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
分类号: G322.755
页数: 6
页码: 289-29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县科技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科技组织、科技活动等。
关键词: 科技 科技工作 慈溪县

内容

一、科技组织
  单位、团体、网络 单位:民国时期始有农业研究机构浙江省棉种试验场,设于今石堰乡,东山头、新浦沿、周巷等处设分场,推广棉花良种。22年总场迁杭州七堡,分场未移,沦陷期间解体。新中国成立后科研事业逐步发展,先后建有县办、厂办和私营研究所14个。主要有县办慈溪县棉花科学研究所、慈溪县盐业科学研究所、慈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慈溪县工业科学研究所和厂办的机械工业研究所、密封材料研究所、蜂产品研究所、冻菜研究所、纺织科学研究所、家用电器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塑料研究所、金属材料开发研究所及私营电声技术研究所等;科技测报站主要有气象测报站(1971年称慈溪县气象站)、病虫观测站、水文站、地震测报站、环境保护监测站;情报咨询机构有慈溪县科技情报资料室、慈溪县科技咨询服务部、慈溪县工业科技情报站、慈溪县医药卫生情报站。
  科技团体:1956年7月,建立慈溪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79年4月恢复,并易名慈溪县科学技术协会。1979~1987年先后建立县级学会20个,协会7个,研究会4个,会员2577人,专业学组65个。主要学会、协会有棉花学会、医学会、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珠算协会、养蜂协会等。
  网络:1955年4月,全县7个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建立慈溪县病虫观测站,部分乡设病虫中心测报点。1971年后,各公社建立农科站,大队建立科研小组,生产队配植保员,逐步形成县、区、乡(公社)、村(大队)4级农科网。1981年以后,农村基层科学普及协会和各种专业协会相继建立,至1983年,全县98.5%乡镇有科普协会,经济发达的村还建立科普小组。1984年建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至1987年,全县计有32个专业的280个专业技术协会,形成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作、推广、交流网络。
  科技队伍 发展过程:民国36~38年(1947~1949),专职农技人员仅1~2名,工业技术人员只有电讯、盐技各2人。1951年,技术干部增至7人,1955年增至65人。到1978年有1468人,初步形成一支较为全面的科技队伍。到1987年,全县有科技人员5438人,占干部总数的60.1%。
  构成状况:1980年,建立慈溪县科学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1982年有55人获技术职称。1986年成立慈溪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和10个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初级评审委员会。同时在17个乡镇企业开展技术职称评审试点工作,共批准发证工程技术人员107人。1987年开始,农民技术职称评审试点。自1979年8月至1987年,全县共评定聘任专业技术人员1193名,其中获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17名、初级职称1074名。1987年全县共有科技人员5438名,其中工业585人,占10.8%;农业167人,占3.0%;医药卫生533人,占9.8%;文教3639人,占66.9%;其他514人,占9.5%。
  二、科技活动
  普及工作 宣传:1950~1955年,结合农村扫盲工作宣传科学知识。1956年后,群众性科普活动逐步深入。50年代,《慈溪报》辟“学科学”专栏,发表科普文章。1983年4月,创办《慈溪农技报》,1985年易名《慈溪科技报》,最多时发行量达4.5万份。1978~1982年,县科委还编不定期《慈溪科技》,1983年起改出《科技消息》、《科技信息》。1957年起,县科普协会编印《科普宣传资料》、《科普资料手册》共万余册。1981年以来,科委与有关部门联合编印多种技术普及资料共9.95万册。1956~1958年,县科普协会基层组织对乡、村干部举办科普讲座,1981~1987年县科委、科协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农村科普专题广播讲座,共播出988篇,期间还开展现代新科技讲座。1958年,浒山举办农业科技展览,参观群众达万余人。1979~1980年,县科协与有关局联合举办专项科技书刊、资料的巡回展览,参观人数达2.96万人,还办科技画廊,展出科技成果,介绍先进技术。
  培训:1958~1980年,县农机部门共培训农机人员2901人;1979年11月,县科协为39个乡镇企业培训电子技术人员39名;1983~1987年,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先后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974人;1985~1987年,乡(镇)、村及企业普遍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
  青少年科普活动:1981~1984年,县科技部门会同县教育局、县团委开展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活动,有8项成果获地(市)级奖。
  引进开发 科研生产联合体:1969年3月至1979年6月,县农机修造厂与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农机系协作,完成165F柴油机研制中技术攻关和各项试验任务。1984年后,各种科技生产联合体有较快发展。至1986年1月,全县52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所建立科技生产联合体,144个工厂与外地建立科技生产协作关系。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乡镇企业中尤为显著。
  技术设备引进:1983年,慈溪第一棉纺织厂从瑞士等国引进气流纺纱机、并条机、双联梳棉机等;1985年,慈溪冷冻厂引进日本全套冷藏设备与技术;同年,宁波弹力絮厂从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引进双道尖梳成形机、多针〓抒机、喷胶干燥机、底线机、热油炉、热油泵等;1985~1986年,慈溪动力机总厂、慈溪精密计数器厂分别引进测功机、曲面热印机等设备。上述单位技术设备引进后,经济效益增长。
  新技术、新产品开发:1981年,慈溪县病虫观测站开发电子计算机预测稻瘟病,经两次使用,准确预报“重发年”成功,国家科委等3单位考证后,评价较高。慈溪县建筑公司1985年开发“建筑工程预决算微电脑程序”,经省级鉴定,属省内首创,获宁波市首届优秀软件产品、现代化管理成果各二等奖。1987年,宁波同步带总厂开发氯丁橡胶同步齿形带成功,获国家星火奖和省、宁波市成果奖。1984年,慈溪液压机械厂开发液压开孔器、慈溪县西华仪表厂开发高智能手持式红外温度计WHS-60成功,后者技术达国际水平。1979~1987年,企业开发大小新产品平均每年在百只以上,绝对数逐年上升。1986年、1987年两年分别开发新产品148只、181只,创产值3917.10万元和5260万元。
  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推广:1979~1982年间进行地膜植棉技术试验,在多点示范的基础上,于1983年后大面积推广;早稻地膜育秧推广始于1983年;矮杆高产稻种、抗病高产棉种“86—1”、油菜“九二—13”新品种等良种引种、试种于60~70年代,80年代初全面推广,增产显著;化肥、农药推广自解放后起,经试验、示范、推广的有氮、磷、钾类,1971年推广过磷钙棉籽拌种和使用复合肥,1980年全面推广除草剂,1980年后推广高效低毒农药。
  工业科技推广:1973年5~10月,县成立“优选法”领导小组,在企、事业单位中推广、应用“优选法”560项;1976年建立慈溪县标准计量管理所,推广标准计量,至1987年底,应用国家标准254种、部颁标准102种、省标11种、宁波市标27种,共有56家工业企业通过标准化整顿验收;至1987年底,慈溪县统计局及其他6家企事业单位引进计算机,应用于计算、管理统计、生产等领域,县府办公室、科委、外贸公司、银行、邮电等部门引进电传机,应用于密件传真、情报信息传递、供产销合同签约传真等业务。
  节能技术推广:节煤。推广热管省煤器、新型水质处理设备应用清灰剂,引进溴化锂制冷品软、硬技术,采用硅酸铝纤维或微孔硅酸钙保温等。节电。推广远红外加热与干燥技术、节电新型变压器、大容量交流接触器、电动机用△—Y自动切换节电装置、交流电焊机用自动断电装置技术、节电弹簧座等。节油。全面推广金属清洗剂、柴油强化剂以降低油耗。省柴。1984年,县科委推广省柴灶184具。
  科技成果 成果鉴定:1978~1987年,共有34项通过各级技术鉴定。工业26项,其中省级9项、地区级13项、县级4项;农业5项,地区级1项、县级4项;软课题3项,其中地区级2项、县级1项。
  获奖项目:民国初,周巷和美丰酱园邹大成等研制的“麟吐玉书”改良酱油,质浓而润,味甘而平,藏于玻璃瓶经久不坏,民国4年(1915)陈列巴拿马万国赛会,获农商部颁发的奖凭、奖牌。1979~1986年,全县科技成果获奖213项,其中省级11项,计划单列市级4项。1979~1985年获县科技进步(推广)奖项目共有198项。
  专利项目:1985年以来,县内单位和个人申请国内专利12项,其中柴油机油量校准器、纱线过失张自停器、双可调两用蒸气熨斗、超级魔方等4项获得批准。有8项发布专利公告,分别为驱蚊爽身粉、PSX膨胀石墨垫片材料、无灯丝日光灯管、推穴自疗仪、汽车高怠速节油器、润湿型玻璃纤维涂塑包扎布、音乐鞭炮、变形捕鼠器。科技论文:1980年以来,每隔两年评审,并按等级发给证书、奖金。至1987年,获省级优秀科教论文奖三篇:《慈溪县7429名中小学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作者韩德祥)、《提高肺、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成绩的探索》(作者胡谱绵)、《合谷穴位药物注射造成手部畸形》(作者胡谱绵)。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