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渡东瀛谋求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锦堂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46
颗粒名称: 二、渡东瀛谋求发展
分类号: K828.8
页数: 3
页码: 10-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锦堂最初到达的长崎,长崎成为8个对中国开放的日本港口之一,清政府在长崎设立了领事级外交机构—理事府。据日本兵库县的《商业报告书》(从1874年起每年都有统计),吴锦堂在赴日本前大约已有所了解。吴锦堂、李遂生和还有一位姓辛的商人到达长崎之后,与人合伙把在长崎与大阪、神户间的物资运销作为主要的业务。
关键词: 慈溪市 吴锦堂 传略

内容

1885年,即中法战争后的第二年,31岁的吴锦堂,对我国工商业在列强欺凌下造成的不景气已深有感触,他感到努力向外求发展是改变目前状况的一种途径。于是在友人资助下携资银千两,毅然偕同李遂生等东渡日本到长崎经商。
  1885年正是日本明治十八年。日本于1881年发生明治政变,成立国会,起草宪法。1885年废除太政官制,建立内阁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正在日本蓬勃兴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吴锦堂最初到达的长崎,于1859年对外开放,到1871年中日缔结《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时,长崎成为8个对中国开放的日本港口之一,上海则是对日本开放的15个中国港口之一。根据《修好条规》,华侨有了在那里居住、贸易的合法权利。1878年,清政府在长崎设立了领事级外交机构—理事府。另外,长崎是离中国最近的日本城市,距上海仅800公里,交通便利,1859年就辟有上海—长崎航线,1869年有了定期航班,1885年达到每星期一班的频繁程度。华侨在长崎的人口,据日本兵库县的《商业报告书》(从1874年起每年都有统计),1885年有647人。①这些情况,吴锦堂在赴日本前大约已有所了解。
  吴锦堂、李遂生和还有一位姓辛的商人到达长崎之后,与人合伙把在长崎与大阪、神户间的物资运销作为主要的业务。这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决策,是吴锦堂在短期内就能在日本商界立住脚跟的关键。一方面,他自身经济实力有限,还没有条件独立开展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大阪、神户地区,既是日本出口中国的主要产品如火柴、阳伞、肥皂等的生产基地,又是日本进口中国物资如棉花、棉纱、生细白布、生铁、大米等的集散地,而且长崎与阪神间路途遥远,一般进出口商不便于包揽进出口商品的全部购销活动。吴锦堂的业务活动,就是代出口商在阪神地区采购物资并运送至长崎,又代进口商将进口货物运送至阪神地区交给坐商。这种营生投入少,资金流转快,但长年三地奔波相当辛苦。由于这种业务除收取运费外,还收取购、销手续费,因此利润十分可观,获利可达10%左右。这最初的营生,使吴锦堂在短短的一年间,将资本扩大了5倍,在两年中获利达数万元。与吴锦堂有业务关系的长崎商号中,有一家叫“泰锠号”的是福建商人的商号老板叫陈瑞椿,说明他曾充分利用了“从江户时代起在长崎的宁波帮和福建帮的合作关系,熟悉明治政府管理下的贸易业务”。①数年中,吴锦堂靠着“单帮”式的经营,积累了资本,还通过购销环节建立了业务网络,为日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887年,吴锦堂由“天佑生号”担保,与人合伙在大阪设立“义生荣”商号,他终于有了自己开设的第一家商行。在这以后,他虽仍以代人购销运输为主业,但业务范围开始扩大延伸:由收购向制造业延伸,如“义生荣号”曾涉足火柴生产;由为出口商购运向自营出口延伸,如火柴、阳伞的运销中国;由代进口商运销,转向自己设行销售。在经营中,吴锦堂那谨慎灵活、恪守信用和极富开拓性、前瞻性的独特经营作风逐渐开始形成,并引起了商界同人刮目相看。黑部亨后来这样说:“他的先见之明、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及随机应变的经商才能正是他的独到之处。”②
  正当吴锦堂栉风沐雨在长崎奋斗的时候,吴麟初突然染上重病。等他闻讯抛下手头商务,长途跋涉赶回家乡时,父亲已撒手人寰,父子未能最后见上一面,吴麟初最终也没能看到儿子的成功。吴锦堂后来谈到这一情形,常为之黯然伤神。

附注

①忽海燕译:《落地生根》,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一章。 ①(日)中村哲夫:《吴锦堂——宁波帮主导的实业爱国革命》,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编《神户的华侨》,第14页。 ②(日)黑部亨:《兵库人国记》,神户新闻综合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336页。

知识出处

吴锦堂研究

《吴锦堂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吴锦堂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生平事略、文苑撷汇、史海经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锦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