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03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0
页码: 3-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东汉至1994年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所发生的大事。
关键词: 大事 历史事件 下徐店村

内容

东汉东汉末年吴兴太守徐琪,游江浙上游,悦古丽山溪秀固,遂定居隅东(今三眼井桥桃花居民区一带),为华溪截角徐氏之始祖。
  三国
  东吴赤乌八年(245年) 析乌伤县南界上浦乡为永康县,县址欠方,琪公之曾孙徐绰,仗义截己基一角以成其方。上重其义,赐封其庐曰:“截角世家”。徐氏乃成为永康城内一大望族。
  南宋
  淳熙二年(1175) 徐源生,为华溪截角徐氏宗谱内纪一世祖(徐氏外纪一〇四世)。
  咸淳七年(1271) 元兵备副使徐琨生。
  元
  至正十一年(1351) 徐琨以兵备副使致政还邑城截角,逮徙居球川(今上徐店),为球川派祖。
  明
  天顺七年(1463) 球川下宅(下徐店)派祖徐赐溢生。
  成化二十年(1484) 徐满生。满是赐溢的大儿子,全山公的父亲。
  正德六年(1511) 创居下宅祖徐荣(即全山公)生。
  嘉靖四十一年(1562) 永康城内邻家起火,延及截角,烧毁街道、庙社,损失严重。
  万历初年(1560—1580)徐荣择球川祖宅南里许,石门桥上一片平坦之地,构堂建房,创居下宅,名曰:“新屋”。
  清
  康熙二十六年(1684) 大旱,饥民遍野。
  康熙五十四年(1715) 旱灾,岐山公广济饥民七天,饥民全活。
  嘉庆二十四年(1819) 大塘年久失修,塘泥淤积,永盛公舍己资设席数筵,邀请天地两房(上、下徐店)族长及老成人商议兴修,两个村照田捐钱,合力深挖塘高筑岸,使126亩面积的大塘蓄水量大大增加。
  道光二年(1822) 创建全山公祠。
  道光三十年(1850) 建造马鞍亭。
  道光年间 奇亮弟兄三人营造后千门十八间头。开盛公营造洗鲤塘壁廿间头。
  同治元年(1862) 五月,武平乡民团偷袭太平军,杀死太平军兵士10余人。太平军焚毁下徐店堂屋及民房百余间。
  是年,下庵村被太平军烧了房子,下庵人杜开飞在下徐店定居,下徐店有了杜姓居民。
  光绪二年(1876) 八月十八日,褒功祠竣工,建筑面积577平方米。
  光绪年间 伟察公营造新屋里十八间头。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 入秋以后,干旱成灾,民食困难。
  民国四年(1915) 春,连续下雪28天,冰冻持续一个半月。
  民国十一年(1922) 六月,全省洪灾,本村洪水淹没全山公祠第七层墙脚砖。
  民国十三年(1924) 旱灾严重,民食困难。
  民国十六年(1927) 奎璧公祠落成。
  民国十七年(1928) 十二月至翌年七月,下徐店、后力坑为中共永康县委驻地。
  民国十九年(1930) 洗鲤塘沿南边起火,受灾3户,烧毁房屋7间。
  闰六月十三日,永康县苏维埃主席徐英湖英勇就义。
  民国二十年(1931) 七月,中共下徐店支部诞生。
  七月至翌年正月,下徐店第二次成为中共永康县委驻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 下徐店、前黄再次成为中共永康县工委驻地。
  三月,重建中共下徐店支部。
  民国二十三年(1934) 夏,正当早禾吐穗,中稻含胎之时,久晴不雨,严重干旱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末。
  民国二十四年(1935) 九月廿九日,中共永东中心县委副书记兼永康工委书记徐阿宝英勇献身。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四月,中共下徐店支部第三次重建。
  民国二十九年(1940) 上半年,第四次重建中共下徐店支部。
  民国三十年(1941) 续修华溪截角徐氏宗谱。
  是年,创办下徐店国民供销合作社,组织民众入股,每股银元1元,盈利分红。
  民国三十一年(1942) 是年,徐老驮等人组织下徐店抗日地方巡逻队,日夜巡逻放哨,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民国三十二年(1943) 七月,日寇流窜下徐店、雅庄、八口塘一带,烧杀掠夺,下徐店被抓去村民5人,其中1人下落不明,被掳走耕牛2头。一名日寇被巡逻队活捉。
  民国三十三年(1944) 第五次重建中共下徐店支部。
  是年大旱。
  民国三十五年(1946) 十二月初三,中共金坛县委书记徐积福壮烈牺牲。
  民国三十六年(1947) 六月,第六次重建中共下徐店支部。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四月二十九日,国民党永康县联防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二中队
  中队长徐义康率队伍在俞溪头九里附近与浙东游击纵队第六支队战斗中中弹身亡。
  九月十四日,浙东游击纵队六支队战士徐有堆牺牲。
  九月十五日,浙东游击纵队六支队武工队队长徐老驮、通讯员徐彦莲壮烈牺牲。村民徐德虎同时被刺杀身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 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四师,在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第六支队配合下解放永康县城。本村随着解放。
  秋,下徐店农民协会成立,领导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和剿匪反霸斗争。
  冬,创办农民夜校,扫除文盲。
  1950年 是年,全国开展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下徐店有二人定为反革命分子被镇压。
  1951年1月,土改工作队进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5月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3至4月,春雨连绵,冷空气频频袭击,烂秧严重。
  5月,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动员参军和捐献飞机大炮。徐彦东等十二人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7月15日,三角明堂失火,受灾11户,烧毁房屋24间。
  是年,下徐店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
  1952年 2月10日,组织农民入股,在堂屋前创办芝英供销社下徐店分社。
  是年,在农民协会领导下,组织村民修建塘堰,疏通河道。
  1953年 徐汝完、徐金芬、徐品隆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夏,干旱严重,有的村民取龙接佛求雨。
  7月10日下午3时,刮起龙卷风,摧毁台门口房子三间。
  11月,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冬,徐品隆、徐有凑、杜顺愿、骆章祖等18户农户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 徐品隆等24个农户组成五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徐立业等22个农户组成五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一社,实行土地入社,按股按劳分红。
  是年,中国人民银行永康支行在下徐店搞点,创办村信用合作社,徐立业为信用社主任。
  9月,国家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发放布票,定量买布。
  冬,贯彻“小塘加大,大塘加深,疏浚荒塘”的方针,开展冬修水利运动,修建大小塘67处。
  冬,根据“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坚持常年自学”原则,村创办常年民校,继续扫除文盲。
  1955年 3月1日,国家发行新人民币,以旧币壹万元兑换新人民币壹元。
  6月4日下午,遭冰雹袭击。
  7月,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发表后,五星初级社同五星初级一社合并组成五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转为集体所有,取消土地分红,实行男女同工同酬,按劳分配。
  9月5日,实行农村粮食“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任务到户。
  12月,开始装有线广播。
  是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徐耀荣等三人成了第一批义务兵。
  是年,支援修建八口塘水库。
  1956年 第一年试种双季稻。
  冬,组织大批劳力,用块石修砌宽7米,长145米大塘岸。同时,组织大批劳力扩建鸡皮塘,完成郭山古塘水库库岸加宽加高任务。
  五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有耕地210亩,由于刮起退社风只留165亩。
  1957年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林乎加来永康视察,作了农业合作化指示,刹住退社风。
  五星高级农业合作社入社耕地上升为755亩。
  是年,第一次购用日本产高压喷雾器治虫。
  1958年 掀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刮五风,即“共产风”、生产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生活特殊化风。搞高指标、瞎指挥,生产集体化,行动军事化,发动社员到杜山头洗铁沙,建土高炉炼铁。滥伐林木烧木炭,无代价送往杜山头炼铁。
  夏,推广“麻城经验”,在大塘下畈徐茂高五十,撒播小麦种子120市斤作“万斤亩”试验。在应南溪三角畈把已种的七、八丘晚稻拔掉合种一丘田,结果颗粒无收。
  是年,搞食堂化。全大队1300余人一个食堂吃饭,实行“吃饭不要钱,工资加奖励”,农户停炊不动烟。
  是年,实行“全民皆兵”,县建立民兵师,公社、大队、生产队编为团、营、连、排、班。
  是年,五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生产队,下设10个生产小队。
  是年,调整插花田,郭山畈130余亩,划归下徐店。
  是年冬,以军事化形式,组织社员到桥下凤凰山脚建设太平水库。
  1959年 “五风”蔓延,自然灾害连续,出生人口下降,大批劳力外流到江西、福建等地逃荒求生。
  是年,徐赞福、徐天求、陈香配(女)等支援宁夏建设。
  1960年 11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国家拨款退赔,纠正“大跃进”时无偿平调财物和劳力的错误。
  1961年 4月,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开始检查纠正“五风”错误。集体食堂解体,恢复单家独户用膳。开展群众性采集野生粮食和见缝插针田头地角种蔬菜,粮食瓜菜代,以度粮荒。
  是年冬,生产队改为大队,下设27个生产队。
  是年,贯彻“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要求,整顿民兵组织,壮大武装基干民兵。
  是年,开展以马尾松为主的全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是年,第一次购用脚踏打稻机,比稻桶打稻工效提高3—4倍。
  1962年 贯彻“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确立生产队为基本核算
  单位。分给社员自留地,鼓励种田头地角。农业生产恢复,社员口粮紧张情
  况缓和。
  是年,创办碾米厂,有碾米机1台,10匹马力柴油机1台。
  1963年 第一年购用磨粉机,实现磨粉不用麦磨头。
  1964年 组织专业队,开通太平水库西干渠老鹰山穿山洞,参加修筑前陈倒虹吸。
  是年夏,久睛不雨,坑田严重干旱,粮食年亩产比1963年减产127市斤。
  1965年 冬,四清工作队进村,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成立贫下中农协会,村干部靠边站。许多村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是年,第一年粮食亩产超纲要,实现粮食年亩产876市斤。
  1966年 夏,四清工作队撤走,接着贯彻中央“5·16”通知,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组织红卫兵,成立战斗队,开展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有的户被查抄,一些人被揪斗,古籍被焚,古迹被毁,古建筑物被破坏。
  是年,全大队原有27个生产队,合并为12个生产队。
  8月29日,藕荷塘沿失火,受灾13户,烧毁房屋18间。
  是年,建成石混结构1孔隔山桥。
  1967年 入夏以来,大旱百余天,由于社员积极抗旱保苗,粮食仍然取得好收成。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取代党支部和大队管委会。
  1968年 5月,开始开展“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三忠于”活动。同时,学习小靳庄。
  7月,开始“清理阶级队伍”,直至1970年上半年,搞了冤假错案,使一些人蒙受不白之冤。
  是年冬,组织社员支援建设太平水库引水渠,完成吕南宅地段任务。
  1969年 10月,贯彻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派民兵连在太公山大挖防空洞。
  是年,组建副业队,先后种有毛竹、桑树、柑桔、养有猪、兔并加工粉干。
  是年,开辟狮子山山地种植毛竹。
  是年,创办村衡器厂。
  11月,创办合作医疗站,以草药、针炙、推拿免费为社员治病。
  是年,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办,校址设全山公祠,修建8个教室,回队任教教师10人。
  1970年 下徐店小学附设“戴帽”初中,有2个班,学生75人。
  是年,第一年粮食超千斤,实现年亩产1073市斤。
  1971年 村开始装电,家家户户装上电灯。
  是年,创办下徐店农机厂。
  是年,创办农忙幼儿班。
  5月26日,遭冰雹袭击。
  9月17日夜,他人纵火,后千门受灾5户,烧毁房屋10间。纵火者依法判刑三年。
  1972年 建成全县闻名的郭山畈丰产方。
  是年,开始种桑。
  是年,第一年购用拖拉机耕田。
  1973年 4月,动工修建石门畈简易公路,1976年建成,沟通村与永东公路的通道。
  是年,新屋里失火,受灾5户,烧毁房屋8间。
  是年,移坟上山,平整土地。
  1974年 进行第一次电改线。
  秋,县委书记高永泰带常委不时到下徐店开常委会研究工作,副书记楼兆棣、常委王起生在下徐店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带领群众在太公山破山种桔,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
  1975年 农历五月廿四日,村党支部书记徐文衡,在台门口造水井时触电身亡。
  是年,晚稻品种搭配不当,受冷空气影响,全大队553亩晚稻翘稻头,平均亩产只有372市斤,比1974年减产145市斤。
  11月,掀起“全党动员,大办农业,苦战五年,为实现大寨县而奋斗”高潮。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群众自发佩戴黑纱、白花,以示沉痛悼念。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全村社员集会收听首都追悼大会实况广播。
  是年,大塘后滩改田,下徐店改20亩,上徐店10亩。
  1977年 是年,开发和建立石子山、坟边、大山坑、唐山桔园。
  春,一场接一场大雪,积雪13厘米,冻害严重,柑桔枯死甚多。
  冬,芝英区治理华溪13公里,本村负责完成楼下桥——溪岸祠堂前地段的防洪工程。
  是年,开始办常年幼儿园。
  1978年 石子岭建造农机厂厂房,建筑面积637平方米。
  是年,第一次购用机动打稻机、机动喷雾器。
  1979年 第一年试种杂交晚稻,22亩杂交晚稻平均亩产728市斤。
  是年,创办集体养蜂场。
  冬,支援杨溪水库(灵山湖)移民,完成拆迁古竹畈校舍(二分之一)的任务。
  是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控制二胎,避免三胎。
  是年,对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公民权。纠正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
  革命中冤假错案。
  1980年 从香鸠山沿采条石80立方米,运到杨溪水库建筑大坝。
  是年,建成石混结构的2孔球川拱桥。
  1981年 是年,全村新建田畈圳、路计9条、长4200米。
  是年,整顿民兵组织,缩少组建范围,压缩民兵年龄,男性改为18—35岁。按年龄和军事素质编为基干民兵,普通民兵两类。
  1982年 全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接着林业实行“三定”(即山权、林权和责任承包权),县人民政府发证到村。村民在自留地或山坡上开始个人种柑桔。
  7月,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徐店为427户,1722人。
  是年,徐立业等五人合伙购买全村第一台三用粉干机,取代手工操作加工粉干,工效提高20倍。
  是年,创办下徐店村婺剧团。
  是年,全村有了第一台电视机。
  1983年 政社分设,恢复乡、村建制。以社建乡,大队称村,村建立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
  7月,县委书记洪承芳到下徐店考察永康玻璃钢厂。
  是年,大塘、小塘、承包到户养鱼。随后,村有的70多口塘,80多亩柑桔都分批承包到户经营。
  是年,下徐店小学改为溪岸乡中心小学。
  是年,全村首次出现个人购置摩托车和汽车。
  1984年 是年6月,拆除全山公祠,投资12万元,修建大会堂(影剧院),建筑面积953平方米。
  是年,投资4万元,建成小学新教学楼,建筑面积539平方米。
  是年,投资1.5万元,建成太公山电灌站,装机17千瓦,杨程20米,铁管长50米。可灌溉石门畈、后山坤80余亩农田,同时用于太公山柑桔的抗旱保苗。
  是年,修建台门口戏台一座。由玻璃钢厂拆除重建易安亭,改名为“徐风亭”。
  10月31日,县人民政府发文批准下徐店为革命老根据地村。
  是年,县委书记洪承芳四次到玻璃钢厂视察。
  1985年 5月,金华地委书记董朝才专程视察玻璃钢厂。
  7月,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专程视察玻璃钢厂“星火计划”项目。
  是年,规定晚婚年龄为男25周岁,女23周岁。
  是年,下徐店有了第一幢三层砖混结构居民新房。出现第一户购置电冰箱。
  1986年 是年,全村年工业总产值第一年超百万元。
  是年,大塘后滩耕地承包到户经营。
  1987年 7月28日上午6时,球溪洪峰冲入后千门及永康玻璃钢厂大门,水位高于球川桥面20厘米,大半村庄被淹,受灾52户,倒毁房屋89间,淹没粮田72亩,包括玻璃钢厂被淹没的物资损失价值共45万余元。县人民政府、县建设银行及县民政局、县财税局等有关部门来下徐店发动群众抗洪救灾,重建家园。
  是年,全村有了第一幢四屋砖混结构居民新居。
  是年,安装第一部私人电话。
  1988年 奎璧祠拆除后,在原址中堂处建成碾米机厂房,建筑面积193平方米。
  1989年 全村户口第一年超500户,是年末,全村521户。
  8月15日,成立村老人协会。
  1990年 是年,投资10万元,在奎壁公祠基址后寝处修建村办公楼,建筑面积252平方米。
  7月,全国第三次普查人口,全村509户,1898人。是年末,第一年人口超双千,全村2008人。
  9月4日夜,洗鲤塘沿刮龙卷风,受灾3户,摧毁房屋4间。
  1991年 秋,全村统一调整承包耕地,平均每人0.47亩(28把)
  是年,开辟宽3米,长1500余米的环村西路和环村北路。
  是年,投资4万元在小坟新建变压器房。
  是年,全村柑桔收入4000担。
  是年,根据村镇建设规划,在隔山脚开始劈山凿石建筑民房。
  冬,大雪严寒,12月28日至30日,气温持续降至摄氏零下9.5度,大批柑桔冻死,此后连续三年基本无收。
  是年,全村有了第一幢五层砖混结构居民新居。
  1992年 4月,撤区扩镇并乡,下徐店村划归芝英镇管辖。从郭山畈划出耕地90多亩,开辟下徐店工业区。
  秋,投资2.4万元。在毛狸冲新建电灌站一座,装机17千瓦,扬程32米,水泥管长320米,可灌溉石子岭后、石宕坑、黄土山后等坑田300余亩。投资4.5万余元,改造洗鲤塘,美化周围环境。
  冬,重建1987年被洪水冲毁的环峰桥和华溪桥。部分群众自发捐款,在原回龙庙基址上修建环峰庙。
  12月2日中午,前堂屋东边失火,受灾5户,烧毁房屋6间。
  是年,经国务院批准永康撤县设市。
  1993年 是年,投资15.1万元,将宽4米,长1000余米的环村东路及通往村办公楼环洗鲤塘的通道铺上水泥路面。投资24.66万元进行第二次电改线,新建溪沿变压器房一座,并购置大功率变压器及其他电器材料。同时,投资1.2万元购置消防器材,组建村消防队。
  是年末,已婚育龄妇女384人,落实计划生育措施361人,节育率达94.01%。出生19人,全部计划内出生,计划生育率达100%。
  农历12月17日,后千门失火,受灾2户,烧毁房屋2间。
  是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第一年超千万元。
  1994年 投资百余万在郭山畈下徐店工业区建成村综合楼。投资6.14万元,建机耕路7条,全长2100米。
  5月6日,市委书记何文彬率市五套班子成员来村慰问徐英湖烈士遗孀,并检查指导工作。
  夏,将村内朝天粪缸全部搬到村外山沿。
  8月,稳定和完善大田承包责任制,土地统一进行再承包,一定三十年不变。
  全村共承包耕地718亩,人均0.366亩。
  10月,下徐店被评为芝英镇工业十强村之一。
  10月,投资6万元,新建宽6米,长12米的二孔环村桥。
  是年冬,拓宽石门畈简易公路工程动工,为芝唐公路打基础。组织专门班子,纂修《下徐店村志》,历十个月,年底成书。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