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84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广播
分类号: G273.3
页数: 2
页码: 823-8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民国时期,县内无有线广播。1950年8月建立县收音站,有收音员1人,用1架省发给的长江牌直流收音机收录中央台和省台的重要新闻、气象消息等,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有时组织基层干部收听各种讲座。
关键词: 慈溪县 新闻 广播

内容

民国时期,县内无有线广播。1950年8月建立县收音站,有收音员1人,用1架省发给的长江牌直流收音机收录中央台和省台的重要新闻、气象消息等,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有时组织基层干部收听各种讲座。1956年2月建立县有线广播站。以后陆续建立各区广播站。1960年9月,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区级广播站由8个缩减至观城、庵东、泗门3个。1967年8月,崇寿公社建立县内第一个公社级放大站。1971年底,公社级放大站建齐。1983年10月,县站试制成功50瓦调频发射机1台,于次年3月1日投入使用。1984年12月,省广播电视厅批准县站改建为全省第一个县级广播电台——慈溪人民广播电台,于12月26日以有线传输和无线调频发射两种方式正式开播。到1987年底,全县广播系统有县台和65个乡(镇)广播站的干部、职工共174人(含集体编制134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2人。
  广播网路、喇叭1956年初县有线广播站建立后,以县城为中心向附近乡(镇)架设广播线路,至年底,架设广播线路113.5公里,装喇叭688只,全县1/3农业生产合作社通广播。1971年,喇叭发展至80177只,形成全县专线传输广播网。1973年起,对公社以下馈线和支线进行全面整顿。1980年被评为宁波地区整网先进县。
  1986年,完成总长304.34对公里的信号线改建工程,实现县至乡镇站信号传输双线化,并将原来的竹木杆、方形水泥杆全部换成水泥圆杆,使信号传输线达到省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到1987年底,全县广播线路总长为6461.3公里,喇叭总数为182603只,入户率达72.3%。有63个乡镇广播站(占总数97%)领到了省厅颁发的农村广播网质量合格证书,有22个村装置了动圈喇叭9044只。
  广播节目县广播站建立初期,每晚播音1次,时间90分钟,以转播中央台和省台新闻节目为主。自办节目占30分钟,其中《本县新闻》、《报纸选播》、《气象消息》等约10~15分钟,7~8篇稿件;其余为文艺节目,由农村剧团、民间曲艺人、学校文宣队来站演唱,录音播放。遇有台风消息,则临时增加播音时间。1958年9月起,增加中午播音1次,全天播音180分钟。1965年起,改早、中、晚播音3次,全天播音330分钟。1984年建成广播电台后,每天仍播音3次,时间增至520分钟。其中自办节目325分钟,设有《简明新闻》、《慈溪新闻》两档新闻节目及《听众信箱》、《学科学用科学》、《天南地北》、《致富百花园》等专题节目。新闻节目时间15分钟,每天播发新闻20条左右。县内重大新闻一般均当天播出。《致富百花园》、《听众信箱》、《学科学用科学》等专题较有特色。1981~1983年间还举办《农科讲座》343讲,颇受听众欢迎。
  机房设备县广播站初建时,仅有300瓦、80瓦扩音机各2台。1972年4月迁至小山墩,建机房32平方米,大小播音室59平方米,增添功率550瓦扩音机1台,并装有12千瓦发电机组,必要时能自行发电广播。1979年,对播控设备进行改造,安装了自动倒机、自动调压、线路过负自动切断、告警、自动测试线路等遥控装置,试制成功发电设备自动控制装置。1982年,设备达到省规定的质量指标。乡镇广播站共配有广播机71台,功率总容量4.3万瓦。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