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棉花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063
颗粒名称: 三、棉花生产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3
页码: 120-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棉花生产的经济情况,棉花是慈溪主产作物。1954年前,产地慈北地区(观城区境),每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1954年县境调整后为全国重点产棉县,常年植棉40余万亩,占全县耕地的60%以上,约占全省棉田1/3。1950年~1987年共产皮棉73.87万吨,提供商品棉70.45万吨,商品率95.4%。1986年后列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
关键词: 棉花生产 慈溪县 经济

内容

棉花是慈溪主产作物。1954年前,产地慈北地区(观城区境),每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1954年县境调整后为全国重点产棉县,常年植棉40余万亩,占全县耕地的60%以上,约占全省棉田1/3。1950年~1987年共产皮棉73.87万吨,提供商品棉70.45万吨,商品率95.4%。1986年后列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
  植棉概况 慈溪植棉始于南宋末,元代后逐步发展,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清初产品已运销闽、赣等地。民国初期,为浙江棉花重要产地。但生产水平低下,民国9~37年,平均亩产仅11.8公斤,抗日战争时期,棉花滞销,棉价暴跌,出现“一斤棉花一斤米,卖卖出眼泪,不卖饿肚皮”的惨景。
  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调整棉花价格、普及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棉花生产有较大发展。1957年植棉46.6万亩,亩产50.05公斤,为全国首批实现《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指标(50公斤)的县。1965年和1968年亩产继续增至75.5公斤和74公斤。1984年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加上气候条件有利,42.56万亩棉花,亩产上升到92.5公斤,总产39399吨,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后,种植计划改指令性为指导性,调整棉区种植结构,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同时植棉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其他经济作物,影响棉农植棉积极性。1987年面积减至28.14万亩,总产量降至15362吨。
  同时,棉花品质也明显提高。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棉花品种以亚洲棉为主,纤维粗而短,纤维长度18~23毫米,仅能纺10~12支纱。1955年普及岱字棉15号后,提高了棉花品质,1955年~1987年平均品级为4.2级,可纺棉占72.83%,纤维长度为27.19毫米,单纤维强力为3.92克。
  耕作制度 棉区长期采取一年棉粮两熟的间作套种耕作制度。纯棉区,冬季采用春粮(蚕豆、大小麦)与绿肥(黄花苜蓿)间作,夏季把棉花套种在春花行间。稻棉轮作区,夏季稻棉隔年轮作,冬季种植春花或绿肥。在庵东七塘下的新垦棉区,其耕作制度多为畦作,冬季以春花与绿肥、蔬菜间作,夏季套种棉花。另外,还有部分油菜(或大小麦)棉花连作制。
  良种推广 解放前,棉花品种以亚洲棉(中棉)为主。民国时期,先后试种推广改良中棉“百万棉”、陆地棉品种脱字棉和德字棉531。解放后,进行大面积两次品种更换,三次原种更新。
  第一次,1952年试种岱字棉15号,高产、优质、适应性广,1955年占棉田的92.81%,取代亚洲棉和德字棉,成为当家品种。1965年和1968年通过提纯复壮,进行两次原种更新,保持优良种性,使这两年的棉花亩产分别达到75.5公斤和74公斤。
  第二次,1972年后,因遭灾缺种大量调入外地种子,加上棉花枯萎病蔓延,致使品种多、乱、杂、退(退化),时间长达10年。1975年引入抗病品种“86-1”取代其他感病品种,使全县棉花枯萎病基本得到控制,棉花增产16.2~42.0%。1984年进行原种更新,实现一、二代原种化,获得棉花大丰收。
  60年代初在长河农场、县第二农场、县庵东农场等地小面积种植长绒棉1号、苏农1号、苏农7号等海岛棉和海陆杂交种,1964年种植256亩,后因成熟晚,产量低而终止。
  1986年试种抗枯萎病品种“中棉12号”14.9亩,表现抗病、高产、优质,1987年扩大试种513亩。
  播种方式 1954年前以撒播为主,少数采用点播,1955年后普及条播,1958年大面积推广露地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经1979~1981年试研,有提高地温,促进棉花早发作用,1982年后逐步扩大,1984年增至19.83万亩,占棉花面积的46.6%。取得了棉花大丰收。
  棉技推广 1955年建立各区农业技术推广站,1971~1972年公社建立农科站,后,又相继建立生产大队科技组,逐步形成县、区、公社、大队四级农科网。至1987年,全县有棉花专业技术人员74人,农民棉花技术员77人,推广先进技术,指导植棉。1973年后,几经撤建,复建立慈溪棉花科学研究所,开展棉花试验研究。1958~1976年,多次开办农校和棉技校(班),培养技术人才。在每年冬春季,举办棉花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村生产骨干。1959年以来,还通过外派植棉辅导员和援外专家组成员,出版书刊、摄制《慈溪棉花》纪录影片,向外县、外省乃至国外,传播慈溪植棉经验。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