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春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4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春粮
分类号: S565
页数: 2
页码: 270-2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春粮、蚕豆、大麦、小麦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粮油生产 春粮

内容

春粮有蚕豆、大麦和小麦。民国25年(1936)种植22.5万亩(间作春粮以2亩折1亩计,下同),总产2.77万吨。解放后,除1959年外,年种植面积20~25万亩,总产量3~5万吨。其中1974年种24.45万亩,亩产289公斤,总产7.05万吨,总产为历史最高年。1987年种20.31万亩,亩产274公斤,总产5.57万吨。
  蚕豆
  蚕豆系传统棉花前作,明成化《四明郡志》已见记载。民国25年种13.14万亩,总产1.30万吨。解放后,约70%棉地种间作蚕豆,折实面积常年在15万亩左右,1962~1966年间最多,逾17万亩;1959、1986、1987年最少,在9万亩以下。产量最高为1974年,亩产300公斤,总产3.65万吨。总产超3万吨的有1965、1971、1974、1979、1980、1982、1984、1985共8年。1987年种8.32万亩,亩产202公斤,总产1.68万吨。
  蚕豆主要品种“大白蚕”,为浙江五大名豆之一,粒大质优,闻名中外。一般粒重1.316克,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有油沸豆、茴香豆、盐炒豆、速冻豆等加工制品。蚕豆粉丝,白亮丝长,是粉丝中佳品。蚕豆及其制品均畅销国际市场,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近年还制成油沸豆板、兰花豆、速冻豆出口。大白蚕以浒山镇界牌、百花庵跟和坎墩镇潮塘一带所产最优,俗称“牛踏扁”。除大白蚕外,西部地区曾种小青蚕,因产低粒小而淘汰。
  棉地栽种蚕豆,均与绿肥间作。历来在霜降前后用豆撬开穴播种,每穴2~3粒。播时穴施畜禽粪或缸砂,1953年后每亩用过磷酸钙15~20公斤作基肥。出苗后中耕除草3~4次,有的在清明边追施人粪料,谓“泼豆青”。80年代使用钼酸铵浸种和后期叶面喷施。
  蚕豆叶病有赤斑病、褐斑病、轮纹病、锈病等,遇春季多雨,常发病歉收。1958年后在清明前后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托布津等喷叶保护,效果甚佳。蚕豆枯萎病,俗称“坐花死”,属散发性根病,多发于连作的低湿地。虫害主要有蚕豆象,开花时潜入,对豆粒蛀害率高,防治方法在收获入库后用氯化苦、磷化铝熏蒸。
  大麦
  南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种植大麦记述。民国25年种6.99万亩,亩产173公斤,总产1.21万吨。解放后年种植面积5万亩上下,亩产200公斤左右。1972年种植最多,为10.06万亩,亩产220公斤总产2.21万吨。1987年种7.90万亩,亩产307公斤,总产2.43万吨。
  品种,解放前有二棱大麦、四棱大麦、米麦等。解放后先后推广矮白洋、立夏黄、扁箕米麦、无芒六棱、浙农光芒、浙农12、红茎光芒、红茎二棱、早熟3号、舟麦1号、墨西哥大麦和苏啤1号等40多个品种。其中60年代以矮白洋和浙农光芒为主;70年代后,早熟3号为当家品种,1987年种4.63万亩,占大麦总面积的62.4%。
  棉区大麦多与绿肥间作。东部平作,行距为1~1.2米;西部畦作,行距为0.6~0.8米。10月下旬至立冬前后播种。稻区大麦原较少种植,1956年后逐步扩大,与早晚稻连作合称“新三熟制”1971~1987年每年种植1~5万亩,于晚稻收获后播种,满畦条
  播或点播。施肥,民国时,期以“麦枪肥”或“撮麦尖”为主,解放后逐步形成“基肥足、苗肥早、腊肥重、春肥巧”的施肥方法,70年代后推广基施磷肥,效果甚好。病害主要有黑穗病、网斑病、黄花叶病、条纹病和赤霉病等。其中以赤霉病为害最重。1975年穗发病率为62.4%。除黄花叶病和网斑病外,用托布津和多菌灵在花期施药有明显防效。虫害主要有粘虫,俗称麦头虫,民国35年西部发生2万亩,损失3~5成。1973年大发生。最多田块有虫10万条。采取糖醋诱蛾和喷药灭虫相结合防治。
  小麦
  南宋《嘉泰会稽志》有“蚤白麦、松蒲麦”的记载。民国25年种2.34万亩,亩产105公斤,总产2546吨。解放后,种植面积不稳定,1949~1966年每年种植在0.57~2.06万亩之间,1967~1971年增至4.07~7.23万亩,1972~1982年又降至3万亩左右,1983年后稳定在4万亩以上。1986年种4.88万亩,亩产405公斤,总产1.98万吨,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1987年种4.09万亩,亩产360公斤,总产1.47万吨。
  小麦品种,解放前有光头小麦和向天六棱。解放后先后推广南大2419、矮粒多、白蒲、矮秆红、908、扬麦1号、扬麦3号、扬麦4号、阿夫、阿勃、核农1号等30多个品种。其中60年代以矮秆红为主,70年代以908为主,1980年后以扬麦3号为主;1987年,扬麦4号种2.29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56%。
  小麦主栽于棉地,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与绿肥隔行间作。间作行距和施肥管理与棉地大麦同。
  病害主要有锈病、赤霉病和黑穗病等。锈病有秆锈、叶锈和条锈,以条锈为主。民国29年,全县锈病普遍发生,每亩仅收37.5公斤。1978年,锈病大发,叶发病率达80~97.5%,影响产量,用敌锈钠喷雾防治。赤霉病常因抽穗后遇多雨而发病,使粒重下降,在扬花期用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防治。虫害主要有粘虫和麦蚜等,采用药剂防治。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