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无穷战海塘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唯一号: 112335020220000288
作品名称: 其乐无穷战海塘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24/001
起始页: 0986.pdf
责任者: 周惠祥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6
主题词: 散文-中国-现代

作品简介

20世纪70年代是庵东人民大干苦干、战天斗地围海造田的十年,庵东人民谱写了庵东的围涂史篇。当时我在庵东区东一公社工作,并亲身经历了围海筑塘。 筑海塘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那时有句话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在我们庵东还要再加一句:“与海斗,其乐无穷。”其实,应该是“与海斗,其苦无穷”。但待若干年后,海塘筑成,望着这逶迤的海上长城,看着塘内块块盐田闪着银光,片片棉田硕果累累,才真正体会到“与海斗,其乐无穷”的真正含义。要筑塘,三支队伍要先行。哪三支?一是开山队,二是运输队,三是建筑队。 围海就是筑海塘,当时筑的是九塘。筑海塘,首先要用石料奠基。庵东没有山,无石可取,只能去横河、低塘等地买山开石。买了山,要开山取石,于是首先组建开山队。开山队人员由公社按各大队土地面积和人口比例分配到队,再由大队分配到各生产队。公社开山队成立后,先对队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制订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人员的分工、雷管炸药的保管、爆破的人员、操作程序等,都作了周密的安排。一个公社有好几个山塘,进山后,“叮叮当当”的凿岩声响彻山谷,每天都有“轰隆隆”的开山爆破声。山被一座一座的炸平,说开山取石是愚公移山,一点也不夸张。 开了山有了石,可这些石料离筑塘的海涂有好几十公里,要把成千上万吨石料运到海涂去,是项十分艰巨的大工程。那时除了一个公社有一二台大型拖拉机外,无其他运输车辆,因此,石料的运输全部靠内河船运。公社就集中各生产队的集体船只,成立了公社运输队,当时汇集了十吨以上船只五十多艘,来回往返运石料。船的行驶采用有风时使篷帆,无风时用人在岸边拉纤。后来渐渐发展为机械动力,以一拖十的方式加快进度。然而,这些船运石料并不是一帆风顺直达八塘,只能到东一的泥坝。因为当时的内河水系分成淡、咸二种,南段农田是淡水,北段盐田是咸水。这淡、咸水不能混同,于是在淡、咸水的分界处筑了泥坝。运石料的船只能在南段淡水河的泥坝前停留,在此卸石,再下装到泥坝北段的咸水河的船上,然后再运到八塘南岸起石。可以想象这沉重石块要几上几下,是何等繁重的体力活。当时没有起石卸石机械设备,全靠人工肩挑扛抬。成千上万吨的石料就是这样一块一块从山塘到船上,再从这船到那船,又从船里抬上岸,成为九塘奠基石。从八塘到九塘有一千余米距离,要把石料一块块、一担担抬挑到九塘的塘址基上,这又是何等艰苦的活。但这就是庵东人,庵东人不怕苦不怕累,长期的挑盐作业练就了他们强壮的体魄,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斗,是他们生命系统的大部分。各生产队每天派50~100名强壮男劳力驳石、抬石,其余的男女老少再将石料抬挑到九塘去。八塘至九塘是一段涂滩,潮淹潮没泥泞不堪,抬石挑石是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摔倒在涂滩上,滚得浑身是泥浆。当时的情景是十分壮观的:远远望去,遍海涂的一队队筑塘大军来回疾步,红旗飞舞,广播喇叭播送着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样板戏……这情景,就像电影《南征北战》中解放军发起进攻冲锋的战斗场面。垫塘基一般选在小潮汛期间进行,时间要求在七天内完成,北面抛石、抛草包,挡住潮水,南边砌石奠基加劲干。因此,工程的时间是争分夺秒,劳动强度是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当时参加筑塘的社员,65%以上都不同程度出现指甲瘀血、脱落等现象。如果说万里长城是血肉筑成的,那么庵东的海塘是庵东人民的血汗浇筑成的。 组建建筑队,是筑塘的质量保证。筑塘不是盲目的乱抛乱垫,有较高的标准要求。建筑队的人员也是从各生产队抽调、推荐,再经过公社培训的青壮年社员组成。然后下塘建闸、砌石、造桥,做的完全是石匠的工艺。这期间有相当部分人从筑塘中学到了石匠的工艺,之后成为了专业石匠。 当时,东一公社仅用二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塘身填土的建筑工程。每段海塘快完成时,由公社召集各大队水利委员,对段面标准、塘底面宽度、高度、实夯度、坡陡比例、塘裙宽度、长度、草包高度、毛石厚度、高度等等进行验收和整改。检查人员在验收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庵东人民的筑塘史,是一篇庵东人民的奋斗史,是向大海挑战的壮举。历史不会忘记这一伟业,巍巍的九塘将永远记住庵东人的光辉业绩!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惠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