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212
颗粒名称: 一、农民生活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2
页码: 347-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农民生活的情况,旧社会,农民受深重的封建剥削,更兼耕作落后,荒歉连连,租重税杂,贫病交加,几乎村村都有外出逃荒(包括打工、讨饭)者。男女老少,均穿土布,衣仅能蔽体,且衲补钉;食难以果腹,普遍掺吃杂粮,甚至以野菜充饥,上半年吃麦碎、番薯干、草子头,下半年吃番薯、玉米、高梁、荞麦粉。
关键词: 民众生活 慈溪县 农民生活

内容

旧社会,农民受深重的封建剥削,更兼耕作落后,荒歉连连,租重税杂,贫病交加,几乎村村都有外出逃荒(包括打工、讨饭)者。男女老少,均穿土布,衣仅能蔽体,且衲补钉;食难以果腹,普遍掺吃杂粮,甚至以野菜充饥,上半年吃麦碎、番薯干、草子头,下半年吃番薯、玉米、高梁、荞麦粉。春夏之交,常吃番薯干煮草子头,俗称“乌鲤鱼王窜苔薸。”菜肴靠自种蔬菜,一年四季,以酱腌品为主菜,故曰“豆酱、苋菜头,常年老过口”。住更简陋,沿海全住草舍,周塘前后,间有简陋瓦屋,大古塘以南,虽以瓦屋为主,但低矮潮湿,偶有楼屋,系富户所有,农家室内用具,亦少而粗陋,不堪使用。
  解放后,农民生活逐步好转。1957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16元。1979年以后,农民收入迅速增加,1987年增至783元,农民从此摆脱贫困,步入温饱,有的已向小康迈进。
  解放初,农民人均仅有砖瓦房0.66平方米,60年代开始改草舍为瓦屋,80年代,平屋进一步翻造楼房,至80年代后期,式样新颖的3层楼屋已屡见不鲜。1982~1987年,全县农村私人建房663.7万平方米,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4平方米。其他生活用品也迅速增加。1987年,对范市、观城、沧田、白沙、择浦、龙南6个乡镇的60户农民进行抽样调查,以百户农民计算,有自行车152辆,比1980年的10辆增长14倍;缝纫机70台,比1980年的10台增长6倍;收音机62台,比1980年的17台增长2.6倍;手表257只,比1980年的81只增长2倍;又有电风扇87台,收录机12架,摩托车2辆,黑白电视机40台,彩电3台,电冰箱5台,洗衣机2台。1953年始有农民个人存款,至1978年个人存款余额已达1503万元,1987年增加到17902万元,是年,全县农民还购买国库券164万元。
  农民中丧失劳动能力者,生活也得到保障。50年代后期,即有3522户鳏、寡、孤、独享受“五保”。至1987年,全县有64个村实行养老金制度,享受养老金者7506人。全县有敬老院和幸福院21所,供养无依无靠老人236名。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