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溪边颜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01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0
页码: 21-30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49年至1997年溪边颜村的大事记。
关键词: 溪边颜村 大事记

内容

1949年
  5月8日永康县城解放。
  建立村政权、农会和民兵、妇女、青年、儿童等组织,减租减息进行反霸斗争。
  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4月全县开展婚姻法宣传,实行分田分地,村号召大力开荒,开垦荒地30亩。
  1951年
  美帝侵略朝鲜,我国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全村人民捐献飞机大炮,全村大搞兴修水利,修石孔塘、放生塘、后塘、下店塘等大小水塘15多处。同时做好下荷畈、千秧、八佰水圳。
  1952年
  五月份颁发土地证,从此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下半年办民校(夜校)组织村民学文化,开展扫盲活动。
  1953年开展卖余粮,全村组成常年、临时、季节性三种互助组。
  1954年下半年组成14户的初级生产合作社,社长颜浙绍,会计颜观德。
  1955年
  3月1日,国家发行新人民币,兑换旧币,以旧币一万元兑换新币一元。成立溪边高级生产合作社,社长颜浙绍,会计颜观德,重修公用水井一口(地点村庄东面)。4月份,贯彻“全力巩固,坚决收缩”方针,个别农户闹退社,9月份,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三定政策,任务到户。
  1956年
  全村划分9个生产队,水稻由单季改为双季,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面积,当年增加产量6万多斤。
  1957年
  开展除“四害”运动,消灭老鼠、麻雀、跳蚤、蚊蝇。村建立领导核心——党支部,颜浙绍当选第一任支部书记,会议室小厅的第一个广播安装建成,随后不断增多,分布家家户户。
  1958年
  开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运动,以区为单位成立人民公社,乡为管理区,村为生产队,我村为先锋人民公社桥下管理区宏伟生产队。
  大办钢铁,大部分劳力投入洗铁砂、烧木炭。八月十三日,举行兴建太平水库庆典,本村派民工做太平水库办公共食堂。部分社员派往武义修铁路。
  吕绍对、吕德水等10多户太平村村民,移居溪边颜村。
  1959年
  开展“小秋收”活动,采集野生植物、药材等。
  继续修建太平水库。
  村里办起养猪场,养猪100多头。
  开种桑园,栽种桑林20亩,养蚕8张。
  1960年
  由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风、平调风的“五风”生产遭破坏,粮食严重减产,农村闹饥荒,11月开展整社,纠正大跃进的“平调风、共产风”的错误,开造太平水库东渠、章塔塘至本村支渠。
  1961年
  取消公共食堂。
  晏塘至金山头后支渠开通,后稀田水圳建成。
  1962年
  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队为基础,党中央纠正“五风”错误,号召农民开荒种地,把田头地角分到户,开展生产自救,粮食紧张状况开始缓和,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民开展学雷锋活动,社会风气好转。
  大队开办碾米厂,有小钢磨、碾米机、粉粹机。
  1963年
  开展“小四清”运动,清理集体经济,冬季,派民工支援洪塘坑水库建设。
  开办医疗站,试行医疗制度。
  1964年
  “四清”运动,四清工作组进村,干部靠边站,农村政权由贫下中农协会取代。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溪滩改田50多亩,改地30多亩,新造溪城约1000余米。
  秋季,全国进行人口普查。
  1965年
  开展绿化造林,西边溪城由村小学师生栽管,殿前塘坦,和祁山、辽山等由大队统一负责,造林10亩。
  1966年
  7月,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村组织红卫兵战斗队,开展破“四旧”运动,捣毁佛像,拆毁祠堂戏台,众成桥部分被破坏,烧毁宗谱,乡党委书记戴高帽“打游街”。
  1967年
  天大旱,全村抗旱。
  下半年建造大队中央桥房屋三间。
  1968年
  村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革命样板戏(沙家滨、红灯记)在邻近各村演出,受到好评。
  1969年
  村办小学,金昌、谷堆、国栋任教。
  贯彻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村挖防空洞、建仓积粮。
  1970年
  开展“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无产阶司令部”的三忠于活动。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一打三反运动。
  公社成立党委会、村支部恢复活动。
  村建造村小学校舍一座,二个教室,一个办公室。
  1971年
  贯彻中央文件,批判林彪叛党叛国罪行。
  1972年
  实行科学种田,建立农科队培育优良品种。
  1973年
  建成永东公路直通本村的简易公路,通田畈机耕路约2000米。
  1974年
  大会堂竣工,华溪水引进门前塘。
  1975年
  大队购买手扶拖拉机一台。
  1976年
  1月8日周总理逝世,人们沉痛悼念周总理。
  7月6日,朱德委员长逝世。
  9月9日,悼念毛主席逝世,村里设灵堂,开追悼会。
  粉粹江清、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
  引进杂交晚稻,产量有新的突破。
  集体办蜂场,分5个组。
  1978年
  竹山移坟,群山整地,竹山栽桔十三亩。
  1979年
  全村装上电灯,实现点灯不用油。
  1980年
  秋季建造村公路平桥(下渭桥)。
  变废为宝,有人开始炼铝灰,以后逐年增多,成为新兴行业。妇女开始家庭绣花,办生产队养蜂组4个。
  1981年
  贯彻中央农业改革方针,实行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开办村初级小学预备班。
  1983年
  恢复区、乡、村建制,建立村委会。
  1985年
  分自留山和扩种地到户。建造上溪滩水坝一座。
  1986年
  村广播线路整修。
  1989年
  成立老人协会,镇政府赠镜框作留念,吕观龙当选老人协会主任。
  1990年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1年
  永康举办方岩庙会。
  1992年
  永康撤县建市,全村承包田调整,晏塘电灌至白玉山水圳三面光1000米建成。
  1993年
  全县实行撤区建镇。
  1994年
  建配电房三间,增设配电柜。
  1995年
  重修后稀田水圳、水泥三面光,门前塘塘沿加宽加固。
  1996年
  修建章川至石孔塘支渠,水泥三面光,投资3万余元,重修石孔塘塘岸,投资6仟余元。
  1997年
  3月20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沉诵悼念邓小平同志。
  7月1日,全国人民喜庆香港回归。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劫流成功。
  南昆铁路胜利通车。
  永东公路改建加宽开始。
  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12月24日零时,全市实行火葬。

知识出处

溪边颜村志

《溪边颜村志》

本志概括了溪边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古迹、文物、传说、卫生、民情习俗、人物传略、谚言、小知识、世系等,界限颜氏上至始祖,各姓为移居溪边颜起,下至1997年12月30日止。

阅读

相关地名

溪边颜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