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增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3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自然增长
分类号: C921
页数: 6
页码: 190-1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县1954年县境调整前人口变化、1954年以前人口变化续表、1954~1987年人口统计等自然增长概况。
关键词: 慈溪县 人口 自然增长

内容

1954年县境调整前人口变化
  宋始有人口记载,主客户通计大小口156380。元代无考。明代以丁纳赋,丁口记载时高时低,或多年相似,颇不正确。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户口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时,更将大小男女均列入人口统计,记载始较实际。
  民国元年(1912),全县人口242719人。17年72465户,309269人,其中男169650人、女139619人。16年中年均增加4159人,递增率为15.3%‰。以后,时有战争、饥贫、瘟疫,人口逐年减少,至36年为59813户,261493人,其中男136911人、女124582人。比17年下降15.43%,年均减少2512人,递减率为8.1‰‰。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回升。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有77170户,274375人,比民国36年增加4.91%,递增率为8.0‰。
  现县境人口变化
  1954年,县境调整后,全县人口521706人,1959年590136人,1969年783057人,1979年874714人,1987年936596人。民国25~38年相隔13年,增加5200人,增长1.14%,年均增加400人。1949~1987年,相隔38年,增加473697人,增长102.33%,年均增加12466人。解放后,人口每增长10万的年限段是:第一个10万为8年(1949~1957)第二个10万为6年(1957~1963)第三个10万为5年(1963~1968)第四个10万,为9年(1968~1977),1977年以后,的10年只增加7万人。解放后的3,8年中,前19年增加30万,是慈溪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后19年增加17万,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解放后至70年代初,人口由解放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自然缓慢增长型,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高自然增长型转化。1970年以后,重视计划生育,人口开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过渡。1987年,人口的死亡率已由1949的13.6‰下降到5.7‰。出生率从解放到70年代初,除1959~1961年处低谷阶段外,出现过两次高峰:第一次是1952~1958年,生产力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初步改善,死亡率显著下降,年均自然增长率为27.38;第二次是1962~1971年,经过三年调整,国民经济好转,年均自然增长率为23.21‰。1971年以后,实施人口规划,增长率开始下降,1980年仅增长5‰。80年代后期,增长率略有回升,1987年人口出生率19.73‰,自然增长率14.02‰。解放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下: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7月1日),现县境计119534户,498458人,比1949年末增加35559人,增长7.68%,年递增21.4‰。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县计155216户,682849人,比第一次普查时增加184391人,增长39.51%,年递增率30.7‰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县计253741户,888870人,比第二次普查时增加206021人,增长30.17%,年递增率14.8。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