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8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电影
分类号: J992
页数: 3
页码: 323-3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县电影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放映情况、放映场地、管理机构等。
关键词: 电影 慈溪县 文化

内容

一、放映情况
  民国14年(1925),日本卜内门肥田粉公司为宣传肥田粉的功效,到长河、天元、樟树等地放映无声电影《大家发财》,为县内放映电影之始。抗日战争初期,省教育电影巡回放映队曾在师桥镇海隅小学及雁门乡启文小学放映无声电影《大义灭亲》和《农家乐》。新中国成立后,省文化局电影处于1953年7月派出两个电影队到县内4个区开展农村电影放映网建网试点工作。1954年1月,宁波电影中队部派211、213两个16毫米电影队分别在慈溪现境东片、西片作巡回放映;213女子电影队因放映科教片《怎样丰收棉花》取得显著成绩,获省特别奖。1956年1月,庵东盐区建立220电影队。是年5月,上述3个电影队下放到县,由县文教科归口管理,慈溪的电影事业从此起步。以后又于1956年底增设233电影队,在中片逍林、浒山两区巡回放映。并于1958年2月成立第一个35毫米电影队,巡回在浒山、观城、周巷、庵东、泗门等集镇售票放映。主要有《白毛女》、《翠岗红旗》、《钢铁战士》、《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当时农村各队全部在露天放映。1959年9月成立县电影事业管理站。次年,16毫米队增至8个,每大公社1个,作流动放映。1962年春节,上映彩色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加映长纪录片《两种命运的决战》,在全县各区镇各放映1场,10天共放映1场,观众达8万以上,为露天售票放映作了成功的尝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放映活动一度停止。1972年扩建县人民电影院,次年安装第一套松花江5501型座机。当新座机首映朝鲜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时,全城轰动。该片日映4场,连映22天,创县城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纪录。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被长期封存的故事片重上银幕,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数大幅度上升,1977年放映单位增至77个,是全县历史上电影放映单位最多的一年。1978年8月县城重映戏曲片《红楼梦》时,观众如潮,除县电影院24小时放映外,还借用体委球场、县府招待所及宗汉乡大会堂等地跑片放映,盛况空前。1980年7月18日,县电影管理站改为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0年,县电影院更新放映机,采用氙灯光源。1982年,又安装30万大卡制冷设备,成为宁波地区第一个有冷气设备的专业电影院,1982年7月第一次上映武打片《少林寺》,由于冷气开放,日夜放映,7天共映140场,观众达20多万人次,创县单片放映场次与观众两项最高纪录。1980年11月起,先后为观城、庵东、周巷、逍林、掌起等集镇影剧院安装35毫米座机。1987年,横河、高王等乡办电影队也先后改用35毫米机放映,至年底,全县65个放映单位中,35毫米有16个,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看电影的需求。1986年,慈溪县电影放映收入居全省第二位,发行投入居全省第三位,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被评为全省电影系统先进单位。
  二、放映场地
  农村原先多在露天放映电影,自1978年起逐步转入室内。至1987年,全县室内放映场地58个,其中全民办电影(影剧)院4个,国家和地方联合经营的集镇影剧院10个,乡镇办影剧院44个。总座数51345个,平均每18人占有1个座位。全民办电影院为慈溪电影院、师桥电影院、坎墩电影院、逍林影剧院。由国家和地方联合经营的集镇影剧院主要有观城影剧院、周巷影剧院、、掌起影剧院、新浦影剧院等。
  三、管理机构
  1956年,电影放映队实行分级管理,慈溪县开始配置专职电影管理干部,辖16毫米放映队3个,1959年9月成立县电影事业管理站,下辖露天电影场1处,16毫米放映队8个,35毫米放映队1个。1968年改名为县电影管理站,辖室内电影放映场1个,16毫米放映队9个,35毫米放映队1个,1972年辖电影院1座,16毫米放映队11个,35毫米放映队1个,1980年7月18日成立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设正、副经理及发行、宣传、修理、财会4个组。至1987年底,辖有电影院1座,35毫米集镇影剧院15个,16毫米放映队49个。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