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1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历史沿革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本章记述了自明万历间至1994年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历史沿革情况。
关键词: 区划 历史沿革 下徐店村

内容

明万历间(约公元16世纪60至80年代),球川祖琨之九世孙全山公富甲于乡,感原居地狭窄,在父亲满的鼎力支持下,择石门桥上一片平坦之地建堂构屋数十间,取名“新屋”,开立了下徐店的宏基。
  明代,永康县十乡、四十七都、一百一十八图。下徐店为二十九都三图,村名下徐,属游仙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公布《城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县以下设乡,下徐店仍属游仙乡。民国初,沿袭清制。
  民国十七年(1928),政府公布县组织法,推行村里制,县以下设区及村里。百户以上乡村为一村,不满百户者,联合数村为联合村。百户以上市镇为一里。全县分为365个村里。下徐店属游仙区,下徐店村里。
  民国二十年(1931),将原365个村里划并为152个乡镇,乡镇下以“闾邻”编制,5户为邻,全县共为2303个间、11557个邻。下徐店属游仙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推行保甲制。乡镇以下为保甲。10户为一甲,设甲长;10甲为一保,设保长、保队副。实行各户互相监督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下徐店属仙源乡,为一个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永康先后二次并乡。下徐店属仙义乡,设二个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按省政府关于“乡与镇应分别。凡商铺在百户以上者,始可称镇,否则一律称乡”的规定,永康县进行乡镇大调整。下徐店仍属仙义乡。
  1949年5月,永康解放,全县在乡以上设区。下徐店属芝英区仙义乡。
  1950年10月,全县乡镇进行调整,将原27个乡镇划分为8区、6镇、83乡。下徐店属芝英区,溪岸乡。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永康全县改编为政社合一的6个人民公社。下徐店属超美人民公社(芝英区),称下徐店生产队,下设10个生产小队,后由溪岸管理区直接管理。
  1961年11月,永康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恢复区建制,将原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下徐店属芝英区、溪岸人民公社,称下徐店生产大队,下设27个生产队。
  1983年政社分设,仍行乡村制,以社建乡,以大队建村,下徐店属溪岸乡,成立村民委员会,下设12个村民小组。
  1992年4月,永康撤区扩镇并乡,下徐店划归芝英镇管辖。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