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艺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文艺创作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3
页码: 318-32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县文艺创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创作活动、文艺刊物、作品等。
关键词: 文艺创作 慈溪县

内容

一、创作活动
  慈溪自两宋以来,舒亶、杨简、乌斯道、姜宸英、裘琏乃至陈屺怀、冯〓、梅调鼎、钱罕、应修人等名家辈出。仅据光绪《慈溪县志》及民国《余姚六仓志》所载,现境即有历代文苑人物945人,著作1659种,计9000余卷。其中六朝至初唐的鸣鹤虞氏、南宋匡堰高氏、宋末元初湖山黄氏、明季烛溪孙氏、清中叶白湖叶氏,一门之内,人才竞起。虞荔、虞世南、孙应时、高翥、黄震、岑安卿、孙矿、高士奇等人著作更为《四库全书》收录。民国时期,洪允祥、施叔范并擅诗名,柴小梵《梵天庐丛录》为人所称,蒋君扬、陈之佛均以画闻。抗日战争初期,宣传抗日救亡的诗歌、漫画、戏剧、曲艺大量涌现。解放战争前夕,以锦堂师范为中心的新文艺活动蓬勃兴起。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群众及部分干部、教师成为文艺创作的主体。50年代初期,以配合中心工作的戏剧、曲艺及各种演唱作品为多,1954年起《卖花线》、《渡江》、《点天灯》、《狮山港上》等一批小剧本先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57年,县业余创作者联谊会成立,文艺创作向多种形式发展。后联谊会遭到批判,文艺创作进入低谷。1962年起逐步有所恢复。1965年,小戏《小保管上任》及《桃叶江上》等一批演唱作品分别由《浙江日报》及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刊出、播出;华银岳、华炯若出席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华银岳所作叙事诗《爱社一片心》在《人民日报》发表;全县文艺创作呈现上升势头,当年下半年发表在省、地两级报刊上作品达60余篇。次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文艺创作再次受到摧折。1979年起,文艺创作进入百花齐放新时期,文学、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均形成创作队伍。1985年成立县文联和政协主办的三北书画院,文艺创作有进一步的发展。至1987年,全县有各类创作组252个,业余作者1500余人。其中有省、市文联各协会会员106人,县文联各协会会员448人。
  二、文艺刊物
  民国时期,县内报纸辟有《文溪》、《五磊山》、《慈风》等副刊,经常发表一些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此外,出版过《慈溪民众》、《新生》、《新文艺》等铅印的文艺刊物。《新文艺》创刊于民国36年(1947)春,由锦堂师范学校部分师生、校友组织,观海卫文艺研究会编辑出版,郭沫若专为该刊写有《人民文艺》一文,臧克家、沙鸥、赵景深等著名作家均在该刊发表作品。与此同时,锦堂师范学校还成立石磊学社、田园诗社和其他一些文艺社团,编有《石磊》、《季候风》等油印刊物,《季候风》诗刊得到叶圣陶、许广平的肯定。以上几种刊物遭县警察局查禁而停刊。新中国成立后,除《慈溪报》开辟文艺副刊外,县文化馆从1953年起先后编印《田头山歌》、《慈溪歌声》、《文艺传单》、《农村俱乐部》、《革命文艺》、《慈溪文艺》、《慈溪文化》等铅印的文艺刊物。《革命文艺》1972年创办。至1978年共出60期,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故事等470余篇。《慈溪文艺》1979年由《革命文艺》改刊而成。每月1期,2000份。至1985年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故事、评论及乡土杂记等1100余篇。《三北》1986年创刊,县文联主办每季1期,1500份。至1987年底共出8期,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等479篇。主要油印刊物有《杜湖》、《慈溪演唱》、《棉乡歌声》、《七叶诗刊》。
  三、作品
  1980~1987年,全县业余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展出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共331件。其中小说16篇,散文31篇,报告文学8篇,诗歌15首,剧本、曲艺5篇,民间文学48篇,儿童文学37篇,歌词、歌曲77首,美术30幅,摄影28幅,书法17幅,评论9篇。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四明传奇》(长篇小说)、《海地》(中篇小说)、《漫游自然保护区》(儿童文学)、《安然的眼睛与靳开来的嘴》(评论)、《金三哥和李四嫂》(戏曲)、《邮包里的爱情》(故事)、《鸳鸯的故事》(民间文学)、《杨梅仙子》(民间传说)、《布谷得意换新韵》(新民歌)、《春满杏花沟》(歌词)、《晚福图》(中国画)、《欢欢喜喜回家门》(农民画)。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