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36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海水
分类号: P731.1
页数: 5
页码: 130-134
摘要: 本文技术了慈溪县海水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水质、潮位、潮流。
关键词: 慈溪县 水文 海水

内容

慈溪北濒杭州湾,海面居于杭州湾水流主流的隐蔽地区,水层浅薄,海水咸份较外海低,含沙量大。潮流为主要水动力,高低潮差大,进潮量宏富。
  水质
  海水咸度。因受钱塘江、曹娥江等江河入海淡水影响,海水含盐量低于外海,且有地区及时间差异。东部龙山、观城一带稍高,西部庵东地区稍低,平均值在1.2~1.4°Be′之间。全年各月平均咸度受江河汛期影响。庵东盐区沿海海水咸度历年略有升降。
  含沙量。三北浅滩潮流强劲,含沙量高、变幅大。悬沙主要由粉砂级物质组成,1982~1984年实测龙山站最低含沙量21毫克/升,最高2298毫克/升,平均含沙量表层为95毫克/升,底层为952毫克/升。四灶浦站最低含沙量为20毫克/升,最高达9921毫克/升,平均表层为257毫克/升,底层为5089毫克/升。大潮含沙量大于小潮约2~3倍。最高含沙量多出现在涨急、落急后1小时。输沙方向为西北向,净输沙量湾顶大于湾口。
  潮位
  杭州湾为强潮河口。潮汐涨落引起水体一日之内有数次吞吐,泥沙随之来回运移;潮差大小使海滩宽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潮流的强弱造成了各地段的蚀积冲淤,潮汐和潮流是慈溪海岸地貌形态变化和泥沙运动的最重要的条件。7~10月间的台风暴浪与大潮汛叠加时常引起袭击性海潮,有较大的破坏性。
  沿海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根据海黄山水文站测定,主要潮位特征如下:
  高低潮位。以吴淞基面为基准,沿海历年平均潮位为2.1米,其中1月平均1.91米,4月平均1.98米,7月平均2.23米,10月平均2.29米。历年最高年平均潮位3.30米,最低年平均潮位0.76米。历年最高潮位出现于1981年9月1日,达5.33米,历年最低潮位出现在1980年10月25日,﹣0.55米。
  潮差。从湾口到湾顶潮差逐步增大。全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新浦沿3.01米,湾顶最大潮差8.93米,是我国潮差最大之海湾。海黄山观测点历年涨潮平均潮差2.53米,涨潮最大潮差出现在1973年7月31日,4.26米;涨潮最低潮差出现于1971年2月20日,0.43米。历年落潮平均潮差2.53米。落潮最大潮差出现在1974年8月20日,4.26米,落潮最小潮差出现于1971年3月21日,0.58米。
  涨落潮历时。历年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57分,最大8小时零5分,最小4小时15分;历年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28分,最大8小时零8分,最小4小时18分。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
  高潮位及潮差均受风浪的影响,天文大潮与热带风暴相遇时,常出现特高潮位。发生于1981年9月1日1时零1分的历史最高潮位5.33米,就是大潮汛期受台风大浪影响造成,巨浪曾将海黄山闸东孔过桥板一头抬起。发生于1974年8月20日20时正的次高潮位5.24米,成因相同,其时县境降水100毫米,余姚河水流入县境,被高位潮水堵在口内,使棉田受淹3天。
  潮流
  杭州湾内在潮流纯属往复流性质。在深水部位涨潮流向与岸线平行,从东到西流向角逐渐变小,在龙山断面为325°,新浦沿断面317°,庵东断面270°。落潮流向一般为135°,在庵东为44°。涨落潮流的变化反映了潮波变形的状况。慈溪海域涨潮流流向为WNW潮流能量入湾口后,幅聚指向北岸,主流离慈溪岸线稍近;落潮流流向为SE落潮,延时较长,流速西向东不断辐散,挟沙能力相应降低,泥沙沉积显著。涨落潮,流速,﹣5米等深线处最大。海黄山处最大表面流速为2.2米/秒,涨潮流速平均0.69~1.28厘米/秒,落潮流速平均为0.59~1.01厘米/秒,涨落潮流速比为1.29:1。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