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3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军事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4
页码: 40-43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民国至1994年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军事工作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军事 政治工作 下徐店村

内容

第一节 兵役
  民国初期,实行募兵制来扩充各军阀部队的兵员。民国廿二年后推行征兵制,但农村仍推行抓丁制。民国廿七年颁发了《浙江省战时纳金缓役暂行办法》,地方当局借此敛财,串通舞弊,趁机强派壮丁谷,得钱买放,冒名顶替,富人安乐,穷人遭殃,流传着:抽着穷,抽着从(忠实的人),有钱可买命,无钱去送终(死)。下徐店村前后被抽和卖壮丁的有20人:忠眼、发丁、七召、云汉、银芬、永生、金瑶、阿东、汝岩、阿立、江有、彦辅、振福、昌立、银富、金华、望江、加丁、金希、金奎等。其中如七召、云华、云汉、银芬等有去无回,家破人亡的有12人。
  解放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有15人。1955年起实行义务兵役制参军41人,现役8人。
  第二节 兵事
  清咸丰八年至同治年间,太平军先后多次来下徐店。因太平军中部分军纪失管和首领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致使烧杀不断,淫掳遍地,激起民愤,加上当时当局和地主乡绅的煽动诱逼,16岁成丁均参加民团,乡绅利用民团所谓“报仇”的朴素感情,与太平军为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下徐店一百多间房屋被太平军焚为灰烬,三十六名村民遇难,尸骨难找。全村人民成年累月逃避他乡,有家难归。家人被害,房屋被烧,粮食被抢,惨状难罄,幸存者也是“眠不贴席,闻声则骇”,惶惶不可终日。
  自民国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927——1948)是下徐店一段光荣的革命史,也是一段艰苦的革命历程。英雄辈出,业绩辉煌,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段时期,在李立卓、徐英湖、徐阿宝、徐岩福、李立倚等组织领导下,下徐店农民协会运动,武装斗争规模浩大,声势壮阔,波及全县。民国十五年(1926)李立卓在下徐店教书,以学校作据点,从事革命宣传组织工作,与徐英湖一道组织下徐店农民协会,实行“二五”减租,深入千家万户,震动当局,推动了全县农民协会的蓬勃发展。民国十六年秋,当局声言解散农民协会,废除“二五”减租。李、徐两人积极发动农民两次进城请愿。他俩站在最前列,斗争非常勇敢。民国十七年秋,永武联合暴动,徐英湖任永康农民革命军溪岸中队中队长,他斗争坚决,谋略过人,深得中央特派员卓兰芳赞尝。民国十八年,徐英湖任中心县委特派员,兼负责义乌、东阳、永康面上工作,年底回永负责年关斗争工作,烧毁土地陈报,打开常会和地主的粮仓济贫。民国廿二年秋,徐阿宝任永东中心县委副书记兼永康县工委书记,联络隐蔽在永、缙边境山区斗争的红十三军第三团余部,组成一支数十人的游击队。在金城坑的遭遇战中,击毙浙东肃反委员派出的2名特务。不久,又打垮了柿后保卫团。在后塘弄、桥头周等地镇压了反动地主,为党和游击队的活动扫除障碍。民国二十年八月任中共永康工委组织委员的徐岩福,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坚持革命斗争。民国廿六年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做好抗敌后援会工作。民国廿七年徐岩福担任县委委员兼任政工队党支部书记,利用政工队合法身份,宣传抗日,与顽固势力作斗争。民国廿八年以手车运输队分队长,往返丽水、安徽、永康之间的兵站,担负东南局与浙江省委文件情报的传递,组织联系和军需物资的运送。民国三十一年李立倚任教下徐店小学与徐老驮,徐彦莲等积极宣传抗日,组织下徐店抗日地方巡逻队,徐彦莲以换面条为名,肩挑索面担深入各山区根据地,传递情报、文件,做革命队伍的耳目。
  第三节 军事组织及其活动
  一 抗日巡逻队及其他
  民国廿八年三月十九日起,日本侵略军先后出动多架次飞机轰炸古山、世雅,飞机低旋我村上空,机声震地慑耳,村民人心惶恐,扶老携幼,牵牛挑笼,逃命避难者满山遍野,哭号动地,有家难归。为防日军突然侵入,保卫村民生命财产,徐老驮等于民国三十一年六月,组织了二十多人的抗日巡逻队,配备了几十把马刀和红缨枪,日夜放哨在老虎洞背和水牛背脊。几个出入口也有联络员,传递日寇消息,有紧急情况即鸣锣通知,有计划地指挥村民疏散。同时巡逻队还主动出击,民国三十二年(1943)日寇从世雅向县城和雅庄方向流窜时,在溪岸与柿后中间的洋桥,有一名日寇因小便而落伍,徐双记等几个队员,见机即以高大身躯猛扑擒拿,日寇凶狠顽抗,被愤怒的队员处决,葬于凹郑凹,为死难同胞报仇。
  民国三十四年某日,二个手持快机的兵匪,在后力坑白日拉路抢劫,被仙义乡团丁追捕,当兵匪翻越格山即将逃之夭夭时,村民见势不怕枪弹奋然参战,有的随手拿着自己的锄头、扁担,有的来不及拿家伙就赤手空拳,飞跑向前,有的还以石块作武器,疾扔兵匪,四面围捕的群众和缴枪投降的呐喊声响彻后山坤,在英勇无畏的村民面前,一个兵匪只得乖乖弃械就擒。另一个逃到柿后东畈九头蓬,在下徐店紧追的村民包围下,也被抓获。事后追查,这两个兵匪原是国民党21师的军官亲眷,真是兵匪一家。
  民国廿九——三十七年(1940—1948)由徐义康发起成立下徐店自卫队,粜售常会租谷,买了一挺机枪,四支步枪,二把快机,维持社会治安,后这批武器转到仙义乡中队和县联防中队。
  二 民兵连
  1949年即成立自卫队,保卫革命政权,不久正式建立民兵组织。1951年3月,规定了凡年满18—40岁的青壮年,有参加民兵的义务。成立了下徐店民兵连。1951年春,下徐店民兵踊跃参与捕捉鲤川惯匪夏有余。1958年实行“全民皆兵”。1961年贯彻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要求,转为基干民兵连,发了枪支武器(后缴回集中保管)。基干民兵连每年都选派民兵骨干,参加区县训练。乡人武部还组织基干民兵先后在我处瓦灶山、后山坤平坦、小柜里进行射击打靶。1978年全县青年男女民兵,在我村大塘举行规模宏大的游泳比赛。
  民兵组织历任领导
  1949年10月至1949年11月自卫队长 徐老堆
  1949年12月至1951年 民兵队长 徐高水
  1951年至1951年 民兵队长 徐金华 徐方龙
  1 952年至1957年 民兵连长 徐成敦
  1958年至1960年 民兵连长 徐高升
  1961年至1965年 民兵连长 徐成敦
  1966年至1967年 民兵连长 徐赞银
  1968年至1976年 民兵连长 徐高升
  1976年至1978年 民兵连长 徐庆水
  1979年至1987年 民兵连长 徐振敦
  1988年至1993年 民兵连长 徐振楷
  1994年…… 民兵连长 徐维贤
  三 联防中队
  1993年8月,经上级批准,成立了下徐店联防中队,维持社会治安。同时,购置消防器材,组建了村消防队。
  第四节 转复退军人及现役军人名录
  转复退军人
  徐来友 徐发声 徐中秋徐彦东 徐加畴 徐长松 徐茂恩 徐银子 徐龙威 徐扎育徐德仁 徐占鳌 徐茂传 徐彦兴徐新良(居周扎)徐火享 徐扎银 徐金华徐加进 徐江平 徐扎统 徐扎苏 徐岩林 徐扎起 徐庆郎徐康进 徐康法 徐火根 徐国平 金建安 徐伟建 徐仁亮徐祖仁 徐文金 徐扎型 徐银德 徐来厅 徐国洪 杜南静徐品传 徐火洪 徐朝广 徐新庭 徐翼巩 徐耀荣 徐彦良徐敏峰 徐高升 徐一明 徐振楷 徐一分 徐新强 徐建培 徐根松 徐金山 徐耀辰 徐开明 徐智明(居丽水) 徐新明(居缙云周扎)
  现役军人
  徐云高 徐晓亮 徐飞龙 徐志宁 徐军 徐林伟 徐开军 徐永良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