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今天合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88
颗粒名称: 大桥今天合龙
分类号: I253.3
页数: 16
页码: 312-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进展情况。从5月份开始,关于大桥建设飞速进展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如大桥工程钢箱梁涂装工程提前完工,全桥贯通等。随着大桥工程进度接近尾声,杭州湾跨海大桥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6月4日的英国《独立报》发表了题为《世界最长桥触发华东经济腾飞》的文章,报道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跨海大桥 纪实 杭州湾

内容

历史终于走到了我们翘首盼望的这一天。大桥即将合龙了。
  2007年的初夏显得特别喜气洋洋,从5月份开始,关于大桥建设飞速进展的好消息接连不断:
  5月20日,大桥工程钢箱梁涂装工程提前完工,为大桥6月底前实现全桥贯通奠定了基础。
  5月21日上午9时58分,一片重达2200吨的70米箱梁由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制的“小天鹅”号起重船叼至预定架设海域,在通过精确定位后,将该箱梁稳稳地放在桥墩上。
  这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最后一片70米箱梁。至此,全桥540片70米箱梁全部架设完毕,标志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桥上部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全面完成。
  5月26日北引桥最后2米合龙段完成混凝土浇筑,杭州湾跨海大桥I合同主体工程,完成,它意味着全桥混凝土箱梁全面完工,大桥北大门成功打通。
  6月11日,随着架梁机将南航道桥主跨NZH1号梁缓缓地提升到设计标高,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之一的南航道桥全线贯通。
  这几天更是捷报频传,几乎每天都有工程队完成“最后一个”的好消息。因此,大桥几位副总指挥常常被工程队拉去庆贺,方夏平笑哈哈地幽默,说这个月都成了“醉月”了——庆功的酒太醇太香,你要想不醉都不行。
  随着大桥工程进度接近尾声,杭州湾跨海大桥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是6月4日的英国《独立报》发表了题为《世界最长桥触发华东经济腾飞》的文章:
  中国人以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长城著称,如今他们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桥。
  于明年开通后,它将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作为欧洲骄傲的丹麦瑞典厄勒海峡大桥长度的7倍。如果可以把它移到多佛尔海峡,它将可以连通英格兰和法国。
  想想19世纪的曼彻斯特或20世纪之交的纽约,再用一点乘法,你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逼近的、浩大的人类运动。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新中国的一个象征。
  然后是从美国匹兹堡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国际桥梁大会上传来喜讯。
  这个大会2007年被定为“中国主题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在开幕式上做报告时,首先介绍的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下午大会又特意安排杭州湾跨海大桥指挥部的方明山博士做了专题报告。顿时,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了轰动这次大会的“明星”,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展位人头攒动,准备好的一千多份宣传手册被好奇的参展者们一抢而空,英文版的宣传片则二十四小时滚动播放,不断有人大声赞美说:“AMAZING(神奇)!”
  最有趣的是有人悄悄地将我方代表拉到一边,讨教“为什么你们建设成本如此之低”。原来,美国有座14公里长的海湾桥,计划要造十二年,造价预算50亿至60亿美元呢。
  还有许多国外重要杂志,其中包括一些权威的专业杂志,纷纷前来联系,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指挥部提供更多的资料,以便向全世界报道。
  国内更是热闹非凡,不断有心急的记者抢先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合龙了。
  那一天,我们正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突然看到一条消息,说杭州湾跨海大桥今天合龙了。我们被搞得莫名其妙,急急忙忙打电话给方夏平,问:怎么回事?合龙了怎么不叫我们呀?
  听了解释这才搞清,是最后一块70米箱梁搁上了。嗬嗬,原来此合龙不是彼合龙。它只是大桥合龙的前奏。
  一旦合龙,海面上出现的那座严丝合缝的桥,活脱脱就是一条神采飞舞的巨龙,一条实现你美好理想的神龙。真不知道老祖宗们是怎么想出“合龙”这么一个美妙而形象的字眼来的。
  一般来说,每个通航孔及非通航孔设计中最后一片箱梁搁上去时都可以叫“合龙”。有的大桥就一个通航孔,当然就将通航孔合龙与大桥的合龙合二为一了,但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有南北两个通航孔与许多非通航孔,所以,只有当整座大桥的最后一片箱梁搁上去了才是真正的合龙,大桥也就真正成了一条巨龙,这时也称为“贯通”。
  大桥合龙,这是瑰丽又充满着浪漫色彩的三重奏。
  第一重——
  6月13日全大桥的最后一片箱梁在大桥的北航道桥合龙。
  下午3点30分,我们赶到南岸大桥指挥部,然后与指挥部人员一起坐气垫船过海,等待那个特殊的时刻。
  那天的合龙并不大张旗鼓,相反,对所有的新闻媒体保密,这是总指挥王勇的行事风格,做事的时候绝不张扬,等做好了万无一失了再宣布。就像当年打第一根桩一样。现在,合龙的仪式定在6月26日但是,真正的合龙工作必须在6月13日完成。方夏平风趣地说,6月13,日是领结婚证书,6月26日是办喜酒。他这生动的比喻让一船人拍手叫好。
  时间定在晚上12点。为什么?因为它是最后一片呀,它与整座大桥连接的紧密度就显得异乎寻常地重要,考虑到热胀冷缩的原理,设计规定必须在气温低于20℃时才能施工。根据气象预报,估计到晚上12点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第一”与“最后”总是特别引人注目。总指挥王勇也来了。6月26日,将是庆祝大桥合龙的大喜日子,有许多重要事情要他拍板,他显然暂时从繁忙的常务副市长的角色中脱出,又回归到大桥。当然,市政府叶双猛副秘书长始终忠心耿耿地跟随在他的左右,为他处理一些急务的同时挡却一些可以暂缓的事务。
  那天他穿着一件浅蓝色的短袖衬衣,显得神清气爽,一路上一边与大家说说笑笑,一边不断地发着短信向几位领导报告大桥今天即将合龙的好消息。
  第一个短信是发给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书记的回音马上来了: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谨向广大建设者表示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个短信是发给毛光烈市长的。市长的回答也很快:
  今天天气不够好,注意安全。祝顺利成功!
  第三个短信发给交通部曾来大桥挂职副总指挥的张宝胜。王勇知道他虽离开大桥回到了北京,但一直惦记着大桥。果然,张宝胜的回音很快飞进了他的手机:
  衷心祝贺!预祝顺利!大桥第一根桩施工照片已成为经典,期待您的合龙照片也能让我们珍藏!万事如意!
  船快到北航道桥了,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了那片意义不凡的钢箱梁。它是这座大桥中最小的一片,只有3米宽,小才灵活,设计者设计它时就是为了在最后一刻让它能很方便地到位。现在,它已经被几十条粗壮的钢索从两端吊在桥的两端。
  天下着雨,气温在迅速下降,很快达到了技术指数的要求。合龙可以提前进行了。晚上8点,大家兴奋地上了车,直奔北航道桥。
  到达大桥的时间是晚上8点40分。雨还在下着,而且是越来越大了。下车时每人发了一件雨衣和一把特大号雨伞,然后再加上一个红色的头盔和一件黄色的救生衣。顿时,绿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
  雨中的北航道桥成了缤纷的世界。全副武装起来的人让我们都认不出谁谁谁来了,但是我们很快想出了办法——看帽子!每个红色的头盔上有着明显的标记。我们看到头盔上标着“广东长大”的人兴奋地将王勇总指挥团团围住了,广东长大公司今天是主角,个子高高的毛志坚副经理抢着向他汇报准备情况。但是很快,王勇又给头盔上标着“武船”字样的人抢过去了。他们是武昌造船厂的,大桥所有的钢箱梁钢铆箱都是他们加工制造的,今天特意赶到现场庆贺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们将总指挥围了个水泄不通,非要总指挥定个日子与他们一起庆贺一下不可。王勇与方夏平应接不暇,笑呵呵地与这个拥抱一下,又亲昵地捶那个一下。
  气氛很欢快。今晚没有悬念。今天不是打第一根桩,充满着忧虑与焦灼;今天也不是架第一片梁,人人手心攥出一把汗;今天将是我们收获成果的时刻,一切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在大家的说笑声中,钢缆牵引机发动起来了,粗大的钢缆牵着那片钢箱梁开始迅速上升。几个工人沿着桥面两边拉着的安全绳来回巡视,不时笑眯眯地请心急的人们往后退。
  宁波电视台的几个记者则拿着个话筒穿梭在大雨中。他们是唯一允许到现场来的新闻单位。
  “你好!”漂亮的女主持将话筒伸到总指挥面前,“今天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梦圆了。”
  “打下第一桩时你流泪了,今天你会不会流泪?”
  “不会。”
  女主持显然有点失望,她不知道今天的大桥已经披荆斩棘走过了艰苦的历程,胜利在握了,此时总指挥的心情当然也已不再是当年的心情。她心有不甘地走到我们身边的副总指挥吕忠达前面:
  “吕指挥,你今天笑得这么灿烂,为什么?”
  “为什么?”吕忠达笑得更灿烂了,“开心呀。你想想,我们辛苦了三年多不就为了今天吗?”
  这段日子吕忠达正在省里开党代会,为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好不容易请假半天赶回大桥北岸,一到就上了作业船。他想得很周到,当我们赶到大桥时,他已经指挥着钢箱梁进入了龙口。也就是说,将最为艰难的一段完成,让今天晚上的合龙万无一失。
  广东长大的毛副经理显然是全场最忙碌的人了,他全神贯注地指挥着,说起来,这也许不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但绝对是个细致活儿,如果两边指挥不均衡,那么大的钢箱梁就会像麻花一样地扭结起来。如果发生扭结,钢箱梁就报废了。而且,它上来的位置不能有丝毫偏差,因为两边桥面给它预留的就那么一指宽的缝隙,稍有差错就合不上了。有一段时间,钢索不动了,怎么回事?原来是下面有一段伸出来的钢筋卡住了。“已经派人下去切割了。”他胸有成竹地向我们解释说。果然,又过了一会,机器又轰鸣起来,钢箱梁又开始缓缓上升。
  雨,还在哗哗哗地下着,海面的风越来越大,站在无遮无拦的桥面上,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鞋子里也都灌满了水,但是很奇怪,没有人感到冷,甚至没有人感到天在下雨,人人都像过大年一样兴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那块小不点儿,它正在慢条斯理地按顺序上升着。
  与大桥快齐平了!大家欢呼着往前移。维护安全的工人赶忙将安全绳绷得紧紧的。有顽皮者急不可耐地想伸出脚抢先踏上合龙的桥面,马上有人阻止,这可不是玩的,偌大箱梁,夹你没商量。
  大家都目不转睛,紧紧地盯着那片箱梁。
  它上来了!它移到大桥平面了!它达到设计的标高了!
  它与大桥两边齐平了!
  哇!大桥胜利合龙!时间是9点58分!
  大雨中,桥面上,鞭炮齐鸣,礼花缤纷,欢声雷动。
  我们胜利啦!人们欢呼着从大桥两边扑向中央,拥到了刚合龙的中间的那片箱梁上,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尽管身上都是水淋淋的,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谁也分不清谁,只有红色的头盔标志着我们都是大桥的建设者。咔嚓咔嚓,无数的闪光灯记录下了这历史的瞬间。
  王勇被激情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紧紧地拥在中间。我们胜利啦!王勇挥动着手臂高呼着!我们胜利啦!所有在场的人都激动地高呼着。无数条手臂在头顶挥动着,挥动着,挥成了一片奔腾起伏的海洋。
  第二重——6月26日,隆重的合龙仪式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航道桥上举行。
  这是神圣而庄重的一刻。
  那几天,正逢梅雨季节,老天爷时阴时雨,为了保证合龙仪式顺利进行,仪式指挥部准备了两套方案,晴天一套,雨天一套,连台都搭了两个。气象台更是全天跟踪服务,做到万无一失。宁波电视台的人为了确保现场直播成功,几乎一个上午都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现场踏看。当然,最重要的是安全,市公安局副局长李谦亲自带队,调动了一千两百名警员赶往现场,第一批上午9点到位,第二批中午12点30分到位,还有两百名待命。我们在现场看到一批身穿黑衣、生气勃勃的特警,一问,竟是夏真九年前采访过的宁波市巡特警支队,当年采写过的省散打冠军也来了,这批强悍的主力军被安排在主会场。
  仪式还没开始,总指挥王勇又被善于见缝插针的记者包围了。
  问:曾经有人对我们能否造这座大桥表示怀疑,你是怎么想的?
  答:怀疑是必然的,毕竟我们谁都没干过。但是,人家能做的,我们也一定能做;人家没有做过的,既然我们碰上了,也一定做得好。什么都有个第一次。从现在看,我们当时的思路是对的。
  问:造大桥,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答:是安全。质量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可以补救,但安全一旦出了问题则不能补救,是不可逆转的。施工高峰期,每天有六千多名工人、两百多条船在海上,我们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问:有没有什么让你睡不着觉的事?
  答:台风来了我就睡不着。
  问:第一片70米箱梁架上去时你怎么想的?
  答:意料之中。
  问:为什么?
  答:我们都反复研究过了。心中有底。
  问:那么,现在大桥合龙了,你的心情如何?
  答:我一口气吐出来了。
  问:?
  (这回答显然让年轻的记者感到迷惘,王勇笑着补充。)
  答:这口气我憋了六年多了。从我接受这个任务的那一天起就憋着一口气。
  ——我们看出年轻人还是没听懂。但是我们听懂了。只有亲历过这段日子的人,才会真正听懂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
  不到下午3点,会场里已经坐满了喜气洋洋的人,凡是参加过大桥建设的单位都派代表来了,凡是为大桥尽心尽力的单位也都来了,我们看到前面的名牌都是熟悉的名字:交通部、全国总工会、中咨公司……然后是宁波市检察院、宁波市监察局、宁波市招标办、宁波市公证处……这一块块名牌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呢。
  再前面,则是今天要领奖的劳动模范和获奖单位,后面是建设者的方阵。
  由于合龙仪式是在离岸10多公里的大桥上举行,因此,不像奠基典礼那天有许多老百姓参加。不过,事后我们听说,还是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上了大桥。那是宁波市集邮协会的一帮子老年人,年纪大的八十多岁,小的也有六十多岁,还有好几位离休干部呢。他们兴致勃勃地包了一辆车到了大桥边上。按说是进不了的,都封桥了嘛。但是他们刚好碰上了一位认识的慈溪市负责人,那位负责人也是个性情中人,一寻思,得,上吧。于是,他们欢天喜地地参加了这一仪式,歪打正着,刚好作为老百姓的代表,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当天,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跑到庵东,郑重其事地将大桥的首日封盖上了邮戳。
  仪式开始了。15时40分,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和浙江省委常委、嘉兴市委书记黄坤明笑容满面地走向前去,肩并肩共同启动最后一片钢箱梁的焊接按钮。
  顿时,十二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焊接工手持焊枪生龙活虎地进入场地,焊接最后一片钢箱梁的十二个节点。火花点点,弧光闪烁。很快,现场指挥通过手机向主席台报告:焊接顺利完成。
  一分钟后,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隆重宣布: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胜利合龙,全线贯通!
  礼炮齐鸣,礼花腾空。后排的建设者队列中发出了欢呼声,人们抬起刚刚评上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次接一次高高地抛向空中。
  嗬嗬,这一举动引起全场轰动,机灵的记者们冲了过去,摄像机、照相机对准了欢乐的人群。
  ——这张照片后来成了那一天的经典之作,发表在《宁波日报》的头版。
  欢呼声中,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充满激情地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来的贺信。
  曾培炎在贺信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桥合龙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建设者致以亲切的慰问。
  他在信中强调: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施工条件复杂。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沿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建设者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使我国特大型桥梁建造达到新水平。
  他又殷切地希望:
  全体建设者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坚持建设一流大桥、创造一流管理,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按期、优质、安全地完成建设任务,促进我国交通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紧接着,是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和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致辞。
  吕祖善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关心、支持大桥建设的国家有关部委、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向日夜奋战在大桥建设一线的全体建设者表示敬意。
  冯正霖受李盛霖委托,代表交通部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成功合龙表示热烈祝贺。
  人们报以一次又一次的热烈鼓掌——不仅是对讲话,更是对他们——这些领导都曾多次来过大桥,都曾为大桥做过重要指示,他们是大桥建设的热切支持者。大桥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第三重——
  晚上6时,招待酒会。
  合龙仪式结束后,宁波市、嘉兴市两市政府设宴招待慰问大桥的投资者与建设者。
  酒会热热闹闹地在慈溪市杭州湾大酒店举行。宽大的二楼大厅中洋洋洒洒地摆开了二十桌。远来的北京客人们与省领导都已匆匆返程,留下宁波与嘉兴两地的领导和建设者们共庆胜利。
  今天的气氛特别轻松。酒过三巡,嘉兴市委书记黄坤明兴致勃勃,自告奋勇上台做主持人,第一个先拉出了巴音书记:
  “请巴音书记表演一个节目。”
  巴音书记笑吟吟地站了起来,很爽快地说:
  “今天我很高兴,你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都答应。”
  全堂欢笑,齐声喊:“请巴音书记唱歌。”
  巴音书记略一思索,说:“好,我唱一首《天路》。”
  青藏铁路、长江三峡大坝、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三大重点建设工程。《天路》是歌唱青藏铁路的,巴音书记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选唱这一首歌颇具深意。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的不也是一条天路?
  巴音书记唱得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听得大家如痴如醉,拍红了手掌。
  大家都放开了,酒会上气氛更加热烈了。黄书记随即又点了王勇的名:
  “请总指挥唱一曲。”
  王勇神采奕奕地上来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大桥合龙,总指挥今天显得特精神:
  “好,大家上来,一起唱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
  他开始点将:谭国顺、林原、吴维忠、崔玉彬、冯宗朝、侯凯、徐爱敏、王毅、黄亚华,还有一大帮子大桥建设者。
  人们很快看出来了,他点的都是大桥建设中的功臣呀。
  果然,王勇开始一个个介绍了:
  “这位是中铁大桥局的谭国顺,号称‘中国桥王,’他这一辈子已经造了三十多座大大小小的桥梁。当时投标时,他提出保证提前工期六个月,许多人认为他在吹牛,说大话,根本不可能,现在他做到了,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大家热烈鼓掌。人们都认识这位英雄局长,他不仅有着聪明的头脑,还有着实干精神,就是他,竟然冒着危险坐着装菜的篮子吊到箱梁上去看望他的施工队呢!
  “这位是中铁二局的林原,世界第一的‘梁上运梁架梁’的伟大创举就是他与他的伙伴们干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奥运会体育比赛的世界纪录是挑战极限,哪怕是提高零点几秒都谈何容易,而林原将‘梁上运梁’的世界纪录从900吨一下提高到了1430吨,大家说,咱们工人有没有力量?”
  大家又热烈鼓掌。谁不知道这位有着诗人气质的林原呀。他喜欢挑战,也喜欢写诗,就在今天晚上,他激情澎湃,又写了一首《东方初晓》:
  用鲜花去装点
  用歌声去礼赞
  用丰碑去铭记
  今天
  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为时间老人
  奉献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这是中港二航局的吴维忠,他是大桥建设中最幸运的人,大桥建设的起点是从他开始的——2003年11月14日,他们打下了第一桩;大桥的句号也是他画下的——今天大桥的合龙仪式就是在他们建设的南航道桥。”
  掌声与笑声再次响起。吴维忠也乐开了怀。总指挥的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他觉得自己真的太幸运了。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岁月呀!
  “这是我们中铁十九局的崔玉彬,从他们进场的第一天起,到他们项目结束的最后一天,崔玉彬没有离开过工地一步,没有回过一次家!由于投标价格的关系,他们干得很辛苦,很累,也亏了,但是他们硬是提前完成了任务,正如夏真老师在书中所写的,失败了的也是英雄,你是英雄,是我们大桥的英雄!”
  崔玉彬被总指挥动情的话感动得快流下眼泪来了,他向全场频频致意。此刻,他一定想起了那艰难的岁月,那曾经有过的痛苦与坚持。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而那过去了的,都将成为深深的怀恋”。
  现在,王勇要介绍上场的唯一的一位女性了,他的脸色显得沉重起来了。
  “这位,是今天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亚华。她的工作是计量支付,一百多亿的钱要从她的手中流出。她的母亲中风生病,瘫痪在床,作为女儿,她应该在家伺候母亲,但是,为了大桥,她将这一切都托付给了她的丈夫,是她的丈夫为她尽孝,将丈母娘从五楼的家背上背下送医院看病。当她母亲病情稍稍稳定后,指挥部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与工作需要,安排她母亲到指挥部来住,让她工作之余照顾母亲,她一再感谢组织上的照顾。我感到很愧疚,不应是她来感谢我们,而应是我们感谢她。我们谁没有父母?谁没有亲人?但是为了大桥,我们都坚守在这里,大桥建设的背后,有着他们的牺牲……”
  总指挥的声音哽咽了,他说不下去了,他在努力地克制自己。
  黄亚华低下头,红了眼眶;站在上面的这一群人低下了头,红了眼眶;酒席上许多人低下头去,都红了眼眶;连站在旁边服务的酒店服务员姑娘们也抑制不住一个个红了眼眶。
  全场鸦雀无声。
  此时此刻,你们想起了什么?想起了被独自关在家中的年幼的孩子?想起了含辛茹苦支持你们的父母?想起了被冷落了的新婚的丈夫或妻子?
  “我们今天能庆祝大桥合龙,大桥之所以能有今天,就因为有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英雄人物,这就是我们的建桥功臣,这就是我们的工人阶级,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中国的骄傲,同志们,咱们的工人是不是有力量?”
  大家用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回答他!
  “不说了,唱歌!大家一起唱!”
  王勇用力地将手臂一挥。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雄壮有力的歌声飞出去了,飞向大海,飞向夜空,飞向远方!从来没有一首歌可以唱得如此动情!从来没有一首歌可以唱得如此有力,从来没有!
  因为,我们不是用嗓子唱,我们是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整个生命,在唱!
  2007年3月3日第一稿
  2007年6月30日第二稿
  2007年9月3日第三稿
  2007年11月15日定稿

知识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过,分为:十年论剑、艰难的破冰之旅、谁能动大桥的奶酪等章节,这部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志性——“世界第一桥”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不能断定它“后无来者”但可以骄傲地说它“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奇迹的创造过程,是何等的珍贵。其珍,贵之所在,更在于这是两位作家书写的史志,它留下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时代观念冲突的活化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