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耕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42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耕作制度
分类号: F320.1
页数: 2
页码: 255-2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棉区长期采取一年棉粮两熟的间作套种耕作制度。
关键词: 慈溪县 棉花生产 耕作制度

内容

棉区长期采取一年棉粮两熟的间作套种耕作制度。
  纯棉区冬季采用春粮(蚕豆和大小麦)与绿肥(黄花苜蓿)间作,夏季将棉花套种在春花行间。东部(包括龙山、观城两区和逍林区东部)为平作棉区:一般地宽10~15米,无畦沟,地块间有排灌两用小“墙河”冬季每隔1~1.2米种1行春花,中间嵌种1行绿肥,翌年在春花行间套种2行棉花,。西部(包括逍林区西部和浒山、长河、周巷区)为畦作棉区:宽畦畦幅2~2.4米,冬季种3行春花,中间嵌种2行绿肥或蔬菜,夏季种4行棉花,谓“二、三、四”种植法;狭畦畦幅1.2~1.4米,冬季多数在沟边种2行春花,中间嵌种1行绿肥或蔬菜,夏季种2行棉花,谓“一、二、二”种植法。1955年11月,国家农业部在慈溪召开由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等南方7省代表参加的现场会议,总结推广慈溪棉区一年两熟间作套种制的经验。其后,此制度几经变动,1959年冬将间作春粮改为满畦种植,70年代初口粮紧张,有的盲目缩小间作春粮行距,但因原间作套种制有棉地用养协调、棉花播种适时、棉粮两熟丰收的优点,旋即恢复,并一直沿用至今。
  稻棉轮作区俗称“田花区”。夏季稻棉轮作,冬季种植春花或绿肥。隔年轮作的生产周期是:棉花→满畦绿肥或春花→水稻→春花与绿肥间作→棉花。
  新垦棉区解放后,在庵东区七塘下由盐田改建的棉田逐年增加,形成新垦棉区。其耕作制度多为畦作,一般畦幅2~2.4米,冬季种1~2行春花,与绿肥、蔬菜间作,夏季套种4行棉花。少数冬季在畦中种1行春花,两边为冬闲地,夏季套种4~6行棉花。东三乡一带的新垦棉田为平作制,种植制度类似东部纯棉区。
  另外,还有部分油菜、棉花(或麦、棉)连作制。冬作为满畦油菜(或大小麦),夏季棉花采用育苗移栽或春花收获后直播。
  1980年后,棉田中冬季间作蔬菜逐年增加,1985~1986年种植15.6~17.7万亩,棉田经济效益提高。1985年开始,有的在棉花行间套种西瓜、花生、蒲瓜、刀豆等早熟矮秆作物,探索提高棉田经济效益的新途径。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