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食品、饮料、饲料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524
颗粒名称: 第七节 食品、饮料、饲料工业
分类号: TS2;TS27
页数: 3
页码: 394-3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粮油加工碾米业。古代碾米一直沿用手推木砻,杵臼春米。直至民国14年(1925),横河穗禾碾米厂和鸣鹤义成丰碾米厂始用机器轧米等食品、饮料、饲料工业概况。
关键词: 慈溪县 食品 饮料 饲料工业

内容

粮油加工碾米业。古代碾米一直沿用手推木砻,杵臼春米。直至民国14年(1925),横河穗禾碾米厂和鸣鹤义成丰碾米厂始用机器轧米。到25年,现县境有大小碾米厂40家之多。是年加工大米25515吨,杂粮972吨。36年周巷源丰油坊(兼碾米)采用吊车提升,配以针擢流筛,谷糙分离,砻、筛、碾一条龙衔接,为最早实行连续化生产的碾米企业。解放时,现县境有大小专兼营碾米厂94家。解放后,县内各碾米厂除加工民粮外,开始加工公粮。1956年,全县47家粮食加工厂合并组成9家公私合营总厂,5家国营厂,其中加工公粮分厂、车间20个,专门或兼加工民粮的分厂、车间38个。是年,全县共加工大米67755吨,杂粮4621吨。1958年3月,21家粮食加工厂,127名职工,21台引擎(354匹马力),24台砂砻,32台碾米机下放给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66年,县内尚剩碾米厂8家,以加工公粮为主。1987年全县有国营碾米企业(车间)5家,砻谷机8台,碾米机8台,乡村粮食加工厂碾米机627台。是年,全县加工大米15825吨。
  磨粉业。旧时磨粉多用牛力石磨,称磨坊,周巷、浒山、天元等集镇均有。40年代,彭桥致中和碾米厂,周巷蔡通和碾米厂始用引擎带动石磨。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调入宁波机制面粉,土磨坊陆续淘汰。1964年后,农村粮食加工厂广泛采用小钢磨轧粉,终因温度较高,影响粉质,逐渐废止。1968年10月,浒山米厂(今慈溪面粉厂)新建日投小麦25吨的面粉车间1座。1983年9月,该厂又投资62万元扩建面粉车间,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1987年共生产面粉12020吨。周巷粮食制品厂同年生产糯米粉408.66吨。另外农村尚有792台磨粉机,为当地群众加工米粉,基本满足县内需要。
  榨油业。清道光二年(1822),周巷徐书云开设恒利油坊,开县内榨油业之端。至清末,现县境有大小油坊16家。民国时期又有发展,民国25年,现县境有油坊17家,生产菜籽油295吨,棉油729吨(其中棉清油635吨),豆油4吨,芝麻油1吨。1949年有油坊26家,产食用植物油824吨。1956年,经社会主义改造改组为2家地方国营和5家公私合营企业,共有木榨132部;生产食用油2637吨。比1949年增加2.2倍。1959年,周巷公利油厂改手敲石榔头为机动吊锤榨油。至次年2月,7家榨油厂的153部木榨全部改用机动吊锤。1960年,第一台200型榨油机在慈溪县机榨油厂投入使用。随后,周巷油厂、观城油厂、逍林油厂和范市油厂亦相继安装95型或200型榨油机。至1971年,沿用200余年的木榨淘汰。以后15年间,机榨油厂、周巷油厂、观城油厂又分别建成3个浸出油车间和3套真空脱水脱溴设备,使食用油质量进一步提高。3个浸出油车间建立以来,共产食油8422吨,创产值1252万元,获利296万元。1983年开始,观城油厂生产的二级菜籽油被粮食部评为“信得过产品”。1987年,全县3家国营油厂有200型、95型、10型、202型榨油机15台,乡村尚有小型螺旋榨油机54台,生产各种食用油9884吨。
  食品酿造酒类。宋时慈溪酿制的“琼玉露”又名“十洲春”酒,味香色清,与浔酒仲伯,“尝以入贡”。民国时期,现县境浒山、彭桥、逍林、周巷等地有大小酿户近百家。民国25年,几家较大酒作坊共生产白酒(折50°)37吨,黄酒114吨。沦陷期间,大部分酒作坊倒闭。战后酿酒业虽有恢复,但不及战前。1949年,现境有专业酿酒企业4家,产白酒34吨,黄酒105吨。解放后,在积极扶植私营酿酒企业的同时,还于1953年1月在掌起镇建立公营慈北联营酿造厂。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全县共有酿酒企业6家,年产白酒(折60°)338吨,黄酒1493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9倍和13.7倍。1976年,慈溪食品厂试产“三北牌”啤酒40吨,慈溪酒厂推出优质产品“宁波大曲”。.1980年,天元酒厂开发新产品“竹叶青黄酒”。是年,全县饮料酒总产量达12399吨(混合量)。到1985年,全县有饮料酒制造企业9家,年产酒类22578吨(混合量),产值1460万元。1987年,全县共产黄酒16041吨,白酒1559吨,啤酒17001吨。慈溪酒厂生产的白酒“宁波大曲”,1984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酱类。清道光二年(1822),周巷镇开设恒利酱园。民国初年,周巷和美丰酱园生产的“麟吐玉书”瓶装酱油获农商部奖凭,民国4年送巴拿马万国赛会展出。至17年,制酱作坊发展到7家。25年,现境共产酱80吨,酱油1645吨。沦陷期间,制酱业受摧残,到1949年还未恢复到战前水平,仅产酱品40吨,酱油1509吨。解放后,制酱业发展较快。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酱油产量达3172吨,为1949年的2倍。以后制酱企业由各地供销社管理。1985年,全县生产酱油4767吨,酱品228吨。1987年共产酱油6718吨。
  糕点。清雍正三年(1725)师桥沈永丰南货店制作的“三北藕丝糖”和民国初期坎墩镇生产的玫瑰糖饼,均以香甜,可口而闻名。民国25年,现境内各茶食店共生产糕点692吨。抗日战争时期,名点“三北藕丝糖”和“玫瑰糖饼”均停止生产,致糕点总产减少。战后恢复不快,到1949年,现境各糕饼店仅生产糕点521吨。不及战前的80%。解放后发展较快。1956年,慈溪食品厂开始生产糖果。1979年,师桥食品厂恢复生产“三北藕丝糖”。1984年,县联社所属周巷、长河、范市、师桥、逍林、横河、观城、浒山、庵东等基层供销社食品厂组织“三北豆酥糖”生产联合体。1985年10月,周巷食品厂生产的“芝麻豆酥糖”在华东八省市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受群众欢迎”产品。是年底,全县4家独立核算的糕点、糖果制造企业共生产糕点691吨,糖果208吨,饼干527吨,产值168万元。
  饲料工业1979年,周巷米厂投资30万元,新建年产3000吨配混合饲料车间。1983年,观城米厂投资16.76万元,兴建年产3000吨配混合饲料车间。翌年,县粮食局又投资65万元,在浒山镇新建年产3000吨配混合饲料的浒山饲料厂。1986年1月,周巷、观城2家米厂改名为饲料厂,专业生产各种配混合颗粒饲料。1987年,3家厂共生产配混合饲料27922吨,产值1216万元。
  第八节 工艺美术工业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