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近山湖海积平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3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近山湖海积平原
分类号: K295.53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本文技术了慈溪县近山湖海积平原的基本情况。随着海岸线的北移,人类活动逐步向北延伸至平原地带。汉、唐期间,修筑杜湖、白洋湖、烛溪湖等,在平原从事垦殖;上林湖一带建有越窑,烧制陶瓷;唐代开始,今师桥、石堰等地已设灶制盐,故师桥一带有“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也”之说。
关键词: 慈溪县 成陆过程 平原

内容

自大古塘以南至沿山北麓一片为公元10世纪以前成陆的近山湖海积平原,计面积144平方公里,占三北平原的18.6%。
  从龙南乡童家岙遗址出土文物考证,在6500年前,南境山麓一带为一片由老海沉积物构成的陆地,与宁绍平原连成一片,已有人类活动,海岸线在今上林湖北侧—浒山以南一线。距今6000年前后,海面上升至现今海面以上2~4米,又被海水淹没而成浅海。约距今5000年开始,海面较前下降,海水逐渐后退,复逐步裸露出海。但地势低洼,北濒潮间带,受海面波动海水冲击,经历一个沼泽化过程,在老海沉积物上形成一层湖相沉积物,横河地区的泥炭层即为距今5200~4800年间发育而成。其后在上层又覆盖一层浅海沉积物。因而土体呈湖海相交替结构,上层为浅海沉积体,中层为湖相沉积体,下层为老海沉积体。
  距今2500~1000年左右,随着海退和湖、海泥沙的沉积,从沿山开始,向北次第成陆,海岸线逐渐向北推移,基本稳定在今临山—周巷—浒山南—观城—龙山一线。人类在沿山一带定居生活。现已发现:西部在浒山镇寺山上有西周时期的土墩墓,石堰乡王梁村笔架山和陈山等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室墓群;中部在樟树乡的匡堰和乌龟山有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址;东部在东安乡砖瓦厂旁有商代遗址,洪魏一带有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室墓群,在雁门乡的朱家山和石塘山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室墓。以后,随着海岸线的北移,人类活动逐步向北延伸至平原地带。汉、唐期间,修筑杜湖、白洋湖、烛溪湖等,在平原从事垦殖;上林湖一带建有越窑,烧制陶瓷;唐代开始,今师桥、石堰等地已设灶制盐,故师桥一带有“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也”之说。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