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塘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地理名称: 澄清塘
唯一号: 112333020220000462
异名: 俗称:七塘;新草畈塘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23/001
起始页: 0274.pdf
地名类型: 自然地理
层级分类: 水库
隶属: 庵东镇

参考方位

东起水云浦江,西至周巷镇双潭村。

介绍

澄清塘,俗称七塘、新草畈塘。境域段,东起水云浦江,西至周巷镇双潭村,长约28千米。据1992年版《慈溪县志》记载:该塘“东至新浦镇下洋浦村,经新闸(过塘行)沿七塘公路向西延伸,经东三、东二、东一车站、庵东镇北、西一、西二、西三车站,至泥墩潭村入余姚县曹娥乡境”。 七塘修筑,民国《余姚六仓志》载:“杜家团下管,筑塘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上、中两管在二十三年。子丁缺额由西浦旁义塾公产以补上、中两管之不足。”“在杜家团曰永宁塘,俗称七塘,梁下又谓之三圩塘,柏上、柏下及梁上三仓尚未完筑。”又据1992年版《慈溪县志》记载:“民国6年(1917)筑西部义四乡断头湾以西段。35年,余姚县政府与余姚盐场公署商定,兴筑崇寿乡相公殿至义四乡断头湾段(此段民国26年计划兴筑,后因日寇入侵而止),计长15.3千米,贯通七塘全线”。《慈溪海堤集》载:“1946年抗战胜利后余姚县政府与余姚盐场公署商定,划东起相公殿直塘角至段头湾直塘角一带为围垦地段,全长15.322公里,总土方32余万立方米,全线用地637.25亩,设计顶宽4米,底宽12.74米,高2.5米,内坡1∶1.5,外坡1∶2,塘以北多系盐场白地,居海甚远,未用块石护坡。1946年11月开工”。为巩固塘身,采办树苗,遍种塘堤,并设石板涵洞4座,以利排泄塘内积水。修竣后,禁止行驶牛车,以固塘身。 七塘是由当时的余姚县政府和余姚盐场公署主持,发动庵东区所属乡(镇)盐民群众兴筑而成。由庵东、崇三、福寿、大云、义四等5乡(镇)分段承担。庵东在修筑七塘时,经庵东生产互助救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决,发动群众义务修筑,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规定凡年满18岁以上、45岁以下能劳动者,义务参加修筑;对生活困难者每工补贴食米3斤。此项食米由不能劳动者或富户出资负担出米6斤,由该会收集后分配困难户,当时共收集大米35000斤。并适当分工、分土、记工,以期合理分配。1946年修筑最后一段的资金由善后救济总署(国际组织)浙闽分署供应面粉7080包,事务费由盐场拨款300万元。实行以工代赈,盐民做一工发2斤面粉,因而被群众称为“洋粉塘”。因筑于抗日战争胜利后,亦称“胜利塘”。当时,拨付的工赈面粉及事务费经部分乡保长层层贪污,致筑塘工程时筑时停,各乡所筑塘身都未达到原定标准。除福寿乡外,各乡都留有多处缺口,尤以崇三、义四2乡为甚。后经政府拨款4亿元(法币),分配各乡,重集民工,于民国37年8月草率完成,堤面狭。当时群众讥为“板凳塘”。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上册

《庵东镇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地名

庵东镇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