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020
颗粒名称: 第八节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4
页码: 81-8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自然灾害,据所见旧志记载始于晋太康四年(283),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计发生225次;自清顺治元年(1644)至民国38年(1949),计172次;1949年解放起至1987年底,计80次,合计477次。灾害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病虫害和气温异常等。
关键词: 慈溪县 自然灾害

内容

慈溪自然灾害,据所见旧志记载始于晋太康四年(283),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计发生225次;自清顺治元年(1644)至民国38年(1949),计172次;1949年解放起至1987年底,计80次,合计477次。
  灾害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病虫害和气温异常等。
  一、旱灾
  慈溪河渠虽多,但均浅短窄小,历史上近山湖泊又不断淤浅,全境水容蓄能力弱,多雨季节大量雨水排泄入海,一遇旱即酿成灾害,为县境主灾型之一。解放前300年间(1650年至1949年5月,下同)计发生41次,占同期自然灾害发生数的24%。旱情持续三月以上的12次,最长的有康熙六年、三十五年和乾隆十六年等。受旱年份,往往“高田燥裂如虎口,农田禾稻似火烧”,并常引发疫情和作物病虫害。解放以后,大力兴修水利,丘陵区湖库容蓄量大幅度增加,平原区河网容蓄能力也有提高。在30~50天总降水量为常年降水量的30%,或60天总降水量为常年的40~50%时,不再出现灾情。1964年自8月上旬至9月下旬60天,总雨量仅为常年的29%,属大旱天气,未造成灾害。但平原容蓄能力仍甚弱,干旱仍为自然灾害主灾型。自1949年5月至1987年底,计发生旱灾15次,其中大旱3次。1967年8月上旬至9月下旬,60天总降水量仅为常年的5%,15万亩水田遭灾,晚稻大部无收。旱灾的月际分布,以夏、秋为多,300年间41次旱灾,发生于夏秋间的27次,占66%;解放后15次旱灾,发生于6~9月的12次,占80%。灾害损失,稻区最大。
  二、水害
  主要表现为洪涝、连阴雨和潮害,为慈溪自然灾害主灾型之一。形成主因为降水不均、台风过境和河道蓄排能力低。
  洪涝 300年间计出现25次,另有16次台风伴有涝灾,合计44次,淹禾棉、溺人畜、漂民居,灾后引发大范围疫病,造成饥荒。灾情较严重的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道光二十三年(1843)和二十九年(1849)。解放后,大力兴修排涝配套设施,3天降雨量在100毫米以内,可避免发生水灾。39年中,计发生涝灾13次,台风伴发涝灾9次,合计22次。1962年9月4~6日,3天连续降水295~399毫米,受淹农田33.5万亩,损失粮食、棉花各1.4万吨。13次涝灾中,发生于7~9月的10次,对棉花、盐业危害最重。
  潮害 破坏力极大,古称海溢,常于7、8月间天文大潮与大风雨相遇时发生。一旦发生,毁塘坍涂、摧舍倒屋、漂没人畜、浸渍禾棉,险象环生。300年间计发生大潮害16次。清雍正元年(1723),飓风作潮坏堤,漂庐舍万家,光绪九年(1883)及民国4年3次海溢,潮水直冲利济塘下,淹没民居,尸棺漂流,棉花无收。民国28年,杭州湾潮沟活动引起庵东沿海大面积坍涂,并逐年蚕食,3年间岸线内移近4.5公里。解放以后,人民继承千余年来筑塘捍海经验,加固一线海塘,控制灾情,但局部潮害仍不断发生。解放后39年计13次,多与其他灾害伴生,其中伴台风的6次,伴龙卷风的3次,伴涝洪的2次,伴大风的1次,伴大潮汐1次。1976~1987年间,西三沿海因潮沟活动发生5次坍涂,群众称“三年两头坍”,但均被堵截于塘外,未发生毁塘事故。
  连阴雨 春秋连阴雨常伤苗损实,引发病虫。因危害不如洪水暴潮之猛烈,历史记载多缺漏,300年间计10次。春季连阴雨,在倒春寒时伴生,以冷害为主。秋季连阴雨,常发生于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解放后计出现50余次,其中4次造成灾害,即1962、1970、1974、1981年,伴生的病虫害有水稻穗颈瘟病、棉花红叶茎枯病及烂铃。
  三、风灾
  慈溪风灾以台风及龙卷风为主,多发生在6~9月间;偶有冬季西北大风为灾。历史上风灾记载分类不清,缺载较多。严重的风灾,300年间计28次,约有半数与洪涝、海溢伴生形成综合性灾害。解放以后39年,计大小风灾27次。
  台风或热带风暴 39年中发生12次,影响范围大,破坏严重,合计死31人,重伤57人,损失物资无数,9次伴有洪涝(其中6次造成严重潮害,毁损海塘),3次以风害为主。1949、1956、1962、1974、1981年5次,损失最为严重。
  龙卷风 慈溪为龙卷风多发地区,常伴下雹。龙卷风有较固定的影响地区,受灾面不广,但破坏力甚大。解放后39年中计出现14次,共计死18人,重伤214人。1983年9月由余姚入境的一次,损失最为严重。龙卷风一般以风害为主。也有伴生其他灾害的,伴潮害的2次,伴涝灾的3次。西北大风,解放后39年中,有2次冬季西北大风造成灾害。
  四、气候异常
  历史上有多次异常高温或低温灾害记载,但因资料零碎,无统计意义。300年中有15次大雪成灾,往往积雪至4、5尺,为近年少见。解放后39年中,有2次异常高温,3次异常低温,造成不同程度的热害和冻害。较常发生的是春季倒春寒,造成连阴雨或晚霜冻,影响禾棉育秧、春花生长,并诱发禾棉疫病。解放后38年中计发生倒春寒9次,其中1962、1972、1978、1980年4次造成作物灾害。
  五、作物病虫害
  历史上关于病虫害的记载比较零碎,以螟、蝗灾为主;解放后39年中,计发生影响较大的病虫害灾情9次,一般均由灾害性天气诱发,病虫种类有:螟、松毛虫、棉铃虫、红蜘蛛和水稻颈枯病、棉花枯萎病、红叶茎枯病、角斑病等。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