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系移情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锦堂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74
颗粒名称: 一、情系移情阁
分类号: K828.8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锦堂在松海别庄旁动工建造三层洋楼,叶落归根却只能是百年之后的事了,晚年只能在日本度过,神户市民看到的那个身着中式服装绅士模样的人,重乡意识极其浓重的吴锦堂。从布置陈设到室内装饰却处处透露出中华文化的内涵,正如孙中山纪念馆在介绍这座建筑时所说的,建筑物的中心依然贯彻了中国的灵魂。中国建筑艺术十分强调象征意义,对于出生在浙东海边的主人,定能引出无限的回忆和美好的遐想。
关键词: 慈溪市 吴锦堂 传略

内容

1914年,吴锦堂迎来了他的60大寿,这时离他初到日本正好是第30个年头。为了庆祝寿辰,吴锦堂在松海别庄旁动工建造三层洋楼,次年5月完工,取名“移情阁”呈八角形,俗称“八角堂”。
  吴锦堂在1905年之后,原,打算将多年积累起来的资金,逐步转移到国内发展他的事业。但他准备回国投资时期,正是清王朝走向崩溃,国家处于四分五裂、军阀连年混战的乱世,他的大量投资不仅没有效益可言,有的还血本无归;特别是他1910年回乡遭围攻,竟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到他60岁时,他的财产主要还是在日本,尽管他已在白洋湖边为自己修了坟墓,叶落归根却只能是百年之后的事了,晚年只能在日本度过。当年,神户市民看到的那个身着中式服装绅士模样的人,骑着马悠闲地在明石海边沙滩上散步,谁能了解他那翻滚着的内心呢。重乡意识极其浓重的吴锦堂,于是萌发了在自己60寿庆时建造“移情阁”的念头,作为不能叶落归根的一种补偿。
  “移情阁”是一座西洋塔楼式的建筑,但从外部环境到建筑外形,从布置陈设到室内装饰却处处透露出中华文化的内涵。正如孙中山纪念馆在介绍这座建筑时所说的,“建筑物的中心依然贯彻了中国的灵魂”。中国建筑艺术十分强调象征意义,“移情阁”所包含的丰富象征意义,实在不是一般日本人能深刻领悟的。
  “移情阁”濒临大海,面对劲松,对于出生在浙东海边的主人,定能引出无限的回忆和美好的遐想。特别是在舞子这样一个以樱花闻名的风景区,如此突出对中国人来说有特殊意味的松树,就很值得玩味。八角形是中国楼阁建筑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的明石海岸,矗立起这样一座八角楼,时时都会提醒人们,这里居住着一位来自中国的游子。那八面窗户中倾泻出来的灯光,像灯塔般吸引着过往的船舶。吴锦堂在航运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曾无数次地往返于中日间的海域。当他弃船登岸走进八角楼时,一定希望像是回到了祖国!事实上,移情阁的内部装饰,处处充满着中华文化浓郁的气息。各层大厅里,悬挂着数十幅中国名人和书法名家书写的匾额,处处散发着中华文化的气息;二楼大厅里,清一色的中式茶几扶手椅,四周对称地悬挂着一圈华丽的宫灯,透露着中国式的幽雅和沉稳;二三楼天花板上,是龙、凤和牡丹的浅浮雕,都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难怪主人将这个八角楼取名为“移情阁”,他身居异国,但入室却可“移情”,其中蕴含着主人对祖国、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怀恋。
  “移情阁”落成时,清末南湖居士廉泉撰移情阁赋相贺,由其妻桐城才女吴芝瑛书墨,恰到好处地表明了吴锦堂的心志,可谓知音。移情阁赋正文如下:
  松海主人,九皋奇士,三神寓公。富埒陶朱,义震阳翟。卜居武库,别抱幽襟。门植长松,疑入匡岭,楼观沧海,不忘浙山。辟一别庄,颜曰松海,纪实情也。别庄堂左,又营杰阁,颜曰移情。表季子之宗风,托成连之高致。落落穆穆,古调独弹;苍苍浪浪,吾师婉在,主人之涉遐想,又一境矣。奉题胜概,以写溯游。

知识出处

吴锦堂研究

《吴锦堂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吴锦堂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生平事略、文苑撷汇、史海经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锦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