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溪边颜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05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物
分类号: K872.55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溪边颜村文物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众成桥、溪东颜氏鼎建宗祠记、溪东春夏二房特祠记等。
关键词: 溪边颜村 文物

内容

第一节 众成桥
  顾名思义,众成桥是集大众的财力和人力而建成的。
  村边华溪上,古时原有一条石桥,只能在水枯时过水不用脱鞋而已,为后塘村吴家独建,垛矮桥低,屡冲屡塌、修筑不逮。
  现在的众成桥,桥身长34米,宽2.8米,是三孔石拱桥。桥拱高五米,桥面有50公分高的石栏杆,光绪壬寅年(28年)明德公徒步奔走三年,为建桥募捐,于甲辰冬建成。民国十一年被洪水冲毁一孔,后重建,文化大革命时也曾拆除一部分栏杆和石级,后由启贤要用水泥捐资修复。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时,该桥确是上半个永康华溪东西两边的主要通道,来往客商频繁,为方便交通出过不少力。
  桥头殿也与桥同时建造,当时虽然建有夏禹王和文武帝以作镇压洪水作祟之意,但为过往客商提供休息和躲避风雨起过很大作用。
  建造众成桥,在当时来说,确是一项巨大工程,足见成事人的毅力和大众的热情乐助精神,也表现出群众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更加之该桥造型优美,气势雄伟,故现在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第二节 溪东颜氏鼎建宗祠记
  本宗祠于乾隆五年正月廿六日建成,毁于民国廿四年(大火烧毁)。
  鼎建宗祠南边,在1945年重建澄公祠一座,虽经历几十年,经过修理,现在尚且保留完整。
  第三节 溪东春夏二房特祠记
  县治之东第六区益友乡有地曰溪边为予从祖琇九公裔孙聚居于此村中离村南数十武庙貌巍峨临清流而建立者春夏二房特祠也考是祠初建自满清乾隆五年迄今二百于兹矣雇以堪与家云祠之寝堂卑隘非惟不足以壮观瞻抑且无以福后胤族人因惕然不敢宁于心佥以守旧不变则皇祖不肯欣而降福而厥后不得长发其祥也岁在民国戊辰朴等召集嗣孙会议故鼎新幸族人踊跃赞襄各捐已资资以举事于是相厥旧址重新翻造增卑而崇拓隘而广毖鸠工经始终仲夏落成乎季秋阅三月而土木之工丹垩之饰焕然一新叠楹层詹翠飞壮丽山节藻棁金碧交辉形势森严前此未及也又将材力之余以新外庶庖 器用莫不备具乃涓吉日以奉春夏二房之租公钜公神位而奕世考妣则依照捐银多寡龛以次附列然享公而公之祖先不及享公之心安哉椎公之心礼以义起礼琇九公为始迁祖上尊复公位第一礼曰自义率祖自仁率亲郎此旨也夫是祠据山川之名胜笔峰前拱华溪后襟方岩峙其南狮峰拱其北秀毓灵锺人村蔚起武功文德盛美蝉联既以信夫堪舆家之言而尤嘉理事知所先务也兹际重修家乘宗叔樟树宗兄锦燮嘱予为祀予黍属宗末谊不容辞爰 笔以叙共梗略如此
  时
  民国二十四年岁在乙亥冬月吉旦
  宗侄孙汝龙谨撰
  理事 德林 金报 樟树 廷谦 锦燮 金锁 长兰 新多
  (注:此祠解放后,曾几度修膳,现在除雨花台和三块扁额被拆外其基本保持原貌)。

知识出处

溪边颜村志

《溪边颜村志》

本志概括了溪边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古迹、文物、传说、卫生、民情习俗、人物传略、谚言、小知识、世系等,界限颜氏上至始祖,各姓为移居溪边颜起,下至1997年12月30日止。

阅读

相关地名

溪边颜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