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瓜果、蔬菜、中药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066
颗粒名称: 六、瓜果、蔬菜、中药材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3
页码: 127-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瓜、果、蔬、茶、桑、药种植较早。解放后除蚕桑外,均有较大发展,1985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发展更为迅速。1987年产值达9134万元,占农作物种植业产值的39.3%。杨梅、辣椒、大蒜、麦冬、丝瓜络等还远销国外。
关键词: 瓜果 蔬菜 中药材 慈溪县

内容

慈溪瓜、果、蔬、茶、桑、药种植较早。解放后除蚕桑外,均有较大发展,1985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发展更为迅速。1987年产值达9134万元,占农作物种植业产值的39.3%。杨梅、辣椒、大蒜、麦冬、丝瓜络等还远销国外。
  杨梅 是慈溪传统特产。宋代已有人工栽培,明、清期间多有赞誉慈溪杨梅之记述,谓慈溪杨梅“其味冠绝诸果”。民国29年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10000担。解放后,发展较快。1949年现县境种植面积4000亩,总产750吨。1985年面积增至40451亩,总产12500吨,创历史最高纪录。1987年,全县种植面积发展到31个乡、镇,201个村,面积49300亩,占水果总面积的69%。总产7389吨,比解放初增加8.9倍。重点产地分布横河、观城、龙山3区。杨梅品种较多,其中以荸荠种为优,色紫、核小、果肉细软多汁,味甜少酸,品质甚佳。产品除供应当地外,还运销国内外。许多罐头食品厂,还竞购荸荠种杨梅加工杨梅蜜饯和罐头。
  葡萄 明嘉靖时(1522~1566)已有栽种。解放初少量农户有零星栽培。1985年后发展较快,成为慈溪主要水果之一。1987年种植3811亩,总产1797吨。产地分布在65个乡镇,470个村,以胜北乡六塘南村和淹浦乡洞桥虞家村最多。
  柑橘 元代已有慈溪产金柑之记述。解放前后种植甚少,1980年后开始发展。1987年种植面积6733亩,总产729吨。
  桃 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已有种植,但发展缓慢,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1987年种植7294亩,总产1338吨。其中以五洞闸乡古窑片和石堰乡乌玉桥村的桃子著名。
  梨 明成化间已有种植,解放前后民间有零星栽种。1984年以后,周巷镇西缪路、东缪路村开始种植黄花梨。1987年全县有梨园1802亩,总产470吨。
  草莓 1983年引入试种,后逐步扩大。1987年采果面积148亩,总产44.4吨,为慈溪新兴水果。
  其他水果尚有枇杷、柿、李和樱桃等。
  蔬菜 慈溪历来盛产蔬菜。1987年种植19.8万亩,总产量59.58万吨,产值5231万元,占农作物种植总产值的22.5%。种类主要有榨菜、雪里蕻、大头菜、白菜、辣椒、大蒜、洋葱和番茄等。
  西瓜 明嘉靖年间已有种植记述。50年代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1984年后骤增,1987年种植72119亩,总产10.38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为全省之首。产品畅销沪、杭、甬等大中城市。
  中药材 麦冬:为全国重点产地之一,产量占全国10%左右。质地短壮饱满,色泽黄亮,优于四川、福建产麦冬,因而长期盛产不衰。明成化时已有种植。清末,年产1000箱(约150吨),为宁波三大浙货之一(白术、象贝、麦冬),各帮药商来县竞购。1952年种植2279亩,收购71.9吨。以后受价格、气候影响,种植面积和产量起伏较大。1974年产量1130.7吨,为历史最高年。1987年种植4235亩,产量160吨。
  丝瓜络:民国25年始引入,在新浦一带种植。产品素以洁白、挺直、个大、质坚著称。解放初,面积在200亩上下,产量10吨左右。1952年,国家组织出口,产量逐年上升。80年代后,常年种植2500亩左右,产量150吨上下。产量最高的1984年种植4500亩,总产441.8吨。1987年133.7吨,产量居全国之首。产品有30%供药用,70%外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
  红花:为传统中药材。解放后零星种植,常年产量3~5吨。现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濒临绝种。其他中药材尚有白芍、芍药、择兰、垂盆草、地鳖虫和野生的蒲公英、半夏、黑栀子和旱莲等。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