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棉花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4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棉花质量
分类号: F320.1
页数: 3
页码: 250-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棉花质量、棉花品级、纤维品质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棉花生产 棉花质量

内容

棉花品级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棉花品种以亚洲棉为主,质量较差。1955年普及岱字棉15号后,质量明显提高。据1955~1987年统计,平均品级为4.2级,可纺棉占72.83%,衣分37.73%,纤维长度27.19毫米,每50公斤皮棉价格107.15元。其中1968年,棉花吐絮采收期天晴少雨,910月份雨量157.6毫米,棉花质量好,平均品级3.52级,可纺棉占91.52%,衣分39.81%,纤维长度28.69毫米;1971年9~10月份多阴雨天,雨量436.1毫米,不利棉桃充实吐絮,棉花质量差,平均品级5.76级,可纺棉仅41.6%,衣分36.27%,纤维长度26.67毫米。
  纤维品质
  民国时期种植亚洲棉,纤维粗而短,仅能纺10~12支纱,但单纤维强力高、弹性足,适宜土纺土织。据《浙江棉花之品质》记载,民国24年(1935)棉花纤维品质如下表:
  1955年普及岱字棉15号后,棉花纤维品质显著提高。据1968~1970年宁波和丰纱厂测定:纤维成熟度1.67,长度27.76毫米,细度5539米/克,单纤维强力3.92克,可纺30~40支纱,曾被沪、杭、甬的纱厂誉为“营养棉”。
  1982年后推广“86-1”棉种,纤维品质有所下降,尤以单纤维强力下降较为明显,据宁波和丰纱厂测定,比岱字棉15号下降0.33克。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