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78
颗粒名称: 一、机构设施
分类号: G249.275.5
页数: 2
页码: 311-3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群众文化的机构设施,其中包括了县民众教育馆、县文化馆、农村俱乐部、县青少年宫等。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慈溪县 机构设施

内容

县民众教育馆 民国20年(1931),由县通俗讲演所、县通俗图书馆合并设民众教育馆,开展书报阅览、时事宣传和文娱体育等活动。县城沦陷前夕停办,抗战胜利后复设。
  县文化馆 1950年4月成立,初称县人民文化馆,以识字教育、时事宣传、文化娱乐、科学普及为主要任务。1952年改今名,1954年迁址浒山镇,1958年并入县文教局,1961年11月恢复后,一直借址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大半停止。1976年后,逐步恢复正常。1980年建成1100平方米馆舍(西馆)1幢,1986年又建成1600平方米新馆舍(东馆)1幢。1987年有干部、职工34人,设文艺创作、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农村辅导、阵地活动等6个业务组,以辅导基层为主,并经常开放展览、录像、球艺、交谊舞、书报阅览等活动厅(室)。1979年、1982年及1984年,3次被评为省先进文化馆。
  区、乡文化站 民国24~26年间,观城、师桥、周巷、浒山、彭桥等集镇先后设民众教育馆,沦陷前夕均停办。1952年,浒山、观城、鸣鹤、庵东4区建立第一批文化站。1968年,全县8区1镇都建起区级文化站。1975年,田央、高王、坎东等9个公社建立第一批民办文化站,至1983年民办文化站遍及全县64个乡镇。至1987年底,有42个乡镇文化站发展成为多功能文化中心,30个乡镇文化站“以工补文”,办文化工厂,开展多种经营。
  农村俱乐部 1953年,庵东率先办起第一个盐民俱乐部,次年不少农业社也相继办俱乐部,至1956年全县农村俱乐部发展至40余个,“文化大革命”中普遍改为业余文艺宣传队。粉碎“四人帮”后复称俱乐部,并迅速发展到700余个,占全县生产大队总数的80%以上。坎东四大队、高王横路头、长河六大队、大云垫桥路等俱乐部和范市杨家青年之家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1984年后,因农村体制变化,电视逐步普及,家庭文化日益兴起等原因,不少俱乐部停止活动。
  工人俱乐部 县工人俱乐部建成于1957年,开展文娱、体育、图书、科普等活动。1979年原地翻建大楼1幢,增辟电视、录像、康乐、棋类、交谊舞和讲座等活动场地。庵东原有工人俱乐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办。至1987年,县内除县工人俱乐部外,尚有观城、周巷两个集镇工人俱乐部和10余个基层工会俱乐部。
  县青少年宫 建于1986年4月,设有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戏曲、球类、棋类、航模等学习室和活动室,可同时接纳1000余人活动,先后培训青少年文化骨干1000余人次,其中1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市、县比赛中获奖。1987年被评为省先进青少年宫。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