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林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唯一号: 112330020220000133
人物姓名: 胡银林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20/001
起始页: 0082.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20年
卒年: 2001年2月19日
籍贯: 慈溪坎墩街道三四灶村(原坎东三灶小路沿)
亲属: 黄承炳;卢大茂;胡杏钿;胡杏春;胡洁;胡旦
非亲属: 孙宝生;黄承炳

传略

胡银林,男,出生于1920年,慈溪坎墩街道三四灶村(原坎东三灶小路沿)人。2001年2月19日去世,享年82岁。 胡银林出身于贫苦家庭,家里有7个兄妹,他是老大。解放前,全家仅靠其父亲一人做长工维家。俗话说,“学拳不如学唱,老来有点好当。”为了糊口。胡银林拜“滩簧”艺人孙宝生先生的徒弟卢大茂为师,学唱余姚滩簧。白天下田劳动,晚上登台唱戏。他的嗓音较好,又刻苦勤奋,进步很快。1940年就开始登台演唱姚剧,主演“短衫花脸”,擅长说白戏,其表演传神逼真。演艺生涯中曾扮演过《漳河湾》中的曹重九、《五姑娘》中的寿公公、《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师爷、《刘介眉》中的刘介眉、《夺印》中的阿跷爹、《七十二家房客》中的三六九警察等重要角色。其中在《半夜鸡叫》中饰演的刘阿虎一角,获1957年宁波专区会演演员三等奖。他饰演的《卖草囤》、《卖小糖》、《双落发》等传统滩簧戏,在宁绍平原一带颇有名气。是余姚、慈溪地区有名的姚滩老艺人。 1953年,胡银林与黄承炳等4人(其中3人是坎墩人)发起成立了17人的“滩簧小组”。1956年,“滩簧小组”改名为余姚姚剧团。胡银林任姚剧团的第一副团长。 受他的影响,胡银林全家老老小小都爱好姚剧,算得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姚剧世家。 他的妻子芦月素是卢大茂的亲侄女。一来从小受卢大茂的影响,二来自嫁给胡银林后,受胡银林的熏陶,也与“滩簧”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虽然又化水平不高,但凭着自学刻苦,硬是把几十本老“滩簧”戏背得滚瓜烂熟,并随团到处演出。她的小名叫“阿婉”,故人称“阿婉姐”,在新浦、胜山、横河等地颇有名气。一直演到了77岁才“收台”停止演出。平时抽空时仍帮助演员们说戏排戏。鉴于她对姚滩的贡献,2010年,荣获了坎墩街道命名的“民间老艺人”称号。 胡银林的两个儿子,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也从小就“泡”在戏中。大儿子胡杏钿从幼年起就跟着“余姚姚剧团”四处转悠。剧团演到那里,他就跟到那里,演员们练功,他就跟着压腿,演员们走场,他跟着“拉丁”“劈腿”。练出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九岁时开始演戏,在《凤凰图》中饰演古春生,挑着柴担,唱着“日出东方一点红,里面走出我古春生”,走上了人生演艺道路上的第一步。同时期学会了吹笛子和拉二胡,15岁参加了坎东姚剧团。16岁时饰演《智能威虑山》中的“座山雕”,《红色娘之军》中的“小庞”。18岁考入慈溪越剧团。20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文工团演了五年戏。1978年复员被慈溪市文化馆请去当“导演训练班”教师。后又参加县“春光曲艺团”,以饰演“孙悟空”出名,人称“杏钿猢狲”。2000年余姚市成立了“姚剧研究理事会,”胡杏钿当选为该会唯一的慈溪人理事。 胡银林的小儿子胡杏春,16岁时就开始演唱姚滩,唱腔有力,钢中带软,颇有穿透力。17岁在越剧小戏《红松站》里担任主角,18岁在姚剧《沙家浜》中饰刁德一。此后,一直担任坎墩姚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多次饰演主角,几十年来,演出姚剧几千场,受到广大戏迷的好评。 受前辈的影响,胡银林的孙子胡洁、胡旦自幼时也爱上了文艺表演。从学校里就开始唱姚剧和流型歌曲。甚至于连孙媳妇也是文艺爱好者,曾在“浙江省我爱记歌词”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这是一个戏剧之家、文艺之家、更是一个和谐之家,1994年被评为“慈溪市十佳美好家庭”。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慈溪戏剧述略》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关于戏剧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剧种以及形式的发展。

阅读

相关专题

副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