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086
颗粒名称: 四、集市贸易
分类号: F727.55
页数: 2
页码: 165-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至1987年慈溪县集市贸易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业 慈溪县 集市贸易

内容

宋、元间大古塘筑成后,沿塘各地民间以自产物品互易,渐成集市。至明代中叶,先后形成龙山、龙头场、范家桥、裘市、东埠头、鸣鹤场、王家埭、石人山、匡堰、埋马、店桥、浒山、周巷等集市。至清光绪年间,现境集市增加至46个。到民国后期,境内形成较大集市12个,多为市日制。
  解放后,逐步改市日制为每日制,“文化大革命”期间,集市贸易受冲击,全县有17个较小集市中断。1979年后,集市发展加快。1982~1987年,全县用于集市场地建设的费用总计553.9万元。至1987年底,全县76个集市拥有专用场地111864平方米,其中61个集市建有简易棚屋50602平方米。
  随着经济搞活,一批新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至1987年,县内有专业市场13个。白沙针织品市场:于1979年在河角自然形成,后摊基移到公路两旁,1984年10月在公路南侧建棚屋,设固定摊位160个,流动摊位400个,日均上市人数4000多人,1985~1987年成交额2800万元;胜山服装鞋帽市场:1985年2月建,有固定摊位300个,临时摊位200个,上市商品130多种,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前来交易,1987年成交额934万元;高王蔬菜批发市场:1986年7月建,日上市人数1500余人,1987年成交蔬菜323.3万公斤,成交额191.2万元;浒山小商品市场:于1979年在水门路自然形成,1983年10月移址在县人民大会堂前,设固定摊位300多个,日上市2500人左右,上市品种100多个,1984~1987年成交额1708万元;周巷镇综合市场:周巷副食品市场于80年代初在沙滩路自发形成,1986年1月,占地14亩的农贸市场在镇公路西侧建成后,管理部门将自发的副食摊户统一组织迁入新建的农贸市场内并更名为周巷综合市场(今周巷中国食品城);周巷卷烟市场:先后在汽车站西侧及狮子桥旁一带自然形成,时达近10年,1987年初集中在周巷镇综合市场经营,1987年8月按有关条例予以取缔,不久又恢复经营。
  全县集市贸易年成交额,1978年2212万元,1987年20639万元,分别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5.76%和31.17%。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