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经济”时代的召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962
颗粒名称: “大桥经济”时代的召唤
分类号: I25
页数: 4
页码: 402-4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本书作者对慈溪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励立军的采访内容。励立军介绍杭州湾新区是慈溪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成立于2001年11月,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块90平方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使慈溪进入上海2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提升,杭州湾新区将成为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将我市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根据规划,近期到2005年,全面完成4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开发建设;中期到2010年,全面完成6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远期到2020年,全面完成143平方公里新区建设。在短短两年内,杭州湾新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慈溪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建设起点较高、速度较快。
关键词: 报告文学 慈溪市 当代

内容

被采访者:慈溪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励立军
  采访者:本书作者
  采访时间:2004年3月
  作者:杭州湾新区是什么时候设立的,设立的背景怎样?
  励立军: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200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区域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块90平方公里。2003年3月,宁波市政府对杭州湾新区增挂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的牌子。
  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区设立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一是主动应对大桥经济,接轨大上海的需要。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使慈溪进入上海2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提升,杭州湾新区将成为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将我市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二是主动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需要。慈溪市场机制灵活,内生型经济发达,加快建设杭州湾新区,可全方位大量吸引外资,有利于我市的内生型经济迅速向外向型优势转化。三是主动提升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特色制造业基地的需要。我市块状经济明显,产业配套齐全,通过产业整合,提升和规模化集约化,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制造中心,增强特色产业的整体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构建区域性的特色制造业基地,有利于将我市的产业配套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四是主动利用滩涂资源,进一步集中利用围垦土地的需要。杭州湾新区面临杭州湾开敞式海域,属于杭州湾冲积平原,其中大部分为围合的海涂。整个新区建于围垦而成的海涂地上,且北面仍处于围垦阶段,近十年内还可围垦5万亩以上。此外,区内有一定的水资源可供利用,适合作为工业开发用地。开发建设杭州湾新区,有利于我市的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作者:请励主任谈谈关于杭州湾新区的开发时序与规划情况?
  励立军;开发时序为:近期到2005年,全面完成4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开发建设;中期到2010年,全面完成6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远期到2020年,全面完成143平方公里新区建设。未来五年,杭州湾新区实际利用外资争取每年递增50%,到2008年达到8亿美元,区内工业年产值达到350—400亿元。
  开发原则:一是高标准整体规划,分区分步推进开发建设;二是高强度投入,加快基础设施配置;三是内外兼顾,以外为重,既注重本区域内资产业的集聚和提升,更把引进高质量外资作为重点;四是工业先行、三产配套,近五年重点抓好制造加工业的集聚和扩张,并以此带动旅游休闲及科教产业的适度发展。
  作者:现在已经做了那些工作,进度如何?
  励立军:短短两年来,杭州湾新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慈溪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建设起点较高、速度较快,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规划起点比较高。杭州湾新区成立之初,我们根据慈溪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趋势,明确了新区的定位:即用10年左右时间,把新区建成国内一流的以工业为主体的现化产业新区,使之成为慈溪乃至环杭州湾地区现代化工业、旅游休闲及科教研发的集聚地;成为宁波市对外开放的北部重点区域;成为吸引外资的主阵地、对外展示的新窗口、新型体制的试验田、吸引人才的新高地。新区总体规划布局是:“三大分区、五大基地。”三大分区是:1、杭州湾跨海大桥以西是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分区(含都市农业园);2、大桥以东是工业生产分区(含物流园区);3、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以东是服务产业分区(含职教科技区)。五大基地是:制造加工业基地、物流业基地、现代旅游业基地、科教孵化基地和都市农业基地。根据上述定位和布局,目前,《杭州湾新区发展战略规划》、《新区90平方公里工业分区规划》和《新区家电园区、五金园区、出口加工园区控制性详规》等一批高质量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并进入分步实施阶段。
  二是建设速度比较快。近两年来,杭州湾新区通过社会融资等手段,实行高强度投入,已累计资金投入25亿元,其中2002年度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5亿元,去年完成19.5亿元,为新区大规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铺开打下了扎实基础。目前,新区12.7平方公里首期工业区块已基本建成,建成区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即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排水、电讯等管网的开通和土地平整。累计新建道路77公里,桥梁28座,整治河道15条,铺设电缆渠26.9公里,通讯管网23.18公里,供水管道81.71公里(其中生活用水管道41.51公里、工业用水管道40.2公里),排污管道153.12公里,完成建成区绿化面积115万平方米,亮化道路9条。新区3.5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热电厂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污水处理厂在去年7月份投入运行以来,已实现达标排入。新区内“五横七纵”沥青路网已基本形成。九塘至十塘20平方公里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已拉开框架。
  三是招商势头比较强。近两年,我们按照“边建设、边招商”思路,认真结合我市产业特点,积极营建各种有效的招商载体,吸引客商到新区投资兴业。2003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家,总投资2.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23%;合同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实际利用外资6263万美元,同比增长204.17%,两年累计到位外资已达9330万美元。目前,新区已立项的企业项目43只,其中外资项目23只,总投资2.83亿美元,注册资本1.57亿美元;内资项目20只,总投资19.19亿元,固定资产11.27亿元。截止2003年底,新区已投产的企业达15家,其中外资企业8家,内资企业7家,投产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达7亿元,实现销售6.8亿元。
  四是管理体制比较活。2003年3月,管委会在增挂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牌子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管委会积极会同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的体制政策调研,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对新区的体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整和优化,初步建立了三大体制框架:一是理顺了市级各职能部门同开发区管委会的关系,实现了进一步放权授权;二是市编委明确了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三是决定对新区60平方公里内原隶属庵东、崇寿、新浦三镇的10个村,划归开发区管委会托管,并明确由开发区管委会社会事务局具体分管。上述三方面的体制调整和优化,是将杭州湾新区的潜在优势迅速转化为现实优势、比较优势的“基础工程”。我们相信,这一体制框架的建立,并通过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必将带动杭州湾新区快速、高效、持续发展。
  作者:今后几年中的发展重点及开发前景如何?
  励立军:今后,我们将主要抓好五方面重点。一是继续高强度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5亿元,基本完成40平方公里区块的基础框架建设。二是进一步营建招商载体,全方位招商引资,力争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三是高效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已批生产性项目的进场建设,力争到今年底有40家企业开工投产。四是完善管理体制,激活内部运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新区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五是做好保税物流园区的申报工作,已成立了筹备小组,并由专人负责,近期将上报省政府审批。
  总而言之,新区的开发建设,为优化我市工业产业结构,承接大上海经济辐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提升我市的资源要素禀赋结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和务实的平台。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新区软件和硬件要素的叠加与慈溪工业经济强劲的资源配置能力对接,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合作圈对接,与全球性产业梯度转移的进程对接,一定能大大激发海内外客商的投资热情。展望未来,杭州湾新区必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高地,商务成本的盆地,投资回报的福地;必将成为“浙江制造”的特色品牌;必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中亮丽的景观。在不久的将来在大桥建成以后,这里交通方便,商业发达,风景优美,是100万慈溪人民一块新的美丽家园,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商贾云集、慈溪与世界各国商务发展交流的一块胜地。真正可说是鹏程万里、前途无量。

知识出处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选择了18位农民企业家,作为慈溪100万农民追求者中的代表,从而来展示整个中国沿海地区25年中农民生存环境的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励立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