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股东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58
颗粒名称: 别开生面的股东会
分类号: I253.3
页数: 4
页码: 114-1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4年3月30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公司召开的第四次股东会暨一届五次董事会。会议是在杭州乐园的水上会议中心召开的,东道主是宋城集团。会议安排得富有艺术性,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亲切地弥漫在这别致的会议厅里。
关键词: 跨海大桥 股东会 杭州湾

内容

俗话说,人多好出力。资金的问题倒是解决了,但如何将这么多颗心拢在一起,则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因此,这股东会怎么开就成了人们好奇的话题。
  让我们走进2004年3月30日。
  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公司召开了第四次股东会暨一届五次董事会。会议是在杭州乐园的水上会议中心召开的,东道主是宋城集团。会议安排得富有艺术性,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亲切地弥漫在这别致的会议厅里。试想,当你置身于四周环水的茅草编织成的屋顶下,围坐在原木制作的大会议桌前时,一个严肃的会议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了。
  会议开始之前,董事们已陆续到来,喜欢亲近水的人是从水上坐游艇过来的,爱好绿色的人则是环湖半小时散步过来的。大厅的一侧放着十二幅关于海中平台的图片,这将是这次会议的内容之一。许多董事都很感兴趣,围绕在那些图片面前议论着。
  停车场要多大?500辆。
  不够,要1000辆。
  投资要追加多少?1个亿。
  不够。起码要3个亿。
  这场热烈的讨论直到金建明宣布会议开始时才结束。
  那天,大家所熟悉的金建明不是以副总指挥的名义,而是以宁波市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名义端坐在主席台上。这位精明的总经理虽然身兼多个要职,最重要的却是关于资金筹集与纪委书记——这是很有意思的组合,把钱筹来,然后管着你不许你乱用。
  首先是他做工作报告——大桥指挥部每次开会,大会的准备工作总是做得一丝不苟——他一边说,一边放录像,让所有在场的人包括我们这些外行都对2003年的工作及2004年的打算一目了然。接着是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处长严宏军做了一大串关于财务方面的说明。
  股东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或看文件,或看录像,不时记录几笔,有时还悄声交换几句。来的人一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的理财精英,对数字特别敏感,可别小看了他们。
  发言开始了。第一个发言的是大股东宁波交投公司的董事长,他首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建设之初,成立了两家公司,现在,还有必要保持这种运行模式吗?能否将两家公司合二为一?
  他的建议立即得到方太集团代表的赞成:资本运作要成立一个部门,最合适的是一个声音对外。公司的合并最好能在今年底明年初完成。
  宋城集团老总黄巧灵关心的是海中平台的建设,这个以旅游业为主的老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他提出的设想顿时引起许多股东的兴趣。慈溪建桥集团是由五个股东组成的,他们的代表陈龙海关注的热点与其他股东又有所不同——投资时间能否缩短?资金是否会超支?海中平台的投入与回报的比例将是多少?
  嘉兴的代表最后发言,对几个报告表示同意。
  我们始终等待着总指挥王勇的讲话——股东会,换一个说法,也像是新闻发布会,股东是满肚子问题的记者,你这总指挥就是新闻发言人,你必须实事求是又不失机敏地回答股东们提出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使他们满意。
  王勇出场时满面笑容、从容不迫,颇有当年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朱穆之的风度。
  “我想讲两句话。”他说,“第一句话,去年11月14日,大桥打下了第一根桩,这是股东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的资金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全部到位,完成了两次增资扩股工作,这一投资模式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模式。对此,向各位股东董事、监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热烈鼓掌。总指挥是在打心理战呢。人总是在寻求着自我肯定,他这一番话说得到会者一个个打心底里熨帖。
  “第二句话,请各位股东放心,大桥指挥部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大桥建设好,我们要将对国家、人民、股东的责任一致起来,要确保资金安全。我们已经规定,一律不对外担保,银行开户要经过集体讨论,对所有工程监管的资金运作决不拖欠,每个季度对资金进行内部审计。”
  ——股东们一个个面露微笑。是的,资金安全,这是他们最关心的;大桥的资金运作至今,已节省了7个亿,这也使他们满意。
  那么,能提前吗?能争取提前竣工吗?这几乎是所有到会者共同的愿望。
  “当然,大家都希望施工时间缩短,交通部批的是五年,然而,五年是什么概念?根据杭州湾的气候条件,每年只能施工一百八十天!还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杭州湾的海底出乎意料地复杂,这里打桩,那里的天然气就冒出来了,这可是世界造桥史上没有碰到过的大难题。现在,只能是一边打桩,一边放气。还有,2200吨的梁要架上去,这么大的吊装船还没地方造呢,就在开会前一天还在与浙江船厂协商呢,人家说没电我怎么造,我们的副市长余红艺保证:我给电。但是,我现在不能说提早一年或半年,这拍胸是吹牛。我心中的目标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
  ——所有听着的股东又一次频频点头。在座的都是实业家,都知道做事的艰难,能提前半年,很不错了。
  概算会不会超?
  王勇说得更坦率:“我们国家是第一次造这样的大桥,概算中的参数是不够正确的。
  “譬如架这个梁,是前所未有的,谁能预先估算正确?譬如打桩,一般的长江上的大桥桩与杭州湾跨海大桥桩就不一样;由于杭州湾自然条件不同,动用的船舶设备也不一样;现在我们定的设备施工定额是套用长江上的定额,真正在海上施工定额是多少谁也不知道;还有价格因素,这几年,材料涨了,钢材、水泥都在涨。因此,正确的概算还无法定下来。
  “我们现在是要打响这个‘世界第一’的品牌,用它生钱。”
  ——总指挥的大智大勇在这一句话里再一次得到体现。
  最后说的是海中平台。这是牵扯着许多人心的一件大事!
  “我本人认为,坚决要搞,因为类似的大桥还会有,但类似的海中平台不会有了。建成后有没有效益?我认为,越是搞得高级,越是有效益。我有三个方案,一是所有的股东共同投资,重新立项,收益共同回报;二是如果股东不一致,先由内部组成新的公司投资管理;三是所有股东反对的话,向社会征求投资方。”
  他笑着,补充了一句:“如果我有钱,我肯定投。”
  这句话将全场说笑了,也将七上八下的心全拢起来了。
  “一旦开工,没有回头箭,各位股东,资本金可要及时到位。”
  这幽默的一声吆喝,竟是这次别开生面的股东会的结束语了。
  但是,杭州湾永远不会风平浪静,另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悄悄地酝酿着……无论是王勇、金建明,还是在座的十一名股东,都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知识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过,分为:十年论剑、艰难的破冰之旅、谁能动大桥的奶酪等章节,这部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志性——“世界第一桥”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不能断定它“后无来者”但可以骄傲地说它“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奇迹的创造过程,是何等的珍贵。其珍,贵之所在,更在于这是两位作家书写的史志,它留下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时代观念冲突的活化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