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溪边颜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05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古迹
分类号: K872.55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溪边颜村古迹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化山寺。
关键词: 溪边颜村 古迹

内容

第一节 化山寺
  东汉整理
  离村东南不到二百米,有一座黄土丘陵,叫殿前山,山不高也不大,东西300米,南北宽。百余米,西边临溪沿,连接竹山和桃山,现四周不少已被垦,做耕地,改成承田。
  解放前,满山均是参天大松树和不少古樟,古枫苦粟等,白天阳光只能从树桠的空隙中漏下一些,夏天非常凉爽。每到傍晚太阳快下山时,躲在古樟树洞中的怪鸟就发出“叮!叮!”的叫声,使人听见好像是和尚在敲响盏,放牛娃们就早早赶牛回家,不敢稍停。满山的古树,在1958年大办钢铁时被砍烧炭,现在新造松树均已成林,是我村的用材林基地。
  南面山脚(现已是畈田中心)有一口面积约二亩的寺前塘,东面与门前山(亦叫竹山现已是桔山)相夹有二口叫上店塘下店塘的,原先是热闹非凡的店堂。山中部偏此有一口约几百平方米的响铃塘,叮!叮!的怪鸟声,就从此塘边古樟树洞中发出。
  相传北宋以前此山是座大寺,叫化山寺,曾一度被一个武状元出身的人,弃官在此把持,但该主持并不是一个真正修持之士,而是一个品行不端者,经常劫持一些貌美的女香客,隐藏在响铃塘(当时是一个地下室)内,进行奸淫。后来被官兵剿灭,此寺也毁。
  现在此山遍地暴露出花砖花瓦,垦地时常有古铁剑铁器出土,据传尚埋有十八缸金银未被发掘。

知识出处

溪边颜村志

《溪边颜村志》

本志概括了溪边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古迹、文物、传说、卫生、民情习俗、人物传略、谚言、小知识、世系等,界限颜氏上至始祖,各姓为移居溪边颜起,下至1997年12月30日止。

阅读

相关地名

溪边颜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