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手工业集体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4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手工业集体化
分类号: F302.2
页数: 6
页码: 216-2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农业互助组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但农民缺乏资金农具,农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两条道路的斗争十分尖锐等农业、手工业集体化概况。
关键词: 慈溪县 农业 手工业集体化

内容

农业集体化
  农业互助组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但农民缺乏资金农具,农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两条道路的斗争十分尖锐。观城区东山头乡,1951年就有180户雇长工,占总农户的13.2%,83户典进或买进土地,46户出卖劳动力。1951年春,县委根据中央指示,在原有代耕、调工、帮工等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农民组织生产互助组,实行“以工抵工,差额照补”“人抵牛工”等,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东山头乡吴长根和吴德芳、横河镇胡元茂、长河镇陈炳潮和杜章泉等率先办起农业互助组,以后逐步增加。其规模从四、五户至十几户不等。分临时和常年两种。至1953年,现境有各种形式的互助组5464个。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东山头乡吴长根和长河镇杜章泉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保留社员生产资料私有权,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产品60%按劳分配,40%按土地分红,1953年,现境初级社增至5个,入社农户72户,耕地666亩。1954年上半年,宁波地委成立慈北棉区互助合作基点工作委员会,组织地、县、区、乡干部63人,领导和帮助岐山、古窑、师桥、淹浦、洋山、掌起6个乡镇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秋后,全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至1133个,入社农户35364户,占总农户的38.27%,入社耕地225080亩。
  1955年春,贯彻省委“全力巩固,坚决收缩”方针,停办434个社。同年秋,贯彻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指示,批判“小脚女人走路”的工作方法。至年底,初级社激增至1392个,入社农户51541户,占总农户的54.24%,入社耕地308200亩。同年,龙南乡17个农业社,按地理位置,分上、中、下3片,每片由1个基础好、地点适中的社为中心社,组成3个合作网。是年,全乡农业增产2成,98%的社员增收。10月23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龙南乡合作网的经验写了按语:“这一篇很好,值得推荐。合作网应当普遍地建立起来,使之成为制度”。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4月,岐山乡建立全省最早的高级社——五洞闸集体农庄,入社农民14户,48人,耕地149.91亩。社员土地除少量自留地外全部入社,耕畜、大中型农具折价归社,并统一组织生产、分配产品,实行“按劳取酬”。华东局农委书记刘瑞龙和浙江省委、宁波地委领导先后到社检查指导,地、县抽调7名干部组成工作组驻社帮助工作。是年棉花亩产比单干农民高30%。1955年,社员增加到185户,棉花亩产上升到50.5公斤,获国家农业部棉花丰产奖,社主任罗祥根获“全国农业增产模范”称号。是年,岐山乡办起8个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2%。
  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按语中指出:“看完这一篇,使人高兴,..这个浙江省慈溪县五洞闸合作社了不起的事例,应当使之传遍全国。五洞闸所在的这个乡——慈溪县的岐山乡,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农户加入了8个高级社,谁说高级社那么难办呢?”至年底,全县高级社发展到88个,入社农户占总户数的13.29%。
  1956年春,全县“并社升级”。五洞闸高级社与周围的合作社并成拥有社员1462户,耕地10784亩的大型高级社。全县高级社也发展到496个,入社农户89111户,占总农户的81.63%,入社耕地556922亩。
  1957年上半年,因上年农业社发展工作中要求过急、工作较粗,345个合作社中有3084户社员提出退社。县委即抽调254名机关干部下乡,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加强对社员的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至年底,全县有高级社606个,入社农户105821户,占总农户的95.9%,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办社中贯彻“勤俭办社,民主办社”方针,选举能干、公道的翻身农民担任社干部,勤俭生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7年棉花亩产超50公斤,成为全国提前超农业发展纲要的县之一。
  人民公社1958年8月,县委作出“关于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并部署按照“一大二公”的形式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将全县548个高级社合并为东方红(龙山区)、五洞闸(观城、鸣鹤区)、东风(逍林区)、红旗(浒山区)、火箭(周巷区)光明(庵东区)、卫星(泗门区)7个人民公社。9月中旬,五洞闸公社成立,举行有6万余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其他各人民公社,相继建立。每社平均19587户,最大的五洞闸公社有30736户。人民公社建立后,全县农村原有500余个核算单位合并为7个,并一度采用军事编制,用“大兵团作战”方式组织生产,产生了无偿调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错误,刮起了“共产风”,出现高指标、瞎指挥,还一度推行“吃饭不要钱”的伙食供给制,兴办集体食堂1512个,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
  1959年,贯彻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给省、地、县、公社、队、小队6级干部的《党内通讯》。纠正农业生产上的瞎指挥、浮夸风,纠正无偿调用生产资料的错误。县成立清帐退赔办公室,先后召开4次算帐退赔会,共清理退赔平调财物价值463.4万元、房屋11906间、耕地23617亩。同年3月,各人民公社改名为龙山、五洞闸、逍林、浒山、长河、周巷、泗门、庵东人民公社,下设84个管理区,465个生产队,5214个生产小队,并确定以生产队(后改称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1961年建区分社,撤销管理区。全县改为9个区,72个公社,752个大队,9673个生产队。是年贯彻中央《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指示》,确立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队(生产队)为基础的制度。翌年,全县调整为71个公社,790个大队,9818个生产队。1963年,县委研究决定,全县生产队又调整到10006个,平均每队14.28户。其中除五洞闸公社15个大队154个生产队仍采用大队核算外,其余均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使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的单位统一起来,调动了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
  在“四清”运动中,批判所谓“小小队”。1966年底,全县生产队减少到3848个,平均每队38.3户。1968年开展“农业学大寨”,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推行“政治评分”,部分社队向二级所有制(公社、大队)过渡。1969年,有166个大队实行大队核算,占大队总数的22.5%。有的还收回自留地。1971年后,又逐步改为三级核算。1982年,全县共有60个公社,801个大队,8648个生产队。其中大队核算的有36个大队,330个生产队。1983年9月,全县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村建制,合作组织与乡、村分开,人民公社消失。
  手工业合作化
  1951年初,手工业工人为摆脱生产、生活困难,并受农业互助组蓬勃发展影响,自发地组织生产联合。浒山有胡树堂发起组织的“缝纫工业联营所”,横河有陆友康发起成立的“横河木业改进所”。随后,各地普遍成立竹、木、铁、衣、鞋等生产小组和名目繁多的手工业专业或多业公会。1951年10月21日成立横河木业生产合作社。至1952年底,全现境有手工业社(组)9个,社员180人,年总产值7.76万元。1955年有社组90个,入社工人1725人,占手工业工人总数的22.67%。是年12月成立县手工业联社筹委会。到1956年底,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全县手工业社(组)发展到171个(不含4个金丝草帽供销生产合作社),其中合作社104个,合作小组67个,入社(组)人数5465人,占全县总从业人员的71.84%(凡适合于合作经营的手工业工人都参加了合作社),未入社人员主要为弹花、补锅、钉碗、磨剪刀及迷信制品业等行业。手工业合作化后,生产发展迅速,1956年产值达548万元,比1952年翻了一番以上,其中合作经济占76.1%行业扩大,1957年有70余个,主要产品350种左右。人均全员劳动生产率875元,比1949年增长4.6倍。
  1958年7月,坎墩镇13个手工业社(组)、334名社员,以“四社(农业社、供销社、信用社、手工业社)合一”名义,划归该镇18个农业合作社,成立手工业专业队,纳入农业社统一管理、评工、分配。至同年11月,在实行人民公社化后,全县191个手工业社(组)、6208名工人,除19个社(组)、511人转为地方国营企业外,其余172个社(组)、5692人均被纳入全县7个大公社,建立大小不等的社办工厂。
  1961年贯彻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对转、并不当的59个单位,按行业、地区改组成16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8个合作小组,恢复手工业社(组)所有制。1962年底建立县手工业管理局、区办事处、基层理监事会,健全了管理机构。手工业社(组)中,1958年以后来自农村的2285人,1962年精简回农村营业,后大都参加农村综合服务加工社,至1965年共有此类社(组)28个,从业人员2897人,占农村手工业总人数的59.8%。经过这次调整,手工业获得新的发展,1965年总产值747万元,比1957年增长63.8%,社(组)中有24个单位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占社(组)总数的14.55%。
  1966~1976年,手工业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管理机构亦变动6次,但企业趁市场工业品供应紧张之机兴办“兼营”车间,生产仍有发展,并继而升为合作工厂,后逐渐转化成第二轻工业企业。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