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教授的利弊与采用补充教材之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515
颗粒名称: 教科书教授的利弊与采用补充教材之研究
分类号: G40-092.55
页数: 18
页码: 671-688
摘要: 本文是杨贤江的关于教科书教授的利弊与采用补充教材之研究文章。内容讲述了教科书教授的流行、为什么要采用教科书?、教科书教授的几种弊端、如何使用教科书?等情况。
关键词: 教科书 教授 教材

内容

教科书教授的流行
  大半的中小学校的教师乃是教教科书的教师;换句话,大半的中小学校的教授乃是教科书的教授(textbook-teaching)。这只要从教育部对于教科书要审定,学校采用教科书要拣那已被审定的这个事实上,就可看得清楚。
  一切教师当开始任职时,差不多是全要依赖教科书的;有些甚至永久地采用教科书;而有些经验、有得的教师,也有大半的工作是离不掉教科书的。
  教科书的教授既然这般地流行,究竟有些什么理由,又有些什么利弊?要是有弊,更有些什么方法可以补救?都不能不视为教授法上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想对这几点贡献些意见。
  为什么要采用教科书?
  在将来中小学校里,教科书还是要继续着使用的。因为目下除出少数或几种功课的某部分,可用影片教授以外(这还是就美国言),还不见有可以替代教科书的方法;不过,使用教科书的手段或者将和现在有所不同。
  以下特就所以要采用教科书的理由简单说明:
  第一种理由是:便于没有教授经验者的实用。在现在的初等教育界中,充满着资格不够、学识不足的教师,要希望他们能用自力把教材安排得好好地提供给学生,且使学生容易学习,实为不可能之事。有了现成的教科书,才足使他们有所依据,以便教授。
  第二种理由是:教科书对于教育资料有精确的安排。编辑教科书的人,考察过社会的需要与学者的程度,把必要的教材分成几个单位,按年级而不同;而最近的编辑方法,又从论理的趋于心理的,务使教材适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第三种理由是:教科书中常具有教授法的指导。教科书不仅其内容为基本教材的精当的提示,足供无经验教师的采用;教科书的编著者,且更思提出足以帮助教者实际教授的方法。试列举数种如下:a.要目的标题。b.目录与索引。c.每课或每章的练习题。d.每日教课的分配。e.教师或学生适用的参考资料。f.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注意点。g.图画地图及图解。h.待解决的问题。i.相当时期的温习课。j.向学生的指示。
  第四种理由是:教科书供给全国共同统一的教育。这对于养成国民共通的观念及便利学生的转学上,是大有稗益的。
  教科书教授的几种弊端
  但教科书教授也自有其缺点,兹列举于下:
  第一种缺点是:教科书代表个人的意见。教科书的种类甚多,每个作者终难免有些偏见,而使用者又缺少辨别能力,这样对于教育者就会发生一种偏颇的影响。
  再,中国书肆中所出教科书也有未能全国到处适用的,这因天时地理各地不同之故。譬如广东难得下雪,教科书上的一课《雪》,教给广东学生听,就不大适用了。
  第二种缺点是:教科书只是简略的敷陈,无论如何良好的教科书,因为所涉范围至广,而篇幅未便过多,所以书上所陈述的,不过是极简略的一些门面话,很难讲个透彻。但教者与学者却常以为教科书是完全无遗的,读毕一册教科书就完成了这一门学科,这是很大的错误。
  第三种缺点是:教科书常被认为最后的真理。因为教学上脱离不了教科书,于是更引起一种错误,即承认教科书上的话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无庸怀疑的,差不多崇拜教科书为“天经地义”;其结果养成了只会盲从而无独立思想的恶习,驯至对于一切印刷物都视为真理所在而不容非难,把自已成功为易受欺骗的学术上的奴隶,岂不可怕!
  第四种缺点是:背述试验(recitation-testing)的危险与不经济。这是说平常的一种习惯:教者把教科书上的材料传给学者,叫学者去诵读,在下次课堂上背述,以便考察学者是否预备周到。换句话说,通常教师是拿上课为试验用的时期,叫学者把他们学习的回复过来。这种做法实在太耗费了学生的时间,并减少了上课的兴趣。因为一班学生的程度是不齐的,教师向优良儿发问时,他或许很敏捷的答复了,而一部分愚钝的却如入五里雾中,将有莫明其妙之感;教师向愚钝儿发问时,他或许要用很久的时间才答复得只语片词,而其他全部的学生未免要有厌倦之感。其结果会使优秀儿妄耗时间,破坏了兴趣,且养成了荒废懈怠的习惯。
  背述试验法还有一种无实效的地方。假使上课时个个儿童都要问到,则时间无多,问语及答词非极其简单不可。如其每次上课时,仅向几个学生发问,则学生将利用教师的脾胃,不去每课预备,仅看机会如何,取巧作弊,试问这种教育又有何益?
  从上述各项看来,可见教科书教授的本身颇有缺点,应当另用方法以资补救。惟教科书教授在事实上是不能废止的,故我们仍当从积极的、建设的方面着想,就是该设法怎样地去使用教科书。
  如何使用教科书?
  教师善用教科书的方法,有下列八个要点:
  第一,要能使学生很自然地使用教科书。在第一次,把教科书的课文迅速地浏览一过,只得其大意就够(惟国语课或数学课可视为例外)。因为在书本学习的最重要的方面中,有一方面是在学习开始时,就得到一个正当的概念,即是关于要点、区分以及各项相互的关系的一个观念。至若习行的每天指定几面书的办法,实足以妨碍这个部分对全体相关连的一种正确的概念。虽然这些缺点在温习时,在读毕一章或得补充教材时可以补救,然不若在开始学习时即对教材浏览一过之为愈。
  第二,要会利用目录。教科书上,终有相当的内容要目;教学生有能力以判断一本书的价值与范围,实为学校所能成就的最有价值的技巧之一,但可惜通常是没有做到,这由专门学生之缺少这种能力可以知之。今应教学生能利用这种大纲,并能继续地参考;还当教学生能辨别主要的句子,或一节中重要的细目,或把自己的心得记在书本的边缘上。
  第三,要会利用索引。附在书末的索引有两种功用:(1)藉以很快地找出特殊的节目;(2)藉以归纳书中各要旨所有关联的资料。其排列,在英文按照字母,在中文按照笔划。即为参考上的便利起见,教者应常用方法练习学生查阅索引的能力,要使他们在索引上找到项目后,即刻在书上求得其说明。至索引的第二种目的,更可用为做某种温习工作的基础,对于材料的组织上当大有裨益。
  第四,要利用教科书为班上讨论的基础。上课时不要背述,而要把课文加以解释及讨论。这种活动与背述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书本不掩闭;二是为指导协作的学习而非为考验。教师的责任在指出主要的区分:重要的项目、提出问题、补充知识或者申明书中的字句。学者则依据课文及指示,从事默读,答复疑问,以表示理解的程度,或者在不明了处提出问题。依此法实行,可以不必事前指定课文命学生预习,只把课外时间专作读补充读物之用好了。
  第五,要在教科书上作成题旨以供讨论。旧的问答法,教者发问,学生仅答以“是”或“否”,实为无用。现在要指出问题来,由教师指定学生预备,到上课时令其向众报告,如此可养成学生自力研究的习惯。
  第六,要利用某种教科书为应用的册籍。教科书原本是讲学理的,但有几种学科的教科书显然异趣,他们乃是作为应用的册籍用的。如算术书差不多完全是这样,其他如文法书及修词学书也大部分是这样。但过去即在这种学科上,也不免发生背述的恶习,他们是把这些材料看作要学习与背述的东西,而不视为在应用原理到实际工作的一种参考物,实是错误。
  第七,要利用教科书为补充材料。这与采用固定的一种教科书,再拿别种教科书做参考资料的方法有不同,不可误认为一致。这乃是仅适用于年纪较长的学生,从中学校开始或在小学高年级的历史课也可试行。学生对于教科书的使用,自己负责。每周或隔周由教师就重要部分出题测验。到上课时,即拿此项材料的研究为背景,同时加以补充的讨论。此法在专门学校的课业上已发见其成效,在专门学校里,通常把上课时间用作讲演新资料或由学生报告各项参考读物的时期。对于中学生,只要学习指导得法,也可施行这种方法。所应学习的要点以及怎样学习的方法,由教者详为指示,且可使学生采用几种教科书,以扩充学习的资料。
  第八,要对于所发问题作第二次的精读。这是补足上述第一次的阅读或略读法的。第一次阅读的目的在得一个相当的概念,并藉以发见要点、重要的段落、有特种关系的细目以及困难的部分。教师在指定功课以前,该本自己对于各项要素的重要次第、所能估量的经验和从学生方面所能获得的见解,来把课文分析为某种问题及提示,作成学习指导,叫学生详细预备。
  补充读物的重要
  学校教育在读书方面,有三种显著的目标要达到:
  第一是养成学生有一种态度,能为恒久的多方面的有目的的阅读,以增进生活的幸福。
  第二是养成学生有一种习惯,能为广博的敏捷的有益的阅读。
  第三是养成学生有一种技巧,能够很快地对于各种有价值的有关系的题目,从书报上找出适用的一切资料。
  这些都是成人时代做独立的研究或消遣时所当有的能力,故学校必须对于儿童作一种准备工作;要是一个儿童到了毕业离校,还不能自由使用书籍及图书馆,则可说教育者最重要的责任实有未尽。
  无论一个学生将来做什么职业,但一方面为休养时的消闲,他方面为政治上的贡献,都不能缺少阅读的习惯与善于阅读以资比较、批判的能力。故学校对于阅读的教育上所当注意的,是在培养读书的兴趣与嗜好,发达继续阅读的习惯,以及获得采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术。
  但这些的态度、习惯与技术,是不能从少数的几本教科书培养成功的。诚欲达到这些目标,必在学习各种学科时,除出教科书以外,同时再有补充的或并行的阅读。
  在此所谓补充的或并行的读物,并不是指多读同等程度的几本教科书或普通的课外或家庭读物,乃是指对于教某个重要题目,在教科书上略而不讲或语焉不详的,在别种书上找出材料来,以扩展学者的知识。对于有些题旨,有时需要更详尽的甚至互相冲突的见解;有些情节,在教科书不能说明的,更要设法补足;或者教科书上仅有一个概要,自必须有以寻源探委以充实之。这种比较纪载或增加知识以求完全、清楚与真实的方法,在历史上教授上已经采用有效;即在其他实质学科如地理、文学及各种自然科学上,也有同样的效果。
  补充读物的种类
  补充读物的种类甚多,兹举其重要的六种如下:
  第一是他种教科书。这是补充读物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使用这些教科书的目的,是为获得圆满的或清澈的了解。因为各种教科书有其不同的见地与格式,故这本教科书固然适于这个学生,而那本教科书或许更适合于那个学生。这本教科书上所缺漏的图表和解释,他本教科书上或有详尽的说明。这本书的编制大纲比别本优长,而别本的设题练习或比这本有益。有时发见相反的意见,更足予学生以反省及解决的机会。这种参考资料的要旨,可由教者用讲述或宣读的形式供给于学生,但仍应留学生自己用力的余地以练习他们的思考力。
  第二是百科全书。这种参考书是包括各种学问的,为成人读书时搜集知识最容易的一种源泉,其优点为采用字母的排列(就西书言),最便检查之用。惟这类书在中国现尚缺少,虽有商务出版的《新文化辞书》、《中国名人大辞典》、《哲学辞典》、《动物学大辞典》等数种,但仍嫌简略,而且是偏而不全的。若就英文而言,则有《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diaBritannica)、《新国际百科全书》(TheNewInternationalEncyclopdia)。其专为儿童用的,更有《康曾顿的绘图百科全书》(Compton′sPicturedEncyclopdia)、《男女儿童的书库》(Boys′andGirls′BookShelf)、《世界全书》(TheWorldBook)、《我们的希奇的世界》(OurWonderWorld)、《知识之库》(TheBookofKnowledge,现已由商务书馆译出,名为《少年百科全书》)、《书国的旅行》(JourneysthroughBookland)。
  第三是特殊题目的详细报告。教科书上所载,是仅仅基础于原理的摘要,故对于一个题目,断难为博赡的叙述。今欲求其明白了解,非稽考其他详细记载不可。还有某种题目,会因时因地而有特殊注意的必要;譬如当欧战刚开始时,世人的注意集中于比利时与里巨;数年以后,大家却关心小亚细亚与斯密那;又过了几个月,德国的鲁尔区及其他城市便作了当时局势的中枢。要是一位地理教师不能握住这种时会以激起学生研究之心,促进对于时事的理解力,而仍拘执着教科书上简略的几句句子,便算失了教学上最大的机会。还有,甲地与乙地对于选材及注重之点当各有不同;如在东三省,则对于日本的史地应该重视;反之,在广东,则当注重于英国;诸如此类,贵乎为教师之斟酌尽善。
  第四是当前的定期刊物。要使教科书的内容成为最新最近的,在事实上有所难能;因为从编辑开始以迄发行应用,常需颇久的时间。然而重大的事情或紧要的发见,陆续不断的发生,这样竟可使最新的历史书、地理书及科学书当为他们刊印的过程中,变为不适用的东西。譬如最新的世界史不过至欧洲大战而止,中国史到中华民国成立而止;但是华府会议①、洛迦诺会议②以及“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等,便不能从历史上知其消息;至如英国总同盟罢工与北伐军攻克武汉等重大事变,更不得从历史教科书上见其片词。而世界大战后地图的改变,也使地理书有从新编制的必要。诸如此类的例,要当由最新出版的定期刊物中获得补充材料。而阅读定期刊物的目的,固不仅为知识的完整与正确,且也为学习利用每天新发生的资料以改进人生的方法。
  第五是说部、传记的作品。想像的艺术能使一件事实更显出生气与真确。如一部小说是使历史的事迹显现在眼前;游记与说部所给予读者他处景物的印象,有决非结构严整的科学书所能并论的。诗人及小说家具有一种深入透辟的眼光,常人必须借助于他们,庶能彻底理会历史上的人物与事迹。现在美国学校中,对于有些学校的教授,有用影片的;如耶鲁大学已曾监制了一部《美国史》(ChroniclesofAmerica)的影片,即为历史研究与艺术想像调和的实例。这些文艺作品的优点,在能把过去的远方的景象映成恍如当前的活动,故更能刺激,更富趣味,更足催进研究的努力。与这相类的读物,尚有一种,就是传记;他能把抽象的题目或普泛的运动,加上亲切的深刻的印象。譬如有些中学用的数学教科上插入了数学家的肖像,附以简明的叙述;科学书上也载着发明家的有趣的轶事;历史书更需要有这要件,以期了解抽象的因果关系与年代事迹等;在文学书上,著作者的传记或其生活的片断,为了解他的作品所不可少者;其他教科书也有同样的需要。
  第六是供比较及应用的读物。教师有许多机会把固定的无生气的教科书上的材料,使与目前的实际需要及问题发生关系。因此,须令学生从他种读物上,收辽远的或抽象的价值与当代流行的价值有接触。其方法或可用自由讨论及由学生随意供献意见;但最有实效的,提出新资料以充实并显现课文的方法,莫如由教师预先想到了问题,并指定必需的读物,叫学生去预备。
  偶然的不完全的不确切的意见,也可为比较、类推或应用教材的出发点;而且学生方面能常有自动的发表,更是教学上应行重视的。惟教者方面在事前终当有更完全、更有组织的计划。这些材料的来源,大部分靠学生在家庭或在学校图书馆里所有的普通流行的读物,新闻纸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学生所以必须养成读报的习惯,实在就为了实际的应用。故利用时事,解释时事,推论时事,无非是为明了与应用历史、公民、地理、科学以及其他任何种的教材而已。这里所取资的原料,与上述定期刊物一项所举者相同;但实际并非为同一种材料,也非为同一种目的。那是为精选材料以完成教科书的不足,这是为做比较及类推以解释课文或时事,为今日的应用,或为获得实际的例证,以便说明教科书上抽象的形式的教材。
  补充读物的目的
  上述各项并行的读物,在教学上具有数种目的,其中大多数是间接的价值,但其重要却远胜于直接的。以下即就这些目的加以讨论。
  第一是为丰富教科书的材料。这是一切目的中最显然的一种,可以称为直接的目的。其作用即为搜集补充资料以扩充课文的意义。
  第二是为发展多方面的兴趣。这或可视为并行读物上最有价值的一种目的了。这种兴趣的展示或是特殊的,或是一般的。若是特殊的,则须令学生能与最有权威的著作相接近;而这种读物的范围,必须随学者程度而不同。在专门学校,应叫学生阅读各科所有主要的著作。但在中学校或在小学校,则应注重于鼓励的动机及喜欢研学的意志,使参考书报的工作足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习惯。这样,我们不过是供给一种机会以激起自然的好奇心,使能随时随地和书报接触,养成读书及利用图书馆的习惯,或发展学生就任何题目有自行搜寻参考资料的能力。
  从古今来的传记上,正可寻出许多实例,证明有不少学问家是从偶然的或故意的从广搜良书上成功的。故学校教育应养成学者一种智慧上的嗜好,能养成得愈早,则对于其人未来的社会生活上愈有价值。不过教者应为学者抱广大圆满的眼光,不应局促于狭隘的实际方面。大概培养广博兴趣的范围,应涉及职业的、公民的及休养的三方面为是。
  第三是为调制“书史”(bibliography)的预备。上述对于高级学生应读某一种特殊学科的重要著作,这便是书史方法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制作书史,为独立研究的一种要素,其意即谓能对于某一题目,知道怎样搜集参考资料的方法,便能知道怎样从许多书报的材料上获得实际有用的部分。但列举许多参考书报,查知其内容,其本身并不即是一种目的,而仅为加深研究的初步而已。
  第四是为组织由各方面所搜集的材料。这可说是“发表(ex-
  pressional)的目的。在教育上言,发表与吸受是一样重要的。学习史地、数理等科的,需要摘记、讲述及写作,正和需要诵读与研究同为重要的方法。在现社会中,清澈有力的说话与作文的技术,实为个人服务与社会活动的效率。向来学校里只有作文一科算是学生发表的机会,但这个方法是太拘于形式,也太流于空泛了。其实最有实效的方法,应注重各科的参考书报,学生即拿各科所得的材料,从事作成纲要、报告笔记及写为文章等发表工作。惟当指定这种参考时,应慎防两种弊端:一种是单指定一本参考书,叫学生预备并报告,结果常是报告者抄袭原文,并未透彻了解,听者自更得益甚少了。一种是指定了很多的参考书,单叫学生浏览,并不叫他报告,于是读者会漫不经心的忽略过去。最好的方法却在精选数种参考书,须叫学生在班上报告;这样可使学生发生自然的动机,把从几方面所获得的材料组织起来;而且这种材料的预备,也能含有更注意反应及更满意的贡献。
  第五是为发达读书方面的批判、比较及诘难的精神。常人对于报纸的记载,往往不加思索地认为真确,否则即全部怀疑不加以信任。但在教育上,要养成能深思、有作为的公民,就不容不改正这种态度,即须养成学生有审慎批评的技巧,有抉发隐在事象背后的真相的能力,有作成最合理的判断的决志。总之,教育上须教学生以历史的批判的要素。看历史学家如何处置历史上的事实,即可为现代人处置现代事项的榜样。在中小学校里,采用并行的参考书报,使学生常遇到矛盾的差异的意见,就为练习评判能力的机会,更藉以纠正教科书上不正确的论断。而最有趣的练习,莫如拿两种党派不同的报纸,试从社会的、经济的或政治的问题上,来比较他们的主张和记载,为足以养成虚心的不武断的精神,也就是尊视独立思考而不盲从权威、传说及他人意见的初步。
  以上所述各项,今可归纳到一点,就是学校应重视时事教育。试列举学校对于这方面应有的目标于下:
  a.小学的或初中的毕业生,必须知道一点关于当地重要月报的情形。某报是否有党派关系。要是某报自说无党派关系的,究竟“独立”至什么程度。若在一个小地方,有够得上称为真正的报纸的呢,或是仅仅摭拾些里巷琐闻的。
  b.倘使学生不住在大城市中,但对于大城市所出日报而在当地流行的,也须晓得其大概。
  c.中学生于采访新闻及供给新闻的机关,即各种通信社,也须知道一二。
  d.他须知道辑访新闻及编成报纸的方法与情况,或可藉此明白些新闻记载所以不确实及偏颇的理由。
  e.小学高年级生就应开始明了新闻日报与新闻周报、月报与别种记载及批评时事的杂志各有何种价值。
  f.稍迟更须开始明了各项重要新闻纸对于政治及经济的意见如何不同。
  g.对于在小学高年级已有阅读杂志习惯的学生,更该予以聪明的指导;即常令阅读有价值的刊物,以发达其评价的能力,且扩大其对于自然、科学、机械、地理、公民及其他诸方面的兴趣。
  h.对于别个没有阅读杂志习惯的学生,应设法使之接近更有价值的供娱乐休养用的刊物。只要对于优良的小说书及其他常识书有了嗜好,就可使他远离那些不良的读物。
  考查成绩的方法
  要考查学生对于参考书报的成绩,应留意阅读参考书报的目的,即或者是为了直接的目的,或者是为间接的目的。所谓直接的目的,是以丰富扩大教科书的简约内容为目的的。为了这个目的而阅读的,则学生应把阅读所得向全班报告,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惟全班皆阅读同样材料者,也可不必报告。所谓间接的目的,是对学生个人供给某种训练的经验,因此只要他能实行阅读,可说这个目的已达。故在前例,学生是否照预定的工作去做,要看他向全班所报告的材料而定;在后例,他所阅读的结果有的也可报告,有的却不必。兹把考查读参考书结果的几种重要方法写在下面:
  第一是口头报告。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形式。惟当注意他的报告是否真已明白了解,是否能摘述大要;假若模糊其词,或照书缕述,则于报告者、于听报告者皆无价值。在这里应使学生有制成大纲的训练,这种大纲是简洁的,是统一的,切忌繁复累赘;报告的时候要能明白晓畅,可不依赖于他的笔记。
  第二是缴笔记簿或纲要。这是相沿已久的一种报告法。他有考查全班学生是否勤学的作用,但对于教者学者都未免耗费时力。惟在他方面,学者藉此以练习作成纲要的方法,未始没有用处;不过无限地使用也有流弊。据实验所得,纲要的作成会成功一种机械的练习,使学者对于所读的完全忘却,倒不如仅仅浏览过数遍以期获得书中要旨的尚能有些价值。故教者应设法防止这种机械的不用思索的练习,应鼓励他们有把多种参考资料联合了或重组过的能力。
  第三是全级的口问或笔答。普通的功课,可用这些方法来考查成绩。其中口问的优点,在全级学生能听到各人的贡献;其缺点与前述背诵试验法相同,即在费时与寡效。笔答的优点在能更透彻、更有效,但个人对于全体的贡献被剥夺了。
  第四是各个的报告或诘问。如阅读并行读物的目的不在乎引起全级的注意,则可由各人自行报告阅读的成绩,其时期可在正式的讨论期或在课后行之。通常这种测验手续尽可从简,因为其目的仅在知道他确已阅读过了。但若阅读的目的别有所在,所发问题当有以决定他是否业已达到那个目的。总之,这种简短的有效的诘问可以养成学生一种态度,即他们是为阅读而阅读,却不为考试与分数而阅读。
  补充读物的其他方法
  1.教科书与补充读物。在总结时,且把教科书与补充读物的价值加以比较。教科书的利益在省时、简练、有组织,且讨论到基本知识。补充读物的利益,除扩充及完成课文的直接价值以外,尚有供给学生以态度、技巧与习惯等方面必须的训练的价值,这种训练是大有助于完全的公民资格的。惟补充读物既名为补充,当然其核心是在教科书,故各科的补充读物必不能缺少教科书所具的背景。
  2.教师与课程改造。课程改造为现在普通教育改造上的一个要点。对于各科的价值与目标、各科教材的选择与排列,皆当重新估定。然每日从事教育的教师实有一种便利的机会,可以发动课程改造的事业。他们不必即把现行教科书加以精密的完全的修订,他们只要能重视利用重要的时事、当地的需要及各个的嗜好,就足以在正式的学科或固定的课文以外,加上了一半多的促进学生利益的工作。而上述各项参考书报的方法,就可用为达到这些目标的最有用的手段。凡做教师的,都该明白这些确定的学科与教科书,只是供一般平常的教师与学生用的;而且即在平常的教师,也当对于某部分学生多供给些教科范围以外的学识。故要做个尽职的教师,必当善用相当的补充材料以促学生学业的进步。
  3.对于优秀儿的补充读物。现在一般班级教育的大病,就在不辨学生才力的高低而皆授以同等的材料。好在目下智力测验法盛行,对于儿童智愚的差别容易发见,因之教师对于智力优等的儿童,必须设法把他们从深坑中救拔出来。通常对付这种优秀儿的办法有二:其一为越级超进,但这在学校行政上有困难,即社会也将加以非难。其二是丰富教材,这就没有上法的缺点,且实为每个教师应负的责任。而补充读物,即是对于各个学生丰富学程的最容易而也最良好的解决法。凡是有价值的读物,不必定与学科有直接关系,皆可指定以增进其兴趣。
  4.教师的补充读物。教师对于所任教科的学识如不继续求其增进,则必至于教学退步,不能引起学生注意,更不能裨益学生。故尽职的教师,即不为促进学业的研究计,也当为保持自己教学的兴趣而继续地求进步,而且这些补充读物不一定须是专门的教育著作,只求与教材有关的就好。教师对于补充读物的计划可与上述为学生用的相同。第一步在参考两三种并行的教科书,第二步在参考别种参考书,第三步在博览较高深的名著,第四步便须搜集某学科的各种书报,且须对于某几个精选的题目有深切的研究。教师对于这些资料应求其精通,能向学生随时活用,则学生的信仰加深,而对学科的兴趣也更加浓。
  5.教师个人的书库。各科教师对于自己及学生应用的书籍与小册子等,应行具备,成为他私有的书库。当然以教师个人的财力,固难购置齐全;而在规模大、设备周的学校里,更有图书馆以供给教学上的需要,自更无须自备许多书报。但在某限度之内,教师于担任学科有关的书报及小册子,终当具备,常置案头,以供不时之需。这种书有如同类的教科书,本级学生适用的几种最完备的参考书以及字典、辞书等是。至于历史、地理及自然科学方面,随时有许多新出的印刷品,为官署、商会或其他机关所发行的,也当设法搜罗。
  6.学校图书馆。因教师财力的有限及教学上继续不断的与有时即刻待用的需要,遂很自然地要求有学校图书馆以补教师个人书库的不足。有的学校,年有一定经费以供添购新书之用;然图书馆的开始经营以及继续发展,必须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上实际发见的需要,故进步的教师,也当以此引为己责。
  7.公共图书馆的利用。地方上有公共图书馆的,应尽量地设法利用;主持图书馆者也当与学校合作。兹特把为何要利用与怎
  样去利用的问题简述如下:
  a.知道图书馆里有些什么书可以供你及学生利用的。
  b.该图书馆能借书出外否?能借出几册书?
  c.如图书馆近便,可请求该馆特为学生保留几个书架以供阅读。
  d.教学生以在图书馆中应守的规则。
  e.引导全级学生参观图书馆。
  f.请求图书馆允许学生走入藏书室。
  g.预定计划,以便给学生以自在图书馆找到所需书报的机会。
  h.指示学生以使用书籍与使用卡片目录的方法。
  i.指示学生以图书分类及编号的普通原则,使他们到处得利用图书馆。
  j.主要目的在教学生能独立的有效的使用图书馆,能明白使用图书馆对于学校课业以及日后生活的作用,而最重要的,实在使学生有多方面的接触兴趣。
  总之,这是采用补充读物方法上所主张的诸种目的的最高点。
  (附注):本文参译Stormzand著的ProgressiveMeth-odsofTeaching一书之第一第二章。)
  原载1926年12月20日《教育杂志》第18卷第12号

附注

①华府会议 通称“华盛顿会议”或“太平洋会议”。1922年2月6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签订了《四国公约》、《五国公约》和《九国公约》,重新划定了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②洛迦诺会议 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对欧洲安全问题进行设计。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杨贤江全集 第二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贤江著作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24年至1928年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包括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国故毒、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