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营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58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私营商业
分类号: F721.4
页数: 1
页码: 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南宋初至1979年后私营商业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商业 私营商业

内容

南宋初,现境东部地区已设立鸣鹤坊、杜湖坊、灵绪坊、黄杨坊、沈窖湖坊、凤浦坊、雁门坊等官方包税制私营酒坊7处。至清,特别是清中叶后,各集镇相继开设米店、布店、花庄、百货、烟杂、酒酱及南货茶食等商店,较大集镇还设有钱庄、银楼、当店等。规模较大的有开设于雍正三年(1725)的沈师桥沈永丰南货店,道光、咸丰年间的周巷恒利酱园、锦丰布行、协兴南货店,浒山镇蒋裕大米店、广盛油烛店等。
  民国前期,商店不断增多。据民国18年(1929)统计:原姚北地区五、六、七区(今大部在周巷、长河、浒山、逍林、横河等区)有私营店、行906家,经营门类40余种,总资本额达124.14万元,其中花庄43家、草帽行68家,年营业额分别为60.64万元和255.4万元。至25年,现县境商店已发展到1771家,从业人员5416人。抗日战争时破渲谢43家、草帽行68家,年营业额分别为60.64万元和255.4万元。至25年,现县境商店已发展到1771家,从业人员5416人。
  抗日战争时岂国31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遭国民党地方部队洗劫相继关闭。其间,棉花外运受阻,居民纺纱织布,土纱、土布交易呈畸型兴旺。浒山、周巷两地纱、布交易行庄多达130余家,客商翻山越岭,远及省内外。抗战胜利后,县内私营商业虽有恢复,但因物价飞涨,捐税繁多,商业仍处于困境。浒山镇商界向政府提出抗议:“漫无标准增加税额,不堪负担,万难接受”。据民国35~37年统计:仅浒山、周巷两镇,就有27家商店闭歇。至解放时,全县虽有各类商店1846家,但从业人员反比战前减少542人。
  解放初,党和政府保护私营商业。至1955年底,私营商业户已发展到6156户(含饮食业、服务业),总从业人员6450人。其中有1220户(1656人)为国营商店的经销、代销户。1956年,私营商业经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含泗门区、不含横河区)组成公私合营商店81家、合作商店(组)481个,尚剩私营小商贩308户413人,多为半农半商及老残人员,主业小商品、饮食点心、卷烟零售、收旧、理发等。“人民公社化”初期并入集体,“文化大革命”中作“资本主义”受歧视。
  1979年后,个体商业又获得发展,至1983年有个体摊、店4766户,从业人员5860人。至1987年底,有证个体摊、店发展到15794户,从业人员20698人,占全县商业总从业人员的58.5%,自有资金2327万元。商品零售总额达15241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4.46%。经营行业从过去的理发、收旧、水果等门类扩展到百行百业,其中烟杂业最多,有3561户,其他有百货业1205户,水产业597户,五金交电业475户,水果业294户,废品业258户,饮食业1351户,服务业670户,修理业1434户。1980~1987年间,每年还有季节性商贩10730人次。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