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油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43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油菜
分类号: S565.4
页数: 7
页码: 271-2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明万历《余姚县志》已有种植油菜记述。民国25年种2.64万亩。
关键词: 慈溪县 粮油生产 油菜

内容

明万历《余姚县志》已有种植油菜记述。民国25年种2.64万亩,亩产52公斤,总产1365吨。1949年种2.09万亩,亩产45公斤,总产939吨。1959年骤增至13.93万亩,亩产60公斤,总产8379吨。1962年后长期在6万亩以下。1981年开始稳定在10万亩以上。1986年种18.71万亩,亩产114公斤,总产2.14万吨,面积、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1987年种17.43万亩,亩产122公斤,总产2.13万吨,比1949年亩产增加1.7倍,总产增加21.63倍。
  棉地种油菜相沿已久。稻区油菜,在解放前后种在单季晚稻田,1959年始种于连作稻田里,称“新三熟制”;70年代后逐渐增多。1985年后,稻田油菜面积扩大至11万亩以上,占早稻田面积的75%,占全县油菜总面积的65~75%,成为县内油菜的主产区。
  油菜品种,解放前均系白菜型的本油菜,解放后先后推广了甘蓝型的各种新品种:胜利油菜、92油菜、军农1号、早丰1号、东胜14、92—13系等。60年代,棉区曾推广早熟白菜型品种金华红籽。1985年,县水稻农场农技人员范友庭从92—13系中选育出油菜5—8系,秆较矮,分枝节位低,花期集中,稳产高产,1986年种植12.6万亩,普及全县。
  解放前,棉地油菜在10月中下旬直播,稻田油菜育苗移栽。解放后全面推广育苗移栽,9月底至10月初播种,11月上中旬移栽,亩栽8000株上下。70年代后,逍林以西稻区采用板田免耕移栽。油菜施肥,解放前以“滴孔料”和“挨花料”为主,解放后改进为基肥、苗肥、腊肥、苔肥分次施用。60年代中期开始用过磷酸钙作基肥,增产显著。1985年开始,提倡对栽在缺硼土壤中的油菜喷0.2%的硼液,解决“花而不实”问题。
  油菜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等。推广甘蓝型油菜后,病毒病减轻。苗期灭蚜是防治病毒病的关键。菌核病采用轮作、合理施肥、排水降湿、摘除黄叶、喷药预防等综合防治措施。
  其他粮油作物简录:
  玉米。多栽在西部大古塘以北。民国25年种1.08万亩,亩产138公斤。解放后最多的1954年种3.73万亩,最少的1965年仅700亩。1987年种1.35万亩,亩产237公斤。解放前长期栽种本地品种,解放后引进金皇后、小金黄、大金黄、磐安黄子、浙丹1号、丹玉6号、苏玉6号、甜玉2号等新品种。旱地玉米多春播,稻田玉米秋播,西部棉区亦有与棉花间作。虫害主要有玉米螟。
  番薯。清乾隆年间(1736~1795),山地栽植甚多。民国25年种1.99万亩。解放初期每年面积在2万亩以上。1954年后逐年减少,1963年仅种400亩。1985年后回升。1987年种1.09万亩。亩产长期为250300公斤(折薯干)。品种,解放前有白皮白心和红皮白心,解放后引进胜利百号。
  高粱。南宋《嘉泰会稽志》已见记述。民国25年种1.8万亩。解放后面积锐减,1967年仅100亩,以后很少种植。亩产200~300公斤。
  荞麦。元至正《四明续志》已有记载。大多作为早稻、西瓜、高粱等的后作栽培,也作伏旱救灾作物。一般亩产70公斤左右。现因低产而淘汰。
  小米、稻粟。在解放初尚有零星种植,以其产低质劣,70年代后停种。
  大豆。元代已有种植。民国25年种2.21万亩,亩产82公斤。解放后种植面积减少,1951~1980年均在万亩以下,1961年和1962年仅500亩;1981年后回升,1987年种3.26万亩,亩产143公斤,总产4647吨。大豆分早黄豆(春播)、迟豆(夏播)、油豆(秋播)。品种有六月黄、梅黄豆、八月黄、茶青豆、九月拔、十月黄、大田黄、鸡腿种等,解放后引入五月拔、矮脚早、泰兴黑豆、兰溪大青豆等。
  豇豆、绿豆、赤豆。在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已有种植。豇豆、绿豆多零星栽种在河塘、坟滩、屋边杂地,播种期从清明延续至大暑。赤豆有米赤、板田赤、矮生赤,米赤在小满前后种在杂地、荒坡上,板田赤在7月底前播在早稻田或西瓜地里,矮生赤一般栽在棉地的路边,也作棉花补缺作物。豇、绿、赤豆一般不施肥,瘠地施草木灰。
  花生。清光绪《慈溪县志》已有记载。民国初在沿海一带有零星栽种,民国25年种4400亩,亩产151公斤。1957年后,种植面积在1000~2000亩之间;1978年种植5900亩,1987年增至1.36万亩。亩产一般在100~150公斤。品种,解放前后种宽壳大种、麻皮种、小京生、大京生等。1982年后引入粤油551、浦油3号、花11、狮头企和白沙1016等。
  芝麻。元至正《四明续志》记载,芝麻有黑、白两种。民国25年种植4557亩,亩产56公斤。解放后种植甚少,多数年份在1000亩以下,最少的1961年仅68亩。1978年后开始回升,1987年种8716亩。亩产一般在50~100公斤之间,最高的1986年126公斤。品种有关麻和棒槌芝麻,80年代初引入中芝7号。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