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蜂业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4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蜂业生产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296-2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1979年后,集体蜂场实行个人承包或折价归户或联户饲养,养蜂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蜂群猛增。
关键词: 慈溪县 畜禽蜂业 蜂业生产

内容

明成化时(1465~1487)已有养蜂的记述:“蜜乃春蠭(蜂)采花所酿”。清康熙《余姚县志》记载:“蚕、蜂二者,民利存焉”。解放初,养蜂甚少,仅有桶养中蜂(中华蜜蜂),用割巢取蜜的传统饲养方法。1957年从金华、兰溪等地陆续引入意蜂(意大利蜂),并传入活框蜂箱和饲养新技术,养蜂业日益发展。1958年开始集体经营,全县兴办4个公社养蜂场,有蜂591群。1967年全县发展到1.5万群。1968年后,因管理不善,生产一度下降。1972年,集体蜂群转为个体放养,收入交队记分,蜂农领取补贴,养蜂业又继续发展,至1978年,全县有蜂4.34万群。1979年后,集体蜂场实行个人承包或折价归户或联户饲养,养蜂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蜂群猛增,1980年达10万余群。1987年,全县共有养蜂户3583户,联合体664个,从业人员10512人,养蜂191923群(年末存蜂为149437群),蜂产品产值3696万元(当年现行价为6045.3万元),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10.2%。1980~1987年,养蜂量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养蜂最多的建塘乡牛角尖村,1987年养蜂7734群,产值150万元,超过农业生产总产值65万元的1.3倍,成为名闻全国的“养蜂村”。
  品种。有中蜂、意蜂和喀意杂交蜂。
  饲养方法。以大转地饲养为主,其次为小转地饲养和定地饲养。大转地饲养的有11万群,是流动于全国各地,追花夺蜜的放蜂方法,可广泛利用全国各地蜜源,生产期长,产量高。小转地饲养的有8万群,是利用本地蜜源为主,以附近地区和邻县蜜源为补充的饲养方法,灵活、稳产、风险少。定地饲养分在家副业定地饲养和出省专业定地饲养两种。副业定地饲养是利用房前屋后放蜂,数量少,产量低,作为副业经营。专业定地饲养多在新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定点放蜂,终年不返家,在外春繁、生产、越冬,产量高,收益好,用此法者甚多。
  为促进养蜂生产,1979年建立县养蜂管理组(后改为县养蜂管理服务站),1983年建立县蜂业公司,1985年建立加工蜂产品的县营养食品厂,1986年建立县蜂产品研究所。
  蜂产品。有蜂蜜、王浆、蜂蜡和花粉。1987年共产蜂蜜14000吨,王浆131.8吨,蜂蜡123.5吨,花粉494.1吨。1985年后,由县营养食品厂用蜂产品加工制成的王浆蜜、花粉蜜、王浆酒、花粉酒、可百灵和“中国蜂宝”等,运销杭州、上海和东南亚等地。1987年“中国蜂宝”获宁波市名优新特产品“金马奖”,国家农业部定慈溪为优质蜂产品基地。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