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地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51
颗粒名称: 一、根据地始末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5
页码: 259-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三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始末,其中包括了根据地建立前的抗日斗争、保卫根据地、发展根据地等。
关键词: 始末 慈溪县 抗日根据地

内容

根据地建立前的抗日斗争 1941年4月,日本侵略军连陷绍兴、宁波及镇、慈、姚3县城,驻守宁绍一线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部队10余万人不战而撤,三北地区仅剩国民党地方游击杂牌部队薛天白、陆安石等部。此时,日军迅速占领三北各大集镇,并开始向乡村“扫荡”。此时,三北地区各中共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姚北,中共余姚县特派员张光指派王益生到国民党三十四师残部孙彦龙连工作,将孙部和庵东盐区缉私营共300余人合编成宁绍游击指挥部。王于6月25日牺牲,6月28日,孙部投敌。中共党员张中民化名张迪光打入薛天白部,秘密筹建抗日武装。后事泄,张等9人于7月18日在游源遭杀害。11月,中共党员朱之光等在姚北建立四明游击指挥部独立大队,有90余人,于1942年编为南进支队六中队。在慈镇地区,宁属特派员王文祥指示李平等党员在慈北建立抗日游击武装未成,李等3人被国民党慈溪国民兵团五大队杀害。6月,蒋子瑛等在慈东建立慈东游击队,9月遭日、顽军夹击损失惨重,剩下40余人于11月同谢仁安领导的浙东青年突击队一起转移到潘岙,改编为“五支四大”新四中队。
  开辟根据地 三北地处沪杭甬三角地带中心,与上海浦东隔海相望,处重要战略地位。中共路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决策和华中局、江南区党委指示,于5~9月,派出由中共浦东工委领导的武装部队900余人,在姜文光、蔡群帆等率领下,分7批南渡杭州湾进入三北地区,通过统战关系,分别取得国民党军番号,简称为“宗德三大”“五支四大”、“暂三纵”。部队严守纪律,深得群众信任和拥护。是年7月,中共余姚县特派员张光通过中共党员钱忆群,与“五支四大”领导人蔡群帆、林有璋接上关系;随后又与宁属、绍属地方党接上关系,使部队与地方党相互配合,共建三北抗日根据地。“五支四大”在逍路头以东的慈北、镇北地区,“暂三纵”则在西部姚北地区,流动游击,开展抗日工作。10月,以吕炳奎为书记的中共浙东军分会成立,统一领导三北地区抗日斗争。在“暂三纵”和“五支四大”中分别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由王仲良、蔡群帆分别负责。部队游击于澥浦、龙头场、海甸戎家、古窑浦、洞桥虞家、逍路头、长河市、临山一带,并在这些地区设立部队办事处,洞桥虞家设支队总办事处。
  1942年6月,华中局派谭启龙到三北主持浙东工作。随即又派何克希等到三北充实领导力量。7月,在宓家埭成立以谭启龙为书记的中共浙东区党委。此后,三北地方党结束特派员制,并建立中共三北工委。8月在鸣鹤场金仙寺成立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任司令员,连柏生任副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刘亨云任参谋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主力部队统一整编为三、四、五支队和特务大队、新慈溪国民兵团、教导队。此时,主力部队和各办事处人员已发展到1510人,活动范围东至镇海县庄市,西至上虞县崧厦,三北根据地基本形成。
  保卫根据地 1942年9月22日,浙东区党委在鸣鹤场开会,作出《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并制订出“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四明山完全占领后再争取控制会稽山”的战略方针,由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率四支队、教导队和司政机关等南渡姚江,开辟四明地区;林达率三支队特务大队和新慈溪国民兵团开辟慈东、慈西地区;连柏生、刘亨云率五支队坚持三北。三北地方党抽调20余名干部,组成姚东山区突击工作队,开辟龙南至乌山等5乡工作,扩大游击区,沟通三北与四明地区的联系。10月,日军调动上千兵力分3路对三北根据地进行“扫荡”。三北游击司令部组织力量,奋起抗击,经过阳觉殿、竹山岙等战斗,毙伤日伪军百余人,又在宓家埭伏击伪十师1个营,俘其大部,彻底粉碎日伪军对三北根据地的“扫荡”。11月,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艾庆璋部乘多数抗日武装离开三北之机,纠集国民党顽军、土匪3000余人进犯三北抗日根据地。三北游击司令部调集兵力,经过29次大小战斗,歼其大部,取得浙东首次反顽自卫战争胜利。是年底,三北根据地已建立慈镇、余上2县办事处和镇北、慈北、慈东、慈西、姚东、姚北、姚山、姚海、虞北9个区办事处。
  发展根据地 1943年春,日伪军2000余人对三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清乡”。五支队发动群众,主动出击,先后在黄沙湖、郑巷、天元、三灶等地连战连捷,“清乡”未逞。1944年1月5日,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宣布浙东主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2月,“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教导大队移至三北,增强三北的抗日武装力量。针对日伪军增筑据点、“蚕食”三北的阴谋,三北抗日武装重创在樟树庙、筋竹岙、宓家埭、洪魏、东埠头、慈东马家桥、镇海洪桥的日伪军。同年秋,又发动三北军民,武装保卫秋收,并多次袭扰日伪军,取得反抢粮斗争的胜利。是年,三北根据地已发展到慈镇、慈姚、余上3县及所属10个区、141个乡镇,其中基本区17个乡,游击区56个乡,伪化区68个乡镇,基本区和游击区占总乡镇数的51.8%。
  1945年春,日伪军对三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妄图“强化治安,固守沿海”。中共三北地委在茅山召开慈镇、慈姚2县区以上干部会议,提出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坚持原有阵地,保持和积蓄力量,配合盟军反攻。对敌情严重的慈镇地区,加强对武工队的领导;区常备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占区,开展抗日形势宣传,镇压汉奸,促使中间人士转化,并掩护武工队深入日伪据点,打击分化瓦解日伪军。
  收复三北全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三北地方武装配合三、五支队等主力,先后收复周巷、庵东、五夫、浒山、坎墩、胜山、观海卫、掌起桥等乡镇,至下旬全境收复。是时,三北地区共有慈溪、镇海、余姚3县和庵东特区,下辖龙山、观城、浒山、周巷、庄市、沿山、庄桥、丈亭、马渚、临山、崧厦11个区145个乡镇,总人口为115.37万人。
  奉命北撤 1945年9月23日,浙东区党委在上虞县城丰惠召开部队支队长以上和地、县委书记参加的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关于放弃浙东、全军北撤的命令,部署北撤和北撤后的浙东工作。会后,由黄知真分别在余姚、慈镇2个中心县委干部会议上传达贯彻。三北地方武装和地方党政干部集中,组成三北独立团,由黄知真任团长兼政委,随“浙东游击纵队”北撤;收回抗币,减少群众损失;确定蒋子瑛、项耿分任中共慈镇、余上县特派员,留三北坚持斗争。28日,五支队击溃周巷阻挠北撤的国民党九十八军1个团和浙江保安团一部,为北撤扫除障碍。30日,谭启龙率浙东党政领导机关、警卫大队和部分地方党政干部等共5000余人,在古窑浦登船渡杭州湾北撤;其余部队和党政干部也相继于10月上旬分别从庵东、临山、胜山、观海卫北部海口登船渡海北撤。北撤人员共1.5万余人,途中突破国民党军多次堵截,于11月12日抵达江苏涟水,胜利完成北撤。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