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39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9
页码: 196-2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民族、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人口构成概况。
关键词: 慈溪县 人口 构成

内容

第一节 民族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现县境人口均为汉族。以后,因婚嫁、工作调动、陆续迁入少数民族,也有恢复少数民族身份者。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有5个少数民族65人,其中蒙古族33人,满族23人,回族5人,壮族3人,瑶族1人。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已增加到11个,494人。至1987年底,全县有少数民族13个,511人,占全县人数的0.06%。其中壮族439人,回族15人,满族19人,蒙古族21人,瑶族2人,侗族3人,羌族2人,苗族2人,畲族1人,仫佬族4人,彝族1人,水族1人,布依族1人。他们多为汉族家庭中成员,在龙山区3人,观城区44人,逍林区213人,浒山区167人,横河区17人,长河区32人,周巷区5人,庵东区27人,浒山镇3人。
  第二节 性别年龄
  性比例
  解放前受重男轻女影响,男性比例一直偏高,民国25年(1936)为112.8(女=100),1949年为111.5。解放后才逐年降低,1953年为107.2,1964年为105.3,1970年为103.5,1976年为103.7,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为103.8。自1970~1987年的17年中,性比例保持在103强,一直比较平衡。1987年末男性475870人,女性460726人,性比例为103.3。
  年龄
  年龄分组及比例
  年龄分组资料表明:呈成年人口型。6岁以下的婴幼儿,1964年有21.16%,1982年下降至9.55%。7~12岁学龄儿童,1964年有16.66%,1982年下降到11.22%。上述两组人口,1964年为263162人,1982年184622人,减少78540人,下降29.84%。男16~59岁、女16~54岁的劳动年龄组人口,1964年为318702人,1982年为550275人,增加231573人,增长72.66%。65岁以上老人组,1964年为31371人,1982年为51707人,增加20336人,增长64.82%。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1964年为143713人,1982年为248834人,增加105121人,增长73.15%。8年间,全县人口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类型转化。
  年龄中位数
  1964年的年龄中位数(从不满周岁起累计人数达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点)为18.47岁,1982年达25.92岁,提高7.45岁,儿童和少年逐年减少,人口已由年轻型转向成年型。平均期望寿命全县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为70.71岁,其中男性68.08岁,女性72.95岁,高于宁波地区和全省(宁波地区平均期望寿命为70.50岁,其中男性为68.09岁,女性为72.90岁;全省平均为69.51岁,其中男性为67.71岁,女性为71.47岁)的水平。
  附:百岁老人简介
  现县境历史上即有长寿记录。据清悔堂老人著《越中杂识》记载:明代孙家境(今属龙南乡)孙■之妻钱氏,寿一百余岁,曾在清道桥建一品百岁坊。据《余姚六仓志》载:有杜滩人,佚名,寿至138岁;另有名张璘者,寿120岁,两人详情均无考。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百岁老人3名,男1人、女2人。1987年底,有7名,男2人,女5人。平均每10万人中有0.76人,远高于全国及省、市平均数。老人经历及起居状况,简介如下:
  华小意女,1882年1月生于彭东乡东岙村农家,18岁嫁同村农民,夫早逝。父寿55岁,母寿50岁。生1子,现83岁。已五世同堂。华生活贫苦勤劳,性格宽厚温和,长幼间和睦融洽。常年睡前洗脚,饭前栉发,衣着被褥整洁,无癖好,不喜甜食。今目明发黑,脸略红润,思维清晰,动作灵便,耳背,生活能基本自理。
  赖玉宝女,1886年9月生,新浦镇西街村茂生路自然村农民。母寿80岁。赖18岁出嫁做填房,无生育。从事弹棉絮劳动40年,以后务农。勤劳俭朴,个性直爽,与人无争,不挑食。目前生活能自理。
  胡香桂女,1886年12月生于浒山镇北门外石桥头村贫苦农家。母寿70岁,父寿104岁。祖辈及兄弟均长寿。有妹,比她小3岁,亦健在。17岁嫁坎墩镇房黄路村农家,有子嗣85人,五世同堂,儿女健在,年龄分别为80岁、77岁、74岁。胡一生勤劳,生活清苦,90余岁仍操持家务。性格开朗,出名的温和脾气慢性子。讲究卫生,常洗澡,衣被勤换勤洗,睡前洗脸烫脚。多喝白开水,饮食随便,杂粮为主,喜吃猪肉。今仍精神矍铄,记忆好,体质硬朗,能穿针引线,提水洗刷,干一些轻便活。但耳重听,发稍秃,牙略缺。
  周月琴女,1887年8月生,逍林镇桥西村天元墅农民。父寿70多岁,母寿60多岁。周18岁结婚,所生3子均亡,有3个孙子。本人务农,气量大,老少皆合。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
  张寿堂男,1887年8月生,坎墩镇东潮塘村农民。父早亡,母寿82岁。本人略识文字,12岁去余姚船埠管船,15~28岁做工,后回家务农。生3子,均健在。家庭和睦。个性爽朗,稍沾烟酒,喜食鱼。勤劳。耐力特强,98岁时还下地劳动。目明,耳聋。
  徐月梅女,1888年5月生,洋山乡裘市村农民,父母寿命均60多岁。徐17岁结婚,生两子两女,长子、长女均亡。30岁前给人做奶娘,90多岁时还经常坚持纺棉纱。脾性好,和蔼、直爽。平时多吃菜,喜食粉食及蟹,饭量较好。百岁后身体略差,有时头脑不太清爽。
  孙若炎男,1888年12月生,坎墩镇南孙方村农民,父母早亡。本人略识文字,出身较富裕,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晚年生活较清苦。性格温和,稍嗜烟酒。耳聪,目明,尚健。
  第三节 婚姻
  从60年代提倡晚婚起,未婚比例逐年增长。由于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丧偶比例明显下降。但离婚比例上升。
  第四节 文化程度
  旧日中国教育事业落后,文化程度很低。据《浙江经济年鉴》记载:民国37年(1948)原慈溪县应识字的216547人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48444人,占22.4%;文盲168103人,占77.6%。女性与男性相比,每千名应识字者中,男性平均具有大专程度的1.92人,高中2.46人,初中6.91人,小学120.28人,文盲868.43人;女性具有大专程度的只0.13人,高中0.71人,初中2.87人,小学49.73人,文盲946.56人。
  新中国建立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文盲人数大幅度减少,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明显增加。
  第五节 职业
  民国36年(1947),现县境有在业人口92726人,其中从事农业61772人,占在业人口的66.62%;工业、运输业8169人,占8.81%;商业、服务业19081人,占20.58%;公务人员1490人,占1.6%;教师、医生1383人,占1.4%;其他职业831人,占0.9%。在业人口中,女性仅占4.54%。尚有96171人,除少数因残疾不能从事社会职业及部分从事家务劳动外,余无职业。
  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在业人口562549人,其中农业294561人,占52.4%;工交邮电业235344人,占41.8%;商业服务业18180人,占3.2%;文教卫生9807人,占1.8%;机关工作人员4172人,占0.7%;其他485人,占0.1%。在业人口中,女性占45.44%。尚有不在业人口100067人,除去从事家务56404人,15~19岁的在校学生和待升学9398人及部分因病残不能从事社会职业者外,待业人员仅1643人。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