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设投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4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设投资
分类号: F283
页数: 5
页码: 234-2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投资额1979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以全民所有制为主。1949年1万元。1953~1979年,投资额高低不等,最高1960年,452万元等建设投资概况。
关键词: 慈溪县 建设投资 经济

内容

投资额1979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以全民所有制为主。1949年1万元。1953~1979年,投资额高低不等,最高1960年,452万元;1958年423万元,1975年402万元;最低1953年、1954年,分别为11万元、21万元。1979年以后,除全民所有制投资不断增长外,城乡集体投资增加迅速,并成倍以至数十倍于全民投资。
  1979年以后,全民所有制更新改造投资增加。其投资额,1979~1981年间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其后则反之。其中:1982年1300万元,为固定资产投资336万元的3.8倍;1986年1572万元,为固定资产投资818万元的1.92倍;1987年2872万元,为固定资产投资1454万元的1.97倍。
  慈溪县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示意图
  投资方向解放以来39年中,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前期主要用于生产性投资。1959~1979年,生产性投资累计3545万元,非生产性投资累计598万元,比例5.9:1。1980年以后,非生产性投资大幅度增加。1981年起,除1983年外,余均超过生产性投资额。其中1986年生产性投资仅占13.33%。后重新调整投资方向,1987年生产性投资701万元,非生产性投资753万元,接近持平。次年,生产性投资比重又上升到62.3%。
  1979~1987年间的全民所有制更新改造投资方向,始终以生产性投资为主,9年中共计生产性投资7730万元,非生产性投资1510万元,比例为5.1:1.1979~1987年,城镇集体生产性投资累计7339万元,非生产性投资1066万元,比例为6.9:1。
  投资的部门比例1949~1987年,各部门投资绝对值均不断上升,但投资比例则明显改变:农业、财金商贸投入明显下降,运输邮电、文教卫生、城市公用等投入则大幅度上升,具体比额见表。
  上述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决定了全县生产能力增加的情况。39年中,1968年前,机电灌溉面积有较大增加;1968~1978年间投资建成的主要项目有:年产3000吨(折合量)合成氨设备,年产1260吨化学农药设备,年产4000台柴油机生产线,年产0.4万吨水泥生产设备,1万锭棉纺车间,新建成公路22公里,总库容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购置农机9台,开垦荒地6.64万亩,铺设输电线130公里,机电灌溉面积10.75万亩,日供水600吨自来水装备,库容3788万公斤粮仓等;以后至1987年,除棉纺3万锭,日供水万吨自来水装备,面积2715平方米商业用房等较大建设项目外,所增不多。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能力,则集中在1980年以后,主要项目有:库容34618平方米粮仓,年产6339吨制酒装备,面积8334平方米商业用房,
  0.29万立方米石油库,18.7公里输电线,年产万吨水泥生产设备等。投资建房全县解放后,全民所有制投资建房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1年),建房0.4万平方米,年均0。13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室用房和住宅405平方米,占9.9%:此后至1965年的14年间,建房21.5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及住宅3.6万平方米,占1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建房12.1万平方米,年均0.12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及住宅1.8万平方米,占15%;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至改革开放以来(1977~1987年),建房61.77万平方米(包括全民所有制的固定资产建房和更新改造建房),为前3个时期建房总数的1.82倍,年均5.6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及住宅31.1万平方米,占50.4%。
  1979年后,城乡集体建房和农村私人建房大幅度发展。1979~1987年间,城镇集体建房24.26万平方米;1982~1987年间,农村私人建房数,高达518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