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55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邮政
分类号: F616
页数: 6
页码: 441-446
摘要: 本文技术了慈溪县邮政系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沿革、网路、函件包件、汇兑储蓄、报刊发行。
关键词: 慈溪县 邮政 邮电

内容

第一节 沿革
  驿站、铺堠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慈溪建县,在县治(今宁波慈城镇)南2里建凫矶驿。宋宝祐五年(1257)在治西15里广利桥西南建庆丰驿。设邮铺4:西门、西渡、甲山、渔溪。元初,在治西南建车厩站。延祐间(1314~1320)废西门、渔溪两铺,增设央田、桐桥、倪桥、罗家、蒋家、太平6铺。明初改车厩站为驿。清代置县驿,配水驿夫125名(以上各驿铺均在今宁波、余姚地)。
  现境明代设置的邮铺有:龙山所前铺、龙头西铺、淞浦铺、观海铺、洋浦铺、蔡山铺、关山铺(万历年间改担山铺)、眉山铺、化龙铺等9铺。各铺有厅3间,厢6间,外门1间,邮亭1个,额配铺司兵3名。清末,邮局兴起,至民国初,各地驿铺裁废。
  县境地处海滨,历受倭患,明洪武二十年(1387)筑观海卫、龙山所、三山(即浒山)所3城,在卫所之间置烽火台堠19座,以传递军情。
  民信局、信客 清咸丰二年(1852),周巷开设全盛分局,五年开设正大分局,八年开设福润分局。民国初期,浒山、沈师桥、鸣鹤场等地亦相继开设永和、全盛、福润、正大分局。
  民信局员工多者数十人,少者2、3人,其业务以寄递民间信件和物品为主。民国24年(1935)2月,慈溪民信局全部停业。
  清后期,东部地区外出经商者增多,为其眷属带运信件、物品之信客应运而生,他们大多往返于上海、宁波之间。无固定日期。1950年开始,邮政国家专营,信客陆续转业。1959年8月,现境尚有信客27名,其中龙山区12名,观城区13名,逍林、周巷各1名。
  邮政局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月二十四日,慈溪内地邮政局开业(局址现慈城镇)。三十四年五月十九日开设观海卫邮政代办所。宣统元年(1909)五月五日设浒山邮政代办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六月七日,周巷、沈师桥亦先后设立邮政代办所。至民国初,现境有邮政代办所18处。民国15年(1926)6月4日,周巷开设三等乙级邮局,21年1月至26年4月,沈师桥、观海卫、浒山等地也先后设置三等乙级邮局,此时现境有邮政代办所29处,为民国邮政盛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邮政营业锐减。战后有所恢复,至1949年5月,现境有邮政局4个,正式职工16名,邮政代办所36处,多为商号兼办。
  邮电局 1951年10月,邮政、电信合并,成立邮电部慈溪邮电局。1953年3月改称浙江慈溪邮电局,1955年3月易名浙江浒山邮电局,1956年1月改为浙江省慈溪县邮电局,县以下依业务量大小称邮电支局、邮电所。1969年,邮电分设,设县邮局、县电信局。1971年邮政与交通合并,设交通邮政局。1973年1月,邮政归省直接管辖。同年10月,邮电重新合并,复设浙江省慈溪县邮电局。至1987年,全县有县以下邮电分支机构67个,其中中心支局8个,职工627人;乡邮电所联营管理站1个,辖乡镇邮电代办所51个,职工276人。固定资产869.74万元,用作邮件运送和电信设备维修的汽车9辆,摩托车17辆,自行车103辆。
  解放初,机要邮件采用军邮传递,1953年3月1日起转归地方,县设机要收发室,1957年4月1日起由邮电部门接办至今。
  第二节 网路
  营业网点 清末,周巷、浒山、观海卫、沈师桥4处设邮政代办所。民国初期增设龙山西门外、龙头场、施公山、范市、掌起、裘市、东埠头、宓家埭、鸣鹤场、小桥头、彭桥、横河、坎镇、庵东14处,营业网点增加到18处,多集中于现境南部。到民国26年(1937)增至33处。解放时,有邮政营业网点40处。
  新中国成立后,增设农村邮政营业网点。至1954年底,发展到72处,其中:自办局10个,代办所62个。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裁撤私人邮政代办所,邮政营业网点减少。以后又逐步发展,至1987年,全县的邮政局、所计有国营15个,代办51个,邮票代售处66个,信箱(筒)191只。按67个邮政局、所计算,平均营业服务半径为2.38公里。
  邮路 民国时期,邮件进、出路线为:浒山、周巷、庵东、逍林、鸣鹤场、宓家埭、横河等地均往余姚经转;观海卫、沈师桥发鄞县(宁波)经转;范市、龙山往骆驼桥经转;东埠头由孝中镇(原慈溪县局)经转。邮运方式多采用快船带运和脚夫挑运。
  民国22年以后,随着公路陆续开拓,邮件由汽车带运为主,快船带运次之。抗日战争期间,道路常被封锁,邮运路线变动频繁。30年4月,宁波、绍兴沦陷后,为沟通沦陷区与非沦陷区邮路,开辟宁波至嵊县旱班邮路,途经骆驼桥、观海卫、周巷、曹娥(如曹娥受阻从小越至五夫绕道),长途接力挑运,为浙东干线邮路之一。抗战胜利后,随着公路修复通车,恢复汽车带运、民船水运和走班,沿至解放初期。
  1954年后,以浒山镇为中心调整邮路,县际有:浒—余(姚)、浒—甬(宁波)干线汽车委办邮路,单程计长85公里;县内有;浒—庵(东)、浒—泗(今余姚泗门镇)汽车委办邮路,单程长43公里,浒山至坎墩、二灶、相公殿、胜山、新浦沿水运委办邮路,单程长75公里。合计9条,总长203公里。
  1975年1月,改浒—余委办为自办汽车邮路(途经横河、石堰),每日往返两班,单程计长20公里。1977年12月,宁波邮车通达浒山、余姚,途经龙山、范市、掌起、师桥、观城支局,桥头、樟树乡邮电所。浒山、宁波互封邮件均在该路邮车往返交接。
  1981年1月改浒山—庵东(途经周巷、天元、长河)自办汽车邮路,浒山—坎墩委办为自办摩托车邮路,单程计长34公里;1983年1月,改浒山—新浦(途经逍林)委办为自办汽车邮路,单程计长21公里。同年,增开浒山—横河自办摩托车邮路1条,单程计长5公里。1984年先后新开浒山—白沙,浒山—宗汉,横河—天东(环形)自办摩托车邮路3条,单程合计29公里。1986年5月,改周巷—建塘委办自行车邮路为自办摩托车邮路,单程计长10公里。1987年10月改浒山—鸣鹤场委办为自办汽车邮路,单程计长18公里。至1987年底,全县共有自办汽车、摩托车邮路11条,单程计长202公里,委办汽车邮路2条,单程计长19公里。合计13条,单程总长221公里。
  城乡投递 民国时期,投递路线稀疏。民国37年底,现境乡镇投递路线仅有9条步班,单程长63公里。
  解放以后,投递路线不断开拓,投递覆盖面扩大。
  1954年,浒山镇仅有1个投递道段,翌年分设东段和西段,其中西段(含县级机关)每日投送两班。1963年又从东、西段中辟出郊区两段,东、西段每日投递两班。1984年增设中段、北段。1986年又增设1段,后经过调整,城厢分为1、2、3、4、5段。至1987年有投递道段7个,东起担山,西至小岭头,南抵寺山后(里湖塘赵家),北达校场山永新桥堍,单程总长9.4公里。5个城区投递段每日投递两班,两个郊区段日投一班。城厢投递到户(机关企事业到单位);郊区段,给据邮件投送到户,平信、报纸投送到点。随县城多层住宅增多,投递方法也作相应改进,住宅区统一设置住户信报箱,至1987年底,已装置150只,使用住户1358户。
  随着邮政事业日益发展,农村邮件投递量也迅速增加,投递面不断扩大。1954年实现乡乡通邮。1958年发展到村村通邮,乡及行政村邮件当天到达率100%。1961年因精简职工,裁撤乡邮员,农村邮件当天到达率有所下降。
  1979年后,专业户、个体户和各种经济联合体大批涌现。为实现信报投送到户,投递工作相应改革,在加强自办力量同时,充分发挥委办力量,扩大投递路线,增加投递面。至1987年,全县城乡投递路线增至102条(含委办,下同)。其中自行车班100条,单程长2054公里。摩托车班1条,单程长40公里。步班1条,单程长21公里,总长达2115公里。64个乡镇(不含浒山镇)、764个行政村、8490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实现逐日班的占94.63%,按周6班投递的5.37%。有250888农户信报投送到户,占总农户的87.7%。
  第三节 函件包件
  函件。民国时期,现境属慈溪、余姚、镇海3县管辖,出口函件无考。据民国25年(1936)11月周巷、观海卫、沈师桥3邮局统计,出口函件为56379件。1949年,现县境出口函件40.50万件。
  解放后,工业、农业、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服务项目增加。1951年开办代收货款业务(此项业务于1953年5月停办,1981年5月恢复);1952年增办保价信函;1960年10月开办特种挂号和“邮资总付”业务;1980年开办代发广告业务。1978年,全县出口函件219.39万件,1987年上升到425.3万件,比1978年增长0.94倍,比1949年增长9.5倍。
  包件。解放前,包裹业务不多。民国25年,周巷、观海卫、沈师桥3邮局11月份共收寄国内普通包裹228件。1949年,全县仅收寄各种包裹700件。1952年开办快递小包和保价包裹。1970年开始收寄国际包裹。1979年共收寄包裹5.31万件。1987年收寄包裹22.71万件,比1949年增长323倍,比1979年增长3.27倍。
  第四节 汇兑储蓄
  汇兑。民国时期有普通汇票、高额汇票、定额汇票、小额汇票及电报汇票等,手续繁琐,收费不一。民国35年(1946)12月,县局调整汇率为1~7%,平均约为4%。
  解放后,多次改革汇兑资金业务管理。1954年,汇兑资金由当地银行往来,解决了兑超局的资金来源。1959年4月1日起,改汇票为信汇,汇费一律收取1%(汇额不足10元按10元收取)。嗣后,改制汇款通知,并设“附言”栏,颇受群众欢迎。至1987年,全县开办汇兑局、所67个。是年,开发汇票9.84万张,比1949年的1.11万张(现境数)增加7.86倍,年递增率20.7%。
  民国8年7月起,曾断续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51年5月至1953年9月及1986年9月以后,受银行委托,恢复邮政储蓄。至1987年底,设邮政储蓄点15处,年存储额460.6万元。
  第五节 报刊发行
  解放前,报刊自搞发行。1950年起,报刊发行工作列为邮政主要业务。是年,全县报刊期发0.19万份,其中报纸0.14万份。1954年12月26日,慈溪邮电局与慈溪报社签订发行合同(草案),承担发行业务。50年代后期,报刊种类不断扩大,1958年,报刊期发数增到8.22万份,其中报纸6.36万份。次年起下降,至1962年,减至1.57万份,其中报纸0.9万份,杂志0.67万份。1963年后逐渐上升。1978年5.36万份。1979年后迅速增长。至1987年,报刊期发18.84万份,其中报纸12.36万份,杂志6.48万份。总数比1950年增长98.16倍,比1978年增长2.52倍。
  1987年,慈溪邮电局发行报纸483种,杂志2170种,省报当天乡(镇)到达率100%。
  附:集邮
  1985年4月5日,县邮电局设集邮门市部,配专职人员1名(后增至2名)。1986年1月5日,成立慈溪县集邮协会,并举办中国邮票展览暨慈溪县首届集邮展览,展期3天。是年6月举办青少年邮展。1987年2月举办宁波、舟山两地区集邮获奖作品展暨慈溪县第二届集邮展览。至年底,全县有注册领取集邮卡的集邮爱好者759人,是年集邮营业额达4.16万元。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