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对外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61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对外贸易
分类号: F752
页数: 7
页码: 504-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对外贸易、出口、进口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对外贸易 商业

内容

第一节 出口
  唐代,慈溪已有对外贸易活动。1973年宁波古海运码头出土的待外销青瓷器中,有唐大中二年(公元848)产自上林湖的瓷碗。清末和民国时期,先后出口的有棉花、蚕豆、麦冬、大蒜头、席草帽、金丝草帽等,以金丝草帽为大宗。
  解放后,出口商品逐年增加,1979年以后发展更快。出口的农副产品有棉花、大麦、麦冬、丝瓜络、拉毛果、辣椒干、大蒜头、蚕豆、速冻蔬菜、榨菜、海蜇皮、鳗苗、活沙蚕、蚌珠、兔毛、杂皮、猪鬃、肠衣、蜂产品等;工业产品有棉纱、棉坯布、羊毛地毯、草编工艺品、羽绒、腈纶衫、小功率柴油机、活络扳手等。
  1973年建立县外贸机构,至1987年,累计外贸收购额达3.8亿元,为国家创汇约1.03亿美元。
  农副产品
  棉花。据《浙江近代史》记述:“清光绪十二年(1886)通过宁波港出口66万磅(折300吨)”大部分为慈溪现境所产棉花。民国时期,部分棉花经出口商转销国外。解放后,自,1962年至1967年通过山东省口岸间接少量出口。1986年,慈溪被列为全国出口棉基地,当年通过浙江口岸出口4759吨,次年又出口3429吨,主销日本。1962~1987年累计出口13931吨,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8188吨。
  蚕豆。色白、粒大,国际市场上以“宁波手拣白蚕”著称,民国时期已有出口。解放后,出口量渐增。外销品级有手拣蚕豆、整统蚕豆、马料豆、剥壳豆等。50~70年代,常年出口量4000吨左右,其中1958、1963、1965年3年最多,分别为12205吨、15885吨和14366吨。主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意大利等。1984年起,出口量减少,1987年仅出口3367吨。1953~1987年累计出口149680吨,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33938吨。此外,1980~1983年还出口油炸豆板、兰花豆883吨。
  大蒜头。国际市场上,以“余姚白蒜”(产地原属余姚)享有盛誉。民国时期,逍林镇几家私人商行年收购分别为10~50吨,运上海转销国外。解放后,由基层供销社收购后经挑选出口,主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1950~1987年累计出口5442吨(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4851吨),1986年出口最多,计1242吨。
  速冻蔬菜。品种有蒜苗、蚕豆、花菜、青刀豆、小青豆、豇豆、蒜米、菠菜、马蹄、芋子、番薯、笋、蘑菇等20个。主销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港澳地区。1979~1987年累计出口3979吨,其中1985~1987年补偿贸易出口冻菜1234.14吨。
  鲜果蔬菜。1983年有鲜蒜苔各两批空运、海运日本,计136.11吨;有鲜杨梅5批空运香港,计9.49吨。1983~1987年鲜蒜苔和鲜杨梅分别出口429.12吨和41.47吨。
  兔毛。由浙江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经营。历年所收购兔毛,基本上供应出口。1965~1987年累计出口469吨。
  羽绒羽毛。县供销社于1973~1980年累计交上海口岸出口鸡毛55510公斤,1981年停止出口,1987年又有精忠羽毛加工厂出口各种羽毛12790公斤。1986年始出口灰鸭绒、白鹅绒和及其配套茄克衫等,两年共出口20吨,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11吨。主销泰国、印度。
  辣椒干。1977年始通过上海口岸出口。1982年和1983年出口均超千吨,县外贸部门累计出口4510吨。近年来货源外流,出口量减少。1987年,全县仅出口564吨。
  蜂产品。1957年开始供上海口岸出口。至1987年,县外贸部门累计出口蜂蜜358吨,其中1982年出口最多,计120吨。
  鳗苗。1973年始出口,至1987年,县外贸部门累计出口10.1吨,创汇1000多万美元。其中1974年,鳗苗旺发,县外贸部门出口1094公斤,主销日本。近年来,私人贩运增加,出口减少。
  工艺品
  金丝草帽。系传统出口商品。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为金丝草帽出口“黄金时代”年出口100万顶以上。县境沦陷期间,出口停止。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恢复,最高年,为70万顶左右。解放前夕,年出口量降至12万顶。解放后出口回升,
  1957年出口72万顶。以后其他草编出口量增加,金丝草帽出口量逐年下降,1987年仅出口3.82万顶。1949~1987年累计出口62.08万打,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8.36万打,销往美、法、联邦德国、日、澳、加拿大和苏联等国家。
  其他草编品。清同治年间,长河席草帽由私营帽行及贩客收购转卖宁波“洋行”,运销国外。以后,随着金丝草帽业兴起,席草帽出口逐渐减少。解放后,利用麦秆、咸草、龙须草、南特草、竹箬、丝瓜络、漂白咸草(又名银丝草)、黄草等天然原料,编制帽、盒、包、鞋、扇、毯等出口,销售至59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和1981年,全县分别出口各种帽坯761544打和903419打。1987年,全县出口其他草帽563608打。1965~1987年累计出口计金额10748万元,其中经县外贸部门为10052万元。
  羊毛地毯。1973年通过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出口814平方米。1980年起由浙江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经营,是年出口逾1万平方米。1987年出口增至50182平方米。1973~1987年,累计出口274218平方米,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273742平方米。销往美、英、瑞典、联邦德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曾一度为美商洛克比地毯公司包销。
  工业品
  棉纱。1984年起通过浙江、上海两个口岸出口,主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诸国。1987年直接出口棉纱15048.54件。1984~1987年,累计出口34246件,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26187件。
  棉布。1985年起通过上海和浙江两个口岸,出口东南亚、中东诸国。1987年出口坯布554.35万米,花色棉坯布388.25万米,其他布230.52万米。1985~1987年,累计出口2250万米,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1451万米。
  腈纶衫、羊毛衫(包括兔毛、棉、麻衫)。1974年始出口,至1987年累计出口130.55万件,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115.43万件,主销中东、西欧。
  活络扳手。1973年始出口,以上海口岸公司经营为主。1980年,浙江口岸公司同时经营,福建、江西、北京等口岸少量出口。1979年出口超15万把,1987年达73.65万把。同时还出口“两用扳手”26912套。19731987年,县外贸部门累计出口372万把。
  小功率柴油机。70年代少量援外出口。1980年通过浙江机械进出口公司出口165F柴油机30台。1984年出口小功率柴油机838台,1987年出口1515台。1980~1987年,累计出口4237台,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854台。主销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
  六角螺帽。1973年始通过上海口岸出口,1980年由浙江口岸出口。1986年出口德制螺帽3.3亿件,英制螺帽217吨。1987年出口德制螺帽2.2亿件,英制螺帽93.93吨,美制螺帽6980.59万件。1973~1987年,累计出口德制螺帽15.8亿件。
  膨胀石墨密封材料。1982年和1986年有少量出口。1987年出口10.695吨,主销日本、美国、联邦德国和新加坡等地。
  药材
  麦冬。“浙八味”之一。清末及民国时期运销宁波药铺,部分出口日本及东南亚。解放后,统一由供销社收购。外销规格分一、二等,以粒大、个粗为佳。1957年起由县医药部门供货,通过广东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出口。常年出口10~50吨,1980年最多,出口91吨。1983年起改由上海土产进出口公司出口。1987年出口17.82吨,1957~1987年累计出口691吨,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577吨。销香港及东南亚。
  丝瓜络。1957年始出口。最高1984年出口333吨,1987年出口100.55吨。1957~1987年,累计出口3084吨,其中经县外贸部门出口2427吨。主销欧、美和日本等地。
  第二节 进口
  1981年起,县有关单位根据需要,利用地方外汇留成、外汇银行贷款、补偿贸易、外援等资金来源,进口化肥、农药、原材料、燃料、设备。至1987年底累计进口商品总额1676.37万美元。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