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3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下水
分类号: P641.13
页数: 5
页码: 126-130
摘要: 本文技术了慈溪县地下水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含水层、水质、径流、储量及开采利用。
关键词: 慈溪县 水文 地下水

内容

地下水资源贫乏,多为咸水。淡水(含微咸水)天然资源总计4055.34万立方米/年,可开采资源782万立方米/年,目前实际开采117万立方米/年。
  含水层
  境内含水层可划分为2大类、4亚类、6个含水岩组,赋存条件较差。
  松散含水岩 可分两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属全新统上段海积亚粘土、亚砂土,广布于平原表部,水量极贫乏,民井出水量小于10立方米/日。
  孔隙承压含水岩组。有3组:全新统下段冲积、海积亚砂土及粉细砂含水岩组,顶板埋深20~46米,厚度2~17米,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且均系咸水或微咸水。上更新统中段冲积沙、砂砾石含水岩组(俗称“第Ⅰ承压含水组”),可分两个含水层,均由余姚江古河道冲积物构成,第一层主流线位于周巷—长河一线。由含砾粗砂组成,两侧过渡为中细砂,厚3~16米。含水层顶板埋深40~60米,静水位埋深0.242.34米。水量中等,单井出水量150950立方米/日。第二层主流线在长河—庵东一线,至庵东东北部与第一层沟通,其他如坎墩镇等地则为“天窗”式沟通。含水层顶板埋深50~80米,静水位埋深0.9~3.0米。由河床相砂砾石、含砾中粗砂组成者,厚10~20米,单井涌水量1000~2700立方米/日;由河床—漫滩相中细砂组成者,厚3~10米,单井涌水量200~1000立方米/日;由漫滩相中细砂夹亚粘土组成者,厚度小于10.5米,单井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上更新统下段冲积砂、砂砾石含水岩组(俗称“第Ⅱ含水组”),也主要由余姚江古河道冲积物组成,起于境外的马诸,往东北至长河西部分成两支:一支往北,一支经长河、庵东进入杭州湾。含水组厚8~23米,顶板埋深68~103米。古河道中心部位单井涌水量1000~3200立方米/日,两侧水量渐减,均小于1000立方米/日。
  裂隙含水基岩 可分两类: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中层状岩类组,由下侏罗统,上三迭统浅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构造裂隙组成,分布于庙山、洪家和凤浦湖以东一带,泉流量0.11~0.61升/秒。另有块状岩类组,由上侏罗统火山岩构造裂隙组成,广布于丘陵山区,富水性不平衡,残丘与孤丘地带,泉流量小于0.1升/秒,山区则可达0.1~1.0升/秒。
  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岩组。由燕山早期的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组成,分布于洪家、凤浦湖、邱王、金夹岙、凉帽山等地,水量贫乏,常见泉流量0.1~0.25升/秒。
  水质
  丘陵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在构造裂隙和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前者矿化度小于0.05克/升,后者较高,低于0.2克/升。水化学类型,前者为HCO3—Na·Mg型,后者为HCO3—Ca型。
  平原表层的孔隙潜水,山前地段为淡水,近海地段为咸水。从山前到近海,水化学类型由HCO3—Na·Ca型过渡到C1·HCO3—Na·Ca、C1~K·Ca型。
  平原深层承压水,除白沙及长河一带为淡水,长河—庵东、长河—周巷部分地区为微咸水外,余均为咸水。
  径流
  径流与补给、排泄条件相关,按类分述如下:
  平原表部的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天气降水和灌溉回水的补给。含水层透性差,径流条件不好,基本为滞水带。径流以垂向运动为主,蒸发蒸腾为主要的自然排泄方式。当民井取水和地表水体水位下降时,邻近地段地下水产生缓慢的水平运动,补给民井和地表水。民井水位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年变幅可达2~4米,旱季易干涸。耕地地下水位受地下水径流条件制约。据1980年调查,稻田平均深51.5厘米,最深浒山镇,77.3厘米;最浅观城区,40.1厘米。棉地平均深69.9厘米,浒山镇最深,90厘米;周巷区最浅,54.5厘米。全县有50.3%稻田和37%棉地地下水位在80厘米以上。
  平原深部的孔隙承压水径流以侧向运动为主。在垂向上,由于非含水层的覆盖和阻隔,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不能渗入。近山地段与基岩直接接触,受基岩裂隙水的微弱补给。境内3条主要的孔隙承压含水组之间,受亚粘土或粘土所隔,无水力联系。孔隙承压水的天然补给、排泄条件很差,水力坡度小于1‰,大多通过生产井开采排泄,并需通过人工回灌补给。
  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天气降水的补给,一般埋藏较浅,地下径流途径短,尤其是浅部的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多表现为就地补给就地排泄,无明显的径流区,地下水流向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而构造裂隙水,特别是断裂脉状水,由于导水裂隙延伸较长,连通性好,具有一定的径流途径。地下水流常沿构造带呈纵向流动。多以侵蚀下降泉或少量上升泉排泄于地表。
  由于地下水径流的上述情况,慈溪地下水出入境径流量甚微,一般年平均入境仅100万立方米,出境41万立方米。
  储量及开采利用
  县境地下水资源计每年4055万立方米。其中基岩裂隙水和河谷平原潜水每年1776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龙山、观城、横河、浒山区的南部丘陵地区;表部孔隙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每年2280万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地区,以长河区最多,其他各区蕴量大致相近。可开采资源计每年782万立方米,分类如下:
  基岩裂隙水,每年521万立方米。以断裂脉状水为主,其他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小,无实际开采价值。断裂脉状水主要采取拦截出露地表之地下径流的方式加以利用,其数值以由径流棋数法求得的排泄量为依据。
  平原表部的孔隙潜水,每年68万立方米,分布面广,富水性差,由降水渗入的天然资源构成,难以集中开采,仅能作农村生活用水。其数值为目前农村实际取水量。
  平原深部赋存的孔隙承压水,每年192万立方米,其中微咸水182万立方米,淡水10万立方米。境内孔隙承压含水层被亚粘土或粘土所隔,相互间无水力联系,补给困难,是无源之水,开采资源主要由各含水层的弹性释放量构成。开采数值是在不致引起水质严重恶化,地面显著沉降的前提下,以降深10米的弹性释放量之年际调节量作为计算依据。
  目前,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每年117万立方米,其中孔隙潜水68万立方米,孔隙承压水49万立方米,占可采地下水总量的15%。深层承压水系无源之水,为改善水质,并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须做好人工回灌工作。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

《慈溪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民情、人物等十一章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