兵事发展情况。
关键词: 兵事 军事史 下徐店村

内容

清咸丰八年至同治年间,太平军先后多次来下徐店。因太平军中部分军纪失管和首领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致使烧杀不断,淫掳遍地,激起民愤,加上当时当局和地主乡绅的煽动诱逼,16岁成丁均参加民团,乡绅利用民团所谓“报仇”的朴素感情,与太平军为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下徐店一百多间房屋被太平军焚为灰烬,三十六名村民遇难,尸骨难找。全村人民成年累月逃避他乡,有家难归。家人被害,房屋被烧,粮食被抢,惨状难罄,幸存者也是“眠不贴席,闻声则骇”,惶惶不可终日。
  自民国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927——1948)是下徐店一段光荣的革命史,也是一段艰苦的革命历程。英雄辈出,业绩辉煌,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段时期,在李立卓、徐英湖、徐阿宝、徐岩福、李立倚等组织领导下,下徐店农民协会运动,武装斗争规模浩大,声势壮阔,波及全县。民国十五年(1926)李立卓在下徐店教书,以学校作据点,从事革命宣传组织工作,与徐英湖一道组织下徐店农民协会,实行“二五”减租,深入千家万户,震动当局,推动了全县农民协会的蓬勃发展。民国十六年秋,当局声言解散农民协会,废除“二五”减租。李、徐两人积极发动农民两次进城请愿。他俩站在最前列,斗争非常勇敢。民国十七年秋,永武联合暴动,徐英湖任永康农民革命军溪岸中队中队长,他斗争坚决,谋略过人,深得中央特派员卓兰芳赞尝。民国十八年,徐英湖任中心县委特派员,兼负责义乌、东阳、永康面上工作,年底回永负责年关斗争工作,烧毁土地陈报,打开常会和地主的粮仓济贫。民国廿二年秋,徐阿宝任永东中心县委副书记兼永康县工委书记,联络隐蔽在永、缙边境山区斗争的红十三军第三团余部,组成一支数十人的游击队。在金城坑的遭遇战中,击毙浙东肃反委员派出的2名特务。不久,又打垮了柿后保卫团。在后塘弄、桥头周等地镇压了反动地主,为党和游击队的活动扫除障碍。民国二十年八月任中共永康工委组织委员的徐岩福,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坚持革命斗争。民国廿六年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做好抗敌后援会工作。民国廿七年徐岩福担任县委委员兼任政工队党支部书记,利用政工队合法身份,宣传抗日,与顽固势力作斗争。民国廿八年以手车运输队分队长,往返丽水、安徽、永康之间的兵站,担负东南局与浙江省委文件情报的传递,组织联系和军需物资的运送。民国三十一年李立倚任教下徐店小学与徐老驮,徐彦莲等积极宣传抗日,组织下徐店抗日地方巡逻队,徐彦莲以换面条为名,肩挑索面担深入各山区根据地,传递情报、文件,做革命队伍的耳目。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