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126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军事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29
页码: 247-27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县的军事情况,其中包括了驻军、地方武装、兵役、兵事、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等。
关键词: 军事 慈溪县

内容

第一节 驻军
  一、清以前驻军
  慈溪北濒杭州湾,历为海防要地。
  北宋政和七年(1117),鸣鹤乡白马岙口建鸣鹤寨;后在上林、云柯两乡建三山、眉山两寨,共驻土军390名。南宋宝祐六年(1258)在鸣鹤海口向头山下建水、土军寨,水寨驻禁军150名;土军寨由鸣鹤土军移屯。
  元改军寨为巡检司,在今甸山乡增设施公山巡检司,驻弓兵20名。
  洪武二十年(1387),置观海卫和龙山、三山两所。卫驻指挥以下官员95名,旗军5704名;两所共驻千户等官31名,旗军2383名。卫、所间还置淞浦、向头、三山、眉山4巡检司,共驻弓兵268名。卫、所、巡检司均筑城池。在沿海之清溪、石塘、龙头、龙尾、施公山、古窑、瓜誓、向头、观海卫、吴家山、撮屿、浒山、眉山、历山等地置烽堠近20处,皆驻军守望,遇敌情以日烟夜火联络。还备战船数十艘。至嘉靖间,驻军已不足半数,且多为老弱之辈。倭患一起,沿海边民倍受残害。
  清顺治间改设汛,有观海卫、龙山所、浒山所和周巷等大汛4处,共驻军613名。观海卫汛至同治时仅驻军28名。龙山所汛至宣统时裁撤。雍正十年(1732),在周巷北6公里利济塘南置周家路水师汛,同治时驻兵31名,备巡船2艘。
  清初沿海仍置烽堠。后因海岸线北移,于海口新增旗山、曲塘、胜山、赵家、崔家、垫桥6台。康熙初,沿海险要处置曲塘、胜山、赵家、崔家、垫桥、周家路等6处炮台,浒山城内、周巷下市西及胜山、崔家两炮台处建炮房,配置多种火炮。
  二、民国时期驻军
  民国5年(1916),浙江省警备队步兵第四营及七营一部驻浒山、胜山、慈北崇寿宫、龙山所、田央黄等地,旋撤。16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省防军曾以1个连兵力驻姚北,镇压坎墩、高王等地的盐、农民运动。19年8月,省保安队陈鹏华营强驻坎墩六灶达3个月,镇压“红一师”武装暴动。28年,陆军一九四师某营驻东山头、浒山。次年2月起,第三战区钱江南岸左地指挥部所属别动队第一支队等近千人进入洋浦至曹娥江沿海一线驻防;9月,宁波防守司令部一个守备团到龙山、雁门一带驻防。30年4月日军进犯三北前夕,以上部队均不战而撤。其时,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宗德指挥部一度留驻游源山区,忠义救国军某部驻庵东。前者于次年上半年撤走,后者因屡次破坏抗日,于次年8月被三北游击司令部击溃。
  民国30年5~9月,中共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900余人分7批南渡杭州湾,在三北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次年建立三北游击司令部,至33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34年8月抗战胜利,9至10月,浙东抗日武装1.5万余人,奉命北撤。自30年4月日军侵占三北至34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止,先后有800余名日军轮换驻守浒山、观城、周巷、庵东、樟树庙、龙山等要地。31年春起,汪伪军暂编第十师所属3个营、中央税警团2个支队、税警教导第一总队3个营以及浙东盐务局税警队、浙东剿匪安民纵队、浙东保安处第二大队、清乡警察中队等数千人,也先后分驻浒山、观城、周巷、庵东、樟树庙、龙山和庵东盐区及东埠头、鸣鹤、厉家、裘市、逍路头、相公殿、段头湾、横河等地。
  民国37年1月,省保安军所属2个大队一度分驻浒山、樟树。次年3月,又调青年军所属3个团驻龙山、观城、周巷等地。5月,解放军由杭州向宁波方向挺进时,青年军所属各团仓皇溃逃。
  三、解放后驻军
  1949年7月,省军区第二军分区警备团所属一、三营驻浒山、周巷、庵东、坎墩、胜山,于次年7月完成剿匪反特任务后撤离。
  1950年3月,解放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师部驻龙山东门外,所属3个团分驻龙山所、田央黄;六十八师二〇三团驻周巷镇海莫村,7月移防。
  1957年后,慈溪又有驻军。
  第二节 地方武装
  一、县级军事机构
  宋、元,慈溪设县尉。明废尉,设典史。因地处海隅,又设巡检。县城另设驻防署。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迭变,至27年7月,县政府始设兵役科。32年3月改设军事科。37年1月更名军事组。次年复改军事科,至5月解放前夕解体。
  解放后军事机构:1951年7月建县人民武装部。1954年9月改建兵役局。1958年复称县人武部。1986年改为地方建制。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建于1953年1月。1960年7月改建县委民兵工作组。1967年2月复称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后一度停止活动。1972年11月恢复。
  二、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民国元年至19年,现县境原姚北地区,先后成立沿海护洋保卫团、庵东商民保卫团及部分乡镇保卫团、村里联合保卫团等地方武装组织。
  民国20至34年间,先后建慈溪县保卫团、县国民兵团、县国民抗敌自卫大队、县自卫总队、县自卫大队等县级地方武装组织。34年8至9月收编汪伪军3部后组建的县自卫第二总队,有官兵827名。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建县自卫大队,另又建县民众自卫总队和县特务大队,至1949年5月解放前夕溃散。
  三、人民地方武装
  民国15年(1926)冬,姚北米商、水巡队队长费德昭,在当地中共党组织协助下响应北伐,率部起义,建立由费为队长的浙东人民自卫军,于次年2月进军余姚县城。旋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至6月被迫解散。“四一二”前夕,在中共宁波地委领导下,庵东、观海卫、高王分别建立盐民自卫军和农民自卫队、自卫军,在发生政变后遭反动武装镇压而被迫疏散。民国19年8月,在中共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策动下,建立以费德昭为师长的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时有武装百余人。旋遭省保安队1个营的“围剿”,于10月被迫疏散。
  民国31年5月起,中共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在三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先后组建地、县、区三级地方武装15个,至34年10月初,均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
  民国36年(1947)3月至1949年6月,慈溪现境先后建立慈镇县大队、省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营和中区、姚东区、第三区武工队,及观城、龙山、逍林、浒山、周巷、庵东区中队等人民革命武装组织。
  四、民兵
  慈溪现县境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即有各种形式的民兵组织。民国34年8月28日,在周巷成立余姚县民兵总部,于10月停止活动。36年底起,又相继出现自卫队、复仇队等民兵组织。至37年冬,各乡镇多有民兵活动。正式成立于民国32年的彭泾乡民兵是其中杰出的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革命武装部队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抗重租、锄奸肃特、抢运物资、开展破袭、救护伤员与革命干部、送情报、拔据点、剿匪等斗争。1951年,全县各乡镇普遍建立民兵大队部。1953年,全县18~40岁的青壮年分别参加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1958年实行“全民皆兵”,县建民兵师,下辖9团、115营、1119连,民兵总数占总人口的40%。1970年4月,建立县民兵独立团,下辖4营、16连,分布在杭甬公路两侧。1978年8月起,以公社为单位组建民兵团。1981年7月撤团,恢复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年龄18~35岁者组成公社基干民兵营,余为普通民兵,使民兵制度与预备役统一,基干民兵为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二类预备役。
  第三节 兵役
  一、募兵制
  唐开元建县后,推行募兵制。宋时现境4个军寨驻土兵400名,均系就地招募。明初一度实行世兵制,军为世袭,后废,仍由各地自行招募。隆庆三年(1569),兵部在宁、绍两地招募乌铳手3000名,有县人应募。清至民国前期,亦行募兵制。
  二、征兵制
  民国25年,以编号抽签办法征集男性适龄壮丁入伍。时内战不断,士兵又受非人待遇,许多人不愿当兵。富者或远遁他乡,或行贿求免;贫者则用断指、伤目等自残方法逃避服役。28年6月,县长章驹在一报告中确认“全县壮丁离境者近三分之一”。为征足配额,各区乡采取强制措施,使征兵制成了抓兵制。时逍林一带各乡公所公然将中签壮丁关入木笼,激起乡民强烈反对。
  三、志愿兵役制
  抗日战争后期,现境有不少民兵志愿参加抗日部队。解放初,实行志愿兵役制。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有3048名青年报名要求参军。
  四、义务兵役制
  1954年9月后转为义务兵役制。是年全县有78%适龄青年报名应征。至1987年,全县共征兵34次,实征人数超过指标的0.8%;还按计划完成招收飞行学员和滑翔员的任务。
  五、预备役
  1956年3~7月,全县首次预备役登记,共编入46367名。1965年后停顿。1981年恢复,对在部队服役1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男性退伍军人,均编入预备役。至1987年,共登记预备役士兵8426名,其中一类预备役3333名,二类预备役5093名。
  第四节 重要兵事
  一、抗倭斗争
  慈溪现境为滨海之地,明嘉靖三十二(1553)至三十五年间屡遭倭患,县人受害深重。三十二年三月,汪直勾诸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其一股自胜山港登岸,横掠上林、梅川、云柯、孝义,直入泗门堡。四月,陷临山卫,参将俞大猷发兵将其击退。三十三年三月,倭首萧显率众自海盐败走浙东,挫于龙山,围于今镇海。都指挥刘恩至、参将卢镗、把总张四维等分道夹攻,斩显灭倭于慈溪境内。十月,倭犯观海卫,乡勇闻声俱集,直前斫寇,倭惧退。三十四年四月,倭掠鸣鹤镇,慈溪知县曹本率众抵御,兵溃,义士魏镜急负曹本越杜湖岭南走,倭追及,镜返身冲杀,斩倭10余人,力竭死。三十四年五月,倭300余自胜山港登岸,掠上林、梅川,所过之处鸡犬无存。二十四日倭攻三山所城,把总刘朝恩、指挥戚毅等率军民力战,倭败退。次年四月,倭3000余攻观海卫、龙山所不逞,于十一日越长溪岭犯慈溪。时慈溪无城,知县柳东伯负印亡走。倭如入无人之境,于旬月间四度洗劫,杀掠无算。倭别股于四月十二日攻沈师桥,沈氏合族奋起抗击,双方各死数百,倭不敢留。五月,倭合兵复攻龙山所,被官兵击退,逃之古窑浦。卢镗、俞大猷、张四维等率部追击,歼其数百于渔山洋外。八、九月间,倭一股踞邱王。巡抚阮鹗及卢镗、戚继光等大军合围,数战于雁门岭、龙山所间,将其歼灭。其时,众多乡民助官兵击倭,生员倪泰员募家兵数百,配合官兵击倭于龙山,三战三捷。后乘胜直入倭巢,终因兵疲势孤,与家兵42人俱死。
  二、抗英斗争
  胜山头之战 清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鸦片战争爆发后,英舰风鸢号于八月二十日在胜山洋面陷沙搁浅。舰长道格拉斯等5人乘救生艇逃走,其余24名英军强夺过往盐船登岸,至胜山头村中大肆剽掠。次日,三山司巡检李凝宇与乡士沈贞率健壮数百前往围捕,一路盐、渔民相随者千人,四面围堵,当场击毙顽抗者1人,生擒23人。二十三日,道格拉斯等5人所乘小艇漂回三北沿海,盐民胡承锦等将其诱入内河,全部擒获。是战,共俘英军28人。胜山头之战比三元里抗英早8个月,在东南沿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大宝山之战 清道光二十一年十月,英军占领宁波。清廷派皇侄奕经赴浙,作出“五虎擒羊”部署,至次年正月二十九日接战,各路大军溃败。是时,金华协副将朱贵率所部500人驻守慈溪城西大宝山。英军为打通内侵道路,于二月四日,发兵2000余,自宁波分乘数艘兵舰直扑慈溪,登陆后分路环攻大宝山。朱贵亲挥大旗督军抗击,从上午7时至下午5时,“饥不得食,渴不得饮,誓死格斗”,寸土不让,时参赞大臣文蔚率策应部队2000人驻在5公里外的长溪岭上,拒不发兵救援。朱贵弹尽援绝,被逼拍马冲阵身中数枪而死。其子昭南以身蔽父,同时殉难。所部无一后退,共阵亡436人。是役共歼英军500余名,并毙其头目巴麦尊,为英军进犯浙东后遭到的最大打击。
  三、太平军进慈溪
  进驻慈溪城 清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太平军攻下绍兴后,石堰、横河、彭桥一带农民多参加余姚十八局抗租斗争;范市、东埠头一带农民聚众数百,于十月廿六日翻越长溪岭,进县城接引太平军何文庆部入城。太平军入慈溪城后,立义县设乡官,清户籍,开征捐税,安抚地方。次年四月十六日,因清军勾结英、法侵略军大肆反扑,太平军始撤出慈溪城。
  击毙华尔 清同治元年(1862)八月廿五日,太平军黄呈忠部自余姚绕道三北,再度攻入慈溪县城。廿七日,美国人华尔率“常胜军”,在英、法军舰及清军配合下,自宁波直扑慈溪,向县城发起猛烈攻击。头目华尔亲自督战。太平军从城上“开炮抵御,中华尔膺膈,弹自背出”,击成重伤。次日,华尔毙命于宁波。
  四进三北 太平军转战浙东期间,四度进军三北。同治元年二月,驻余姚太平军分兵深入潮塘、拆落市、长河一带,沉重打击当地封建势力。五月初,太平军由历山、浒山再次进入北乡,多次击退慈、姚两县地主武装阻袭,胜利进驻彭桥;十三日又经上林乡、白石堰,进抵鸣鹤场、沈师桥,十七日由双河、王家埭撤回。八月廿五日,太平军黄呈忠、何文庆部三进三北,由浒山直走东埠头。然后何部去杨范,焚毁叛徒范维邦住屋;黄部攻入慈溪城,击毙华尔后,于廿八日撤回慈北。黄、何两部在观海卫至掌起桥一带休整多日,始分批西撤。九月十四日,何部在截杀余姚地主武装头目谢敬后进入三北,驻观海卫、鸣鹤场一线达半月之久,于十月初最后撤离。
  四、农民抗暴斗争
  保卫盐协之战 民国16年3月22日,在北伐战争胜利形势影响下,庵东成立盐民协会,有会员2万余人。不数日,遭反动武装庵东商民保卫团破坏,办事处被捣毁。4月11日,宁绍台农民协会调集余姚、上虞两县纠察队及高王、洪塘两地农民自卫军抵达庵东地区,分3路向商团发起进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商团30余人,缴获土炮4门、枪支弹药一批,头目黄春晓下海逃走,盐协办事处恢复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盐协遭取缔。6月29日,高王农民自卫军亦遭省防军1个连“围剿”,被迫疏散。
  “红一师”暴动 民国19年8月初,中共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派员策动坎墩原浙东人民自卫军领导人费德昭创建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实行武装暴动。“红一师”成立后,不断向姚北、慈西各地主庄园及警察所、缉私盐兵发起袭击,收缴武器。20日省保安队第六团陈鹏华营赶赴坎墩镇压,“红一师”转移至村外,,隐伏田间,与省保安队周旋两月之久。10月下旬,野外气温日低,且作物收尽,无法隐蔽,始告疏散。
  五、抗日战争
  民国30年4月,日本侵略军发动宁绍战役。是月19日、22日、23日,镇海、慈溪、余姚县城相继失陷。驻龙山、庵东一带的国民党军一九四师守备团第一营和第三战区别动第一支队所属张惠芳部等闻风而逃。姚江以北、杭州湾以南、曹娥江以东的整个三北地区各重要集镇及交通要道被日军占领。在沦陷区域内,仅有国民党薛天白、陆安石等少数游击武装,不事抗战,在姚北农村流窜蹂躏。
  是年5~9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决定,中共浦东工委组织浦东地区人民武装900余人,分7批南渡杭州湾进入三北地区,发动群众组织地方人民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在4年多时间里,整个三北地区共经历大小战斗200余次,毙俘伤日、伪军数千人(全浙东为9197人),使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六、解放战争
  窖湖夺枪 民国36年3月11日晚,中共四明工委委员陈爱中等12人,突袭镇北窖湖乡公所,缴获长短枪12支、子弹300余发,于12日建立慈镇武工队,重新创建革命根据地。
  夜袭范市 37年11月12日深夜,慈镇县大队会同各区武工队,在内线配合下,进袭镇海县保警大队范市据点,直捣中队长李伯仁及警士卧室,不到半小时,俘40多人,驻施公山、龙山之国民党军警仓皇撤走。
  小安街缴枪 38年3月2日晚,余上县“飞虎队”和四明山主力“勇猛”2个排联合包围驻小安国民党税警第三区第十五队,在内线配合下,俘其1个分队人员,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2个和长短枪20余支。
  国民党军起义投诚 38年5月6日晚,驻余姚盐场国民党两浙税警总队第二支队独立三、四中队近300人,经中共余上县工委等策动,在总队参谋李自强等率领下宣布起义。在余上县武工队接应下,起义部队进入四明山,被编入解放军浙东第二游击纵队。22日,国民党龙山区长姚鹏程在中共慈镇县工委策动下,率龙山区自卫队90余人起义,整顿后移交解放军浙江省军区第二军分区。1949年6月,第二军分区收编投诚的驻庵东两淮盐警900余人。
  解放慈溪县城 1949年5月24日晨,解放军第二十二军2个师由余姚向宁波进军,途经三七市和县城东山、西山,与国民党军遭遇接火,迅速展开战斗,歼灭国民党慈溪县自卫总队一中队及国民党军六六三团三营的一个连,至9时胜利进入慈溪县城。同日,慈镇县大队所属姚东区武工队解放浒山。
  七、剿匪
  慈溪现境解放后,以金颂新、王文熊、王八妹为首的国民党武装匪特,盘踞沿海岛屿,收罗境内帮会头子、惯匪、恶霸、地痞及流氓、散兵游勇,给番号,封官衔,指使其武装袭击乡镇人民政府,杀害农村干部和积极分子,破坏征粮、减租,到处放火、抢劫、敲诈勒索、强奸妇女,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驻慈溪、余姚两县解放军和两县地方武装,全面开展剿匪斗争。从1949年6月5日在浒山地区围剿陈金木股匪150余人、击毙匪首陈金木时起,至1950年底,境内27股武装匪特全部肃清,共约1100余人。其中被歼22股800余人,投诚1股100余人,歼灭潜逃至沿海岛屿的4股180余人。
  第五节 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根据地始末
  根据地建立前的抗日斗争 1941年4月,日本侵略军连陷绍兴、宁波及镇、慈、姚3县城,驻守宁绍一线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部队10余万人不战而撤,三北地区仅剩国民党地方游击杂牌部队薛天白、陆安石等部。此时,日军迅速占领三北各大集镇,并开始向乡村“扫荡”。此时,三北地区各中共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姚北,中共余姚县特派员张光指派王益生到国民党三十四师残部孙彦龙连工作,将孙部和庵东盐区缉私营共300余人合编成宁绍游击指挥部。王于6月25日牺牲,6月28日,孙部投敌。中共党员张中民化名张迪光打入薛天白部,秘密筹建抗日武装。后事泄,张等9人于7月18日在游源遭杀害。11月,中共党员朱之光等在姚北建立四明游击指挥部独立大队,有90余人,于1942年编为南进支队六中队。在慈镇地区,宁属特派员王文祥指示李平等党员在慈北建立抗日游击武装未成,李等3人被国民党慈溪国民兵团五大队杀害。6月,蒋子瑛等在慈东建立慈东游击队,9月遭日、顽军夹击损失惨重,剩下40余人于11月同谢仁安领导的浙东青年突击队一起转移到潘岙,改编为“五支四大”新四中队。
  开辟根据地 三北地处沪杭甬三角地带中心,与上海浦东隔海相望,处重要战略地位。中共路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决策和华中局、江南区党委指示,于5~9月,派出由中共浦东工委领导的武装部队900余人,在姜文光、蔡群帆等率领下,分7批南渡杭州湾进入三北地区,通过统战关系,分别取得国民党军番号,简称为“宗德三大”“五支四大”、“暂三纵”。部队严守纪律,深得群众信任和拥护。是年7月,中共余姚县特派员张光通过中共党员钱忆群,与“五支四大”领导人蔡群帆、林有璋接上关系;随后又与宁属、绍属地方党接上关系,使部队与地方党相互配合,共建三北抗日根据地。“五支四大”在逍路头以东的慈北、镇北地区,“暂三纵”则在西部姚北地区,流动游击,开展抗日工作。10月,以吕炳奎为书记的中共浙东军分会成立,统一领导三北地区抗日斗争。在“暂三纵”和“五支四大”中分别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由王仲良、蔡群帆分别负责。部队游击于澥浦、龙头场、海甸戎家、古窑浦、洞桥虞家、逍路头、长河市、临山一带,并在这些地区设立部队办事处,洞桥虞家设支队总办事处。
  1942年6月,华中局派谭启龙到三北主持浙东工作。随即又派何克希等到三北充实领导力量。7月,在宓家埭成立以谭启龙为书记的中共浙东区党委。此后,三北地方党结束特派员制,并建立中共三北工委。8月在鸣鹤场金仙寺成立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任司令员,连柏生任副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刘亨云任参谋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主力部队统一整编为三、四、五支队和特务大队、新慈溪国民兵团、教导队。此时,主力部队和各办事处人员已发展到1510人,活动范围东至镇海县庄市,西至上虞县崧厦,三北根据地基本形成。
  保卫根据地 1942年9月22日,浙东区党委在鸣鹤场开会,作出《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并制订出“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四明山完全占领后再争取控制会稽山”的战略方针,由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率四支队、教导队和司政机关等南渡姚江,开辟四明地区;林达率三支队特务大队和新慈溪国民兵团开辟慈东、慈西地区;连柏生、刘亨云率五支队坚持三北。三北地方党抽调20余名干部,组成姚东山区突击工作队,开辟龙南至乌山等5乡工作,扩大游击区,沟通三北与四明地区的联系。10月,日军调动上千兵力分3路对三北根据地进行“扫荡”。三北游击司令部组织力量,奋起抗击,经过阳觉殿、竹山岙等战斗,毙伤日伪军百余人,又在宓家埭伏击伪十师1个营,俘其大部,彻底粉碎日伪军对三北根据地的“扫荡”。11月,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艾庆璋部乘多数抗日武装离开三北之机,纠集国民党顽军、土匪3000余人进犯三北抗日根据地。三北游击司令部调集兵力,经过29次大小战斗,歼其大部,取得浙东首次反顽自卫战争胜利。是年底,三北根据地已建立慈镇、余上2县办事处和镇北、慈北、慈东、慈西、姚东、姚北、姚山、姚海、虞北9个区办事处。
  发展根据地 1943年春,日伪军2000余人对三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清乡”。五支队发动群众,主动出击,先后在黄沙湖、郑巷、天元、三灶等地连战连捷,“清乡”未逞。1944年1月5日,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宣布浙东主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2月,“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教导大队移至三北,增强三北的抗日武装力量。针对日伪军增筑据点、“蚕食”三北的阴谋,三北抗日武装重创在樟树庙、筋竹岙、宓家埭、洪魏、东埠头、慈东马家桥、镇海洪桥的日伪军。同年秋,又发动三北军民,武装保卫秋收,并多次袭扰日伪军,取得反抢粮斗争的胜利。是年,三北根据地已发展到慈镇、慈姚、余上3县及所属10个区、141个乡镇,其中基本区17个乡,游击区56个乡,伪化区68个乡镇,基本区和游击区占总乡镇数的51.8%。
  1945年春,日伪军对三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妄图“强化治安,固守沿海”。中共三北地委在茅山召开慈镇、慈姚2县区以上干部会议,提出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坚持原有阵地,保持和积蓄力量,配合盟军反攻。对敌情严重的慈镇地区,加强对武工队的领导;区常备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占区,开展抗日形势宣传,镇压汉奸,促使中间人士转化,并掩护武工队深入日伪据点,打击分化瓦解日伪军。
  收复三北全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三北地方武装配合三、五支队等主力,先后收复周巷、庵东、五夫、浒山、坎墩、胜山、观海卫、掌起桥等乡镇,至下旬全境收复。是时,三北地区共有慈溪、镇海、余姚3县和庵东特区,下辖龙山、观城、浒山、周巷、庄市、沿山、庄桥、丈亭、马渚、临山、崧厦11个区145个乡镇,总人口为115.37万人。
  奉命北撤 1945年9月23日,浙东区党委在上虞县城丰惠召开部队支队长以上和地、县委书记参加的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关于放弃浙东、全军北撤的命令,部署北撤和北撤后的浙东工作。会后,由黄知真分别在余姚、慈镇2个中心县委干部会议上传达贯彻。三北地方武装和地方党政干部集中,组成三北独立团,由黄知真任团长兼政委,随“浙东游击纵队”北撤;收回抗币,减少群众损失;确定蒋子瑛、项耿分任中共慈镇、余上县特派员,留三北坚持斗争。28日,五支队击溃周巷阻挠北撤的国民党九十八军1个团和浙江保安团一部,为北撤扫除障碍。30日,谭启龙率浙东党政领导机关、警卫大队和部分地方党政干部等共5000余人,在古窑浦登船渡杭州湾北撤;其余部队和党政干部也相继于10月上旬分别从庵东、临山、胜山、观海卫北部海口登船渡海北撤。北撤人员共1.5万余人,途中突破国民党军多次堵截,于11月12日抵达江苏涟水,胜利完成北撤。
  二、武装斗争
  1941~1945年间,三北地区抗日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在抗击日伪军斗争中,历经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反抢粮等200余次战斗,毙俘日伪军数千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全浙东抗日武装与日伪军战斗643次,毙伤日军611人;毙伤伪军8566人;缴获各类武装7118件。抗日部队牺牲千余人,伤1850余人),使日伪军受到沉重打击。
  初期战斗 1941年6月18日,刚从浦东南渡的“五支四大”130余人,在“宗德三大”配合下,于相公殿晏清村伏击日军1个小分队37人,激战数小时,毙伤日军各8人,迫其弃尸溃逃至庵东据点25日,驻庵东日伪军百余人再到相公殿反扑,又被击溃,三北敌后首战告捷。10月10日“暂三纵”在登州街西袭击日军,战斗1小时,迫其撤回周巷据,点。22日“宗德三大”在横河街与日军遭遇,日军在七星桥上居高临下射击,,因地形不利,战斗1小时半,大队长姜文光等29人牺牲,余撤离。12月8日,林有璋率“五支四大”三中队和新四中队由慈北挺进慈南,宿营于相岙。日伪军400余人从二六市、三七市分两路围袭,林即率部在长溪岭占领3个山头埋伏,击退日伪军多次冲锋。后敌从侧翼包抄,林亲操机枪扫射,掩护部队撤退,弹尽,抱机枪滚下山坡,并率部跳出包围圈是役,毙日伪军18人,林负伤。12月12日“暂三纵”三大队和特务大队由余姚、上虞交界处十六户向梅园,丘转移,突遭日军袭击,大队长陆阳等16人牺牲。二大队闻讯急由黄家埠快速增援,夹击日军,迫其撤回五夫据点。1942年4月23日“五支四大”三中队和新四中队在施公山宿营,深夜遭日伪军袭击,,部队奋起还击,旋撤。
  反“扫荡”战斗 1942年10月,驻甬日军调集千余兵力,对三北地区进行大扫荡。8日拂晓,日伪军200余人,袭击宿营在大霖山阳觉殿的三北游击司令部和四支队,司令员何克希即命反击,由四支队副支队长张季伦率部抢占殿前山头等制高点,击退敌正面冲锋。后日军改从后面小道偷袭,又被预伏的三中队机枪班击溃。战斗持续4小时,击退敌7次冲锋,毙日军22人,四支队6人牺牲,后撤离。9日下午,五支队在龙南竹山岙伏击扫荡后回余姚城的日军1个小队,毙伤其30余人。26日,参谋长刘亨云率五支队、特务大队和新慈溪国民兵团,在宓家埭南新桥与杜湖之间三面设伏,围袭伪军十师三十九团1个营300余人,激战1小时,俘其营长以下200余人,缴获枪械100多件。
  反“清乡”战斗 1943年春,驻甬日军调集日宪兵队、伪十师谢文达部等2000余兵力,由日军山叩联队长任镇慈姚虞4县“清乡”指挥官,对三北地区进行“清乡”,并将庵东盐区划为试点区。在东起新浦下闸口,西至西三泥墩潭的盐区周围构筑两道共长75公里的竹篱笆,封锁交通。在各交通要道设置碉堡和检问所22处,配132名军警检守,群众出人均盘查搜身,对偷越者或捕或杀强令各乡镇成立维持会,清查户口,发“良民证”。抓丁、抢粮、派捐。网罗地痞流氓,组织别动队,武装袭击抗日部队。浙东区党委和三北地委,调集主力和地方武装,并发动群众,开展反清乡斗争。盐区党组织和地方武装,争取伪乡、保长,收缴“清乡”户口册,还组织乡村民兵和群众拦截、烧毁筑篱笆毛竹,拆除已筑篱笆,打击汉奸敌特。3月10日,五支队在黄沙湖击溃到姚北扫荡的100余日伪军,毙伤日伪军22人。姚海自卫中队跳出“清乡”区,于3月24日突袭驻天元黄家祠堂伪军,歼其1个小队,俘19人,缴获步枪18支。30日慈北地方武装配合五支二大六中队,在鸣鹤场西万岙伏击由观海,卫出扰的日军,全歼30余人。5月5日,姚海自卫中队配合五支队,从东、中、西3路向新浦沿下闸口伪中警团据点进攻,接着五支队又在胜山、岙口袭击日伪军,毙伤敌46人,俘8人。同时,姚北地区党组织于5月2日、7日两次组织自卫队和群众千余人,破坏低塘至庵东、余姚至周巷的公路桥8座,截割电话线18公里,烧毁电线杆数百根。7月,中共姚山区委发动彭泾乡民兵和自卫队,破坏横河至浒山、浒山至樟树庙的公路和交通设施,烧毁桥梁和电线杆,使日军的交通、通讯一度瘫痪。10月3日、24日,姚海自卫中队、三北自卫总队分别在浒山八角凉亭、掌起桥共毙伤日伪军20多人;29日三支四中队在施公山伏击日军,激战半小时,毙伤日军20余人,使其“清乡”不逞。
  反抢粮战斗 1943年秋,日伪军到三北地区大肆抢粮。9月23日,周曼天率姚山自卫大队13名战士,化装奇袭距余姚县城1公里的皇山桥伪军据点,俘其14人,缴获枪支10余支,子弹千余发,手榴弹50余枚。敌急令到横河抢粮的伪军弃谷万斤,撤回余姚城。10月7日,三北自卫总队2个中队配合特务大队袭击到方家河头抢粮的日军,迫其撤回龙头场。次日下午,日军企图运走2.5万公斤粮食,特务大队在潘岙设伏击溃日军,夺回全部粮食。
  反“蚕食”战斗 1943年11月,日伪军乘抗日主力在四明山之际,趁机蚕食三北根据地。除原有据点外,又增设长河等6处据点;还网罗地痞流氓、汉奸组成别动队,破坏中共党政机关,捕杀抗日爱国人士。抗日主力与地方武装配合,开展反蚕食斗争,连袭日伪据点。12月29日,王耀中率三北自卫总队出击樟树庙伪中警团据点。1944年3月19日,三支队和警卫大队在筋竹岙伏击伪中警团二营四连4个班,击毙14人,俘6人。22日,三支队和三北自卫总队出击庄桥伪军宋清云部,俘其1个中队,并收复骆驼桥、团桥、长石桥等据点。4月14日,伪军中警团二营营长麻应理率260余人,分3路包抄驻宓家埭的三北游击司令部,三支队、警卫大队和教导队将其击溃,毙伤伪军50余人。5月17日,三北自卫总队警卫中队在秦堰桥伏击伪中警团八连一个班,毙伤伪军12人。6月7日,三支队侦察排在庄市区常备队配合下,袭击驻洪桥的伪舟山警备司令部第四总队部,俘日军少佐军事顾问永吉永寿秀等28人。25日,三支一大四中队在慈东马家桥伏击伪十师一部,毙伪军12人,俘40人。7月28日,三支一大三中队和四中队在沈巷、七三房堵击伪中警团一、二营,毙伤伪军50余人。29日,伪浙东保安分处教导二大一中队王荣斌部,到庄桥构筑据点,三支队一部配合慈镇大队一中队全歼该部。31日拂晓,伪中警团总队长李延臣调集600余兵力,企图强占东埠头,三、五支队和海防大队在洪魏、东埠头一线阻击,击退敌多次冲锋,战斗持续14小时,共毙伤伪军百余人,俘19人,缴获各类枪械30多件。9月12日,三支三中队在坎墩二灶攻克伪中警团碉堡1座,歼灭1个机枪班。经过9个多月战斗,日伪军蚕食阴谋终被粉碎。
  保卫秋收战斗 1944年秋,日伪军又到三北地区抢粮。三北地委和三北自卫总队广泛发动军民,组织游击小组,深入敌占区周围袭击敌人,武装保卫秋收。8月17~19日,在观海卫至临山、余姚至庵东全长60余公里的公路线上,组织自卫队员和群众,拆毁桥梁30座,截割电话线45公里,破坏电线杆千余根,致敌交通通讯中断。同时还发动群众快收、快运、快藏,坚壁清野,致敌抢粮计划落空。9月25日,慈姚一中队在祝家渡袭击抢粮返回的日伪军,毙敌10人,夺回稻谷5大船发还群众。12月4日,200余日伪军从三七市到慈北抢粮,三北自卫总队警卫队和慈镇大队二中队在西埠头与敌展开白刃战,激战3小时,给敌有力打击。
  粉碎日伪“固守浙东”的战斗 1945年春,日军对三北地区又进行疯狂“扫荡”,妄图固守浙东沿海。4月18日夜,三北特务营二、三连出击三七市下湖头庙伪军据点,毙伤其22人,迫其放弃据点4月中旬,慈镇县委在伏龙山下开会,日军1个排从风浦岙直扑会场,三北特务营一连即予阻击,掩护与会者撤离,驻龙山西门外的庄市区常备队闻讯急往支援,夹击日军,日军乃仓皇逸去。5月28日,五支队、三支队大部和余上特务营在2000余民兵、自卫队配合下,分南北两路袭击驻泗门镇伪中警团田山邮山部,在击退崧厦、周巷、庵东、余姚4路400余增援敌军后,毙伤敌10余人,俘140余人,拔除敌泗门据点,田率少数随从脱逃。6月18日,三北特务营二连在余姚城外安山桥设伏,堵击到龙南等地抢粮的日军和伪余姚保安队共80余人,毙伤敌10余人,夺回粮食。7月30日,驻甬200余日军到三北扫荡,三北特务营二连在范市镇东大塘附近设伏,毙伤日军10余人。在此期间,还向敌方开展政治攻势,先后投诚的有日军军曹本村正春等6人,伪中警120余人携械反正。
  收复三北的战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三北地方武装配合三、五支队,收复敌占据点,围歼拒不投降的伪军。中旬,三北特务营在千余民兵配合下,向掌起桥据点显志学校内的慈溪县保安团特务大队周光华部发起进攻,经3昼夜军事围攻和政治攻势,终使周光华于16日率200余人缴械投降。17日,五支队进攻周巷伪中警团,在击溃余姚、庵东伪军增援后,于次日全歼伪军1个营,收复周巷。旋又连克庵东、浒山、观海卫、二六市、庄桥等20余个日伪军据点。20日,三支队在五洞闸歼灭潜逃的伪中警团1个营,毙70余人,俘百余人。22日,日本侵略军全撤。
  反顽斗争 1942年5月,国民党慈溪国民兵团钱曾绍部突袭集中在洞桥虞家的各办事处人员,致1人牺牲,2人受伤,并缴去枪支、钞票。事发后,“五支四大”与之交涉无果,遂派部队在宓家埭将其全歼,并将被俘人员收编,建立新慈溪国民兵团。8月,国民党忠义救国军陆安石部屡向姚北、虞北抗日部队进行武装挑衅,制造磨擦。下旬,参谋长刘亨云率四支队与五支队一部,在相公殿附近将其歼灭,俘50余人,缴获枪械20多件。8月下旬忠义救国军艾庆璋部,纠集国民党金山、奉贤、平湖等县的抗卫总队和土匪武装王八妹部共300余兵力,先后南渡杭州湾,在临山、段头湾一带登陆,妄图在三北消灭抗日武装。10月24日,其先头部队张立民部捣毁逍路头办事处和税收机关,捕抗日志士,劫部队被服厂。11月23日,三北游击司令部集中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千余人,在游源和樟树庙等地进行自卫还击。28日晚,在姚北毛家三塘头全歼张立民部1个排。29日,向周家路、登州街、小安街和草楼一线的顽军发起总攻。四、五支队夜袭草楼,歼金山县抗卫总队500余人,缴枪400余支;四、五支队和南进支队在登州街、小安街连战获胜。12月2日,又战黄家埠,两天歼顽军500余人。8日夜,分兵2路追击,再战谢家塘,俘平湖县长谢友生以下500余人,艾庆璋率残部遁入小越伪军据点。15日,四支队追至小越,艾率少数随从逃逸,歼其残部400余人。是役历时18天,进行大小战斗29次,共歼顽军20
  0余人,取得浙东反顽自卫战的全胜。
  1942年11月,驻慈东国民党慈溪县特务大队宋清云部,乘三北游击司令部集中主力在三北反顽之机,率部袭击慈东办事处,捕杀税务、民运干部多人。1943年1月2日,五支队1个中队和龙山自卫中队先在慈东小灵峰合击宋部后方机关;2月,龙山自卫中队在骆驼桥全歼其所属何九峰部,继而五支队1个中队又在慈东将其查缉队长童锵处决。至此,宋清云被迫向慈镇办事处乞和。3月,重建慈东办事处,慈东区委恢复活动。后宋勾结驻甬日军,于11月6日,突袭慈东办事处等机构,拘捕干部群众130余人,其中22人遭杀害。下旬,宋又派300余人袭击正在湖山庵开会的中共慈镇县委成员。1944年1月4日,王耀中率三北自卫总队,警卫中队和龙山自卫大队,攻克宋部长石桥据点,将原被捕幸存者的部分干部营救出来。3月1日,金萧支队一部袭击在慈西江中乡的宋部所属周干卿部,俘30余人,缴获武器10多件。4月,宋部公开投敌,编入伪军。
  1945年9月28日拂晓,奉命北撤的五支队在周巷突遭国民党九十八军一部和浙江保安团的狙击,五支队即予还击,毙其团长1人,俘百余人,缴获各种枪械200多件和大批弹药,粉碎国民党企图在杭州湾南岸消灭“浙东游击纵队”的阴谋,使部队顺利北撤。
  三、根据地中共组织
  1941年,浦东部队南渡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10月在三北成立中共浙东军分会,至次年7月,在宓家埭成立中共浙东区委员会。并相继建立中共三北、四明、三东、会稽4工委和浦东地委以及各县县委等下属组织。
  组织机构 中共三北地委建于1942年7月,始称三北工委,9月改称地委,书记王仲良。1945年5月并入四明地委。三北地区分建中共慈镇中心县委,书记李乐山;中共余姚中心县委,书记黄知真。
  县级党委分别建中共慈镇、余上、慈姚县委和庵东特区区委。中共慈镇县委1942年7月建,始称慈镇县工委,书记谢仁安。1943年春改建慈镇县委,书记金如山,1944年4月,李乐山任书记。1945年5月改名镇海县委,吴祥田(虞天石)任书记。
  中共余上县委建于1942年8月,书记张光。1944年3月,李国斌任书记,1945年初,谢飞任书记。8月扩建为中共余姚中心县委。
  中共慈姚县委建于1943年2月,书记谢仁安。1945年5月撤销。
  中共庵东特区委员会建于1945年1月,始称盐区工委,书记沈一民。8月,林楷任书记。9月改建庵东特区区委,田井任书记。
  自1942年7月起建若干区委,后区委名称几经变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三北地区隶属慈镇中心县委的有龙山、慈北、庄市、庄桥、慈西5个区委,隶属余姚中心县委的有浒山、周巷、临山、马渚、崧厦5个区委。区委以下,以乡、村或群众团体为单位建立党支部。1942年7月至1944年6月,共有地方党支部105个,党员728名;部队在三北地区建党支部11个,党员600余名。
  党务工作 1942年7月后,以“尽力发展”为组织工作方针,在干部群众中发展党员。至1943年初,党员数由1941年的146名增至661名。3月后,着手整理党组织,充实各级领导机构,并在慈西、庄市等新区和群众团体的干部中发展党员。1944年春,“积蓄力量、保存自己”为组织工作方针,进行分散活动,领导游击小组开展反蚕食、反扫荡斗争。至6月,全地区共有地方党员728名。
  群众组织 1942年5月,古窑浦、直落浦、三江口等地建立以雇农为主体的兄弟会。1943年6月,根据三北地委制订的群众组织章程,陆续在慈北、龙山、姚东、浒山、周巷等区建立农会,并对原有25个乡农会进行改组,选派共产党员或农民积极分子担任乡农会领导成员。是年秋,通过保卫秋收、开展“二五”减租等斗争,区农会增至12个,有会员51167人;区妇女会增至5个,有会员900人;区教育会增至8个,有会员865人。同年11月,日伪军“蚕食”三北根据地,捕杀群众组织干部,部分群众组织遭到破坏。至12月,群众组织人数降至18125人。1944年8月,贯彻三北地委指示,群众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仅农会会员增加到3万人,其中慈姚县1.5万人,慈镇县1万人,余上县0.5万人。
  抗日统一战线 1941年夏,蔡群帆、林有璋在龙山区邱王村会见著名士绅朱祖燮后,朱即慰劳部队三、四担胶鞋和一批药棉纱布,还动员当地中上层人士共同抗日。是年,蔡、林还在古窑浦与开明士绅虞家芝建立统战关系。虞把1支私人步枪和数十发子弹赠送给部队,还动员上海等地士绅向部队捐赠武器弹药,送自己的二子一女参加抗日部队。1942年上半年,虞把国民党军方杏林、薛天白2部密谋在宓家埭诱捕林有璋的情报送给抗日部队,使部队主动先发制人,将方杏林部歼灭,使部队化险为夷。毛契农一次为抗日部队采购子弹4箱。
  1942年,何克希、王仲良等,先后与国民党镇海县江北办事处主任张志飞取得联系,使张多方协助部队开展抗日斗争。后张被国民党以“容共通敌”罪通缉,浙东区党委即派部队将张家属秘密从宁海护送到龙山,又将张安排到三北总办事处工作。
  1943年7月,成立三北地区政权代行机构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虞家芝、朱祖燮、张志飞、叶志康等各界开明进步人士担任常务委员会委员,张任秘书处长,朱任建设科长。1945年1月,毛契农、虞家芝被选为浙东临时参议会成员。
  四、民主政权
  地区民主政权 1941年7月起,抗日部队在各地建立以收税、收集情报和通讯联络为主的部队办事处基础上,于8月下旬在洞桥虞家建立五支队总办事处,薛诚任主任。1942年改称三北总办事处,金如山任主任。11月改名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王耀中任主任1943年7月28日,成立三北地区政权代行机构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王耀中任主任委员。后几经变更,至1945年2月成立浙东行政公署所属三北分区特派员办公处,王耀中任特派员。7月中旬,三北、四明并建为四明分区行政专员公署,至9月底北撤时止。
  县级民主政权 1942年11月建慈镇县办事处,金如山任主任。1944年4月由戚铭渠接任。1945年2月改置镇海县政府,戚铭渠任县长。1944年4月建慈姚县办事处,吴建功任主任。1945年2月改置慈溪县政府,谢仁安任县长。1942年12月建余上县办事处,张光任主任。1945年2月改置余姚县政府,张光任县长。1945年8月建庵东特区政府,田井任区长。
  县以下区办事处 1942年11月至1943年底,慈镇县建龙山、慈北、慈东、慈西、庄市5个区办事处,余上县建姚海(1943年撤)、姚北、姚山、姚东、虞北5个办事处。1944年1月改建区署。4月重建各县办事处后,慈镇县辖龙山、庄市、庄桥3区署,慈姚县辖观城、丈亭、浒山3区署,余上县辖中和、临山、马渚、崧厦4区署。1945年2月县办事处改置县政府后,镇海县辖龙山、庄市、沿山3区署,慈溪县辖观城、丈亭、庄桥、浒山(9月划归余姚县)4区署,余姚县辖周巷、临山、马渚、崧厦4区署。
  根据地原国民党基层政权机构乡镇公所,自1943年采取逐步改造、清除反共顽固分子,充实抗日民主力量。至1944年6月,三北地区141个乡镇公所中,能完全执行和部分执行抗日民主政府命令的有96个,占68%。1945年5月后,各地采用民主选举的办法,建立民主乡镇政府。
  培训干部 1942年8月,三北总办事处在田央黄举办民运干部训练班,吸收当地青年和上海知识青年50余人参加,至10月中旬结束,受训学员分赴三北和南山等地开展民运工作。12月,在逍路头又培训学员30余人,培训后组织民运干部工作组,分赴各地工作。
  宣传抗日 1943年至1945年8月,三北地区先后集会举行纪念抗日战争6周年各乡自卫队大检阅;纪念“九一八”国难日;纪念“双十节”和新四军成立6周年;“五四”运动纪念会;庆祝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等大会,对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教育,激发抗日热情。
  镇反锄奸 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三北地区各级民主政权机构对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特务和民愤极大的恶霸分子进行重点打击和严厉镇压,先后被处决的有: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的国民党镇海县警察大队大队附黄毅、投靠日军的姚北地主武装头子李杏春、观海卫维持会干事沈大增、为日伪军筹款捐粮的师西乡乡长沈松泉、国民党特务周朝镇镇长陈宝传、天东乡出卖民运干部林坚的汉奸徐方开,企图谋害谭启龙与何克希等领导人的徐秀天、伪中警团别动队分队长岑康年、伪别动队副队长吊眼阿龙、庵东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冯金标等。
  “二五”减租 从1942年10月起,首先在龙山区实行“二五”减租。后在三北根据地内普遍推行1943年,全地区105个乡镇中实行“二五”减租的占75%,平均租率由上年的38%,降为29.7%。1945年秋,三北地区各乡镇继续实行“二五”减租。
  通讯联络 1941年7月起,在抗日部队各办事处和总办事处中配备通讯员,承担部队之间和部队与地方之间的通讯联络和机要文件传递。1942年12月,在桐岭茅山建立三北交通总站,下设3个分站,分站之间设联络点,最多时有17处。站点之间均配通讯员。
  附:侵华日军暴行
  民国27年2月27日、28年6月23日、8月16日,日机3度轰炸观海卫,在下营街、南门街、水门南街等处共炸毁房屋80余间,炸死25人,炸伤50余人。慈北第一名镇顿时瓦砾遍地,血肉横飞。令人惨不忍睹。
  民国27年春(做秧田时),日机在方家河头村投弹4枚,炸伤方杏华等4人,炸死方姓男孩、竺姓女孩各1名。
  民国28年6月23日,日机轰炸范市,在通济弄口等闹市处投弹2枚,炸死、炸伤40余人。
  是年10月29日清晨,日舰1艘驶近龙山洋面,向岸上发射炮弹27发,毁民房数间。次年7月16日12时许,日舰8艘又驶抵龙山海口,向岸上发射炮弹30余发。
  民国30年9月,日军田尾部侵占周巷镇海莫村,强拆民房65间,抢走皮棉7500多公斤,活埋村民7人,强奸妇女12人,一未成年少女也未能幸免。
  民国31年1月,日军火烧新浦腰塘,27户民房尽成灰烬,119人无家可归。
  同年5月某日,日军窜扰解家村,将一不及走避之木匠强行揿入水缸,再用刺刀刺死。次日,日军又至解家村,强奸妇女,用刺刀刺死方姓农民兄弟俩后,再割下两人头颅取乐。
  6月26日,日军第三警备队小野部闯入浒山镇,将居民驱集在大街上,然后用机枪、刺刀、手榴弹等打死、刺死、炸死群众8人,伤2人。
  10月18日,日军杀害阳觉殿道士、道姑等13人,后烧毁大部殿堂屋宇。
  12月13日,日军侵扰坎东时,打死农民徐开敖等7人。
  民国32年1月,周巷镇东河沿工人吴家宝,被日军抓去刺死,尸体被抛入河中。民国33年某月,日军骚扰相公殿后,将农民张邦贵、施金福抓到庵东,张被砍头,施被枪杀。
  同年6月24日,日军200余人包围伏龙寺,纵火焚毁殿宇,并将寺内和尚7人赶入火中活活烧死。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