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5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运销
分类号: TS3;F724.7
页数: 3
页码: 370-3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宋时,鸣鹤、石堰二场产盐除销本省外,并销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歙县等处。明代增江西广信、安徽广德。清初,龙头场煎盐配销县内(原镇海县)400引等运销概况。
关键词: 慈溪县 运销 购销

内容

宋时,鸣鹤、石堰二场产盐除销本省外,并销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歙县等处。明代增江西广信、安徽广德。清初,龙头场煎盐配销县内(原镇海县)400引,雍正元年(1723)增拨400引,余运销邻近鄞、奉等县及上江各路。鸣鹤场煎盐配销县内(慈溪)2400引,康熙十七年(1678)增614引,余由商人运抵绍兴批验所过掣转运上江各路行销。石堰场内销余姚县1540引外,余销至江苏之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及上海、安徽徽州、广德等8州县,江西广信等7县。原盐运销,长期采用票引制。官、商运盐,均须申领引票。引票制式,名目繁多,并须确定包销地域,按年分纲为“纲地”,请引销盐叫“引地”,肩挑销售为“肩引”,地近盐场,设店住卖为“住引”。遍布各引地的还有“厘”、“减”、“食”等。光绪六年(1880)开始由廒商运至各自引地行销。
  民国时期,余姚场省内配销区域广及32县,代销区20县,省外仍维持清代销区。抗日战争时期,原盐运销混乱。抗战胜利后,原盐由盐场移运销区定点配发各地供应。民国36年(1947),余姚场分点配发省内各地有:移运至浙西分局乍浦仓者,发运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吴兴、德清、武康、长兴、安吉、孝丰等县;移运至宁波分局宁波仓者,销鄞县、镇海部分地区;移运至临浦仓者,销萧山、诸暨、义乌、金华、兰溪、浦江、东阳、汤溪、龙游、建德、桐庐、分水、寿昌、开化、江山、常山等县;移运至杭州常平仓者,供应杭州市及杭县;移运至港口常平仓者,供应淳安、遂昌等县。省外行销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50个市县。场区至销地原盐运输业务多由各运输商行承担,时在庵东登记的即有25家。
  解放初,原盐自由运销,1950年3月改统筹产销,运销地域沿旧。1952年供销社就近购运部分食盐,时称海滩报运盐。是年报运量25323.05吨,占总运销量27%,1954年第四季度改归中国盐业公司经营,次年又恢复海滩报运。至1958年4月废除。
  60年代销区,省内有金华、嘉兴、宁波(包括今绍兴市)及杭州市(含今市郊各县),省外供安徽徽州、福建浦城、江西上饶等地区,还依产盐淡旺断续供应上海市和江苏吴江、常州、武进、江阴、苏州、无锡、丹阳、常熟等市县。1960年接办慈溪、余姚两县市场供应批发业务,各区供销社及大部分基层社均由庵东盐业批发站供货,转批业务按规定给予优惠,70年代续有发展。1980年8月,县盐业公司在浒山设立供销门市部,经营零售及批发业务。东一、东二、庵东镇、西二、西三建立经营服务部,零售食盐。1985年始,产盐仅敷慈溪、余姚两县民食,榨菜腌制旺季,需调供其他盐场原盐。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