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承诺引出的投资热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56
颗粒名称: 市长承诺引出的投资热潮
分类号: I253.3
页数: 6
页码: 105-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民营资本参与的原因和过程。当时,张蔚文市长为了能让杭州湾跨海大桥顺利立项,带着一批人,使尽浑身解数,四处奔走游说。
关键词: 跨海大桥 纪实 杭州湾

内容

从大桥建设的第一天直至今天,许多人都曾经表示好奇:为什么大桥要动员那么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呢?是宁波的市财政资金不够,还是宁波市政府的观念创新呢?
  其实,一切源于张蔚文市长的一个承诺。
  当年,张蔚文市长为了能让杭州湾跨海大桥顺利立项,带着一批人,使尽浑身解数,四处奔走游说。当时,全国都在大上基础性项目,上级有关部门明白,手里捏着的笔一旦落下来表示同意,紧跟着的就是一连串含金量极大的圈圈去配套,那是在20世纪末,对这么大数目资金的项目毕竟顾虑重重呀。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张市长表态,只要你们批下来,我们不要国家投一分钱!
  这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了吧。我们揣想,后来大桥项目的终于批下来,与这个承诺不是没有一点联系。
  项目批下来的时候,张市长已经调任了。接任的是金德水市长。金市长年轻气盛,虽然也知道前因后果,但心想这么个举世瞩目的大项目,国家怎么能真的不出钱呢?按国家规定,补助总该有的吧。于是亲自跑到北京去争取。
  人家笑嘻嘻的,却毫无商量余地:“你们张市长说过的,只要批下来,不要国家一分钱。”
  一句话将金市长顶回来了。
  我们不清楚这位金市长是否知道张市长说的“不要国家一分钱”与后来北京有关部门所说的“不要国家一分钱”是两个概念,反正,他回来后就打消了向国家要钱的念头,决定自行解决。
  怎么解决呢?当时的选择很多,政府投资的公司很多,可以全部由国有企业买单,也可以走民间集资的道路。
  张市长曾经说过:“宁波的民营资本很发达,我们可以走民间集资的路子。”
  张市长敢于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
  其一,当时浙江民间资本的投资高潮正风起云涌。
  在浙江,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并不是新鲜事。
  请看一组来自媒体的数据:
  温州市近几年来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7亿元,其中100亿元来自民间资本。绍兴市几年内投入180亿元用于建设城市广场、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门户改造等一大批城市基本设施,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仅占10%,其他资金都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获得,民营资金占了很大部分。
  民营资本不仅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而且开始“上天入地”。2002年8月均瑶集团出资1.26亿元在新组成,的东航武汉有限公司中占有18%的,股份,成为国内首家入股航空公司的民营企业。2003年1月,中国民航总局又批准均瑶集团斥资6亿元购买宜昌机场,成为国内民营资本投资民航业的试点,首开国内民企收购机场先河,被人们称为“均瑶包天”。
  同年3月,温州民营企业家张朝荣以每年800万的价格买下湖北十堰市公交总公司十八年的经营权,又一次成为全国媒体瞩目的焦点。
  被称为“朝阳事业”的旅游项目中同样活跃着浙江民间资本。宋城集团投资35亿元兴建“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万向集团投资8亿元开发千岛湖旅游景区,开元集团投资淳安县城的半岛景区。
  一向被视为禁区的金融业也活跃着民营资本的身影。
  以下一组数字则是浙江省计委的统计:
  2002年,全省社会投资总额为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其中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非国有投资达到2316亿元,是1981年的126倍,年均递增27%超过了浙江省2000年全社会投资总额,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历史性地,达到了67%。因此,有专家说:浙江民间投资已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浙江民资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
  这一形势与浙江省委的引导有关,就在2003年,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对民间投资给予鼓励与扶持。
  它体现了政府一个重要的理念:政府不与民争利。
  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明确表示: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优势。杭州湾跨海大桥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国有资本唱主角的稀缺领域和传统垄断行业,民间投资不仅进入而且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向民间投资的大门将更加敞开。”这样的大气候无疑给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融资很大的启示。
  其二,宁波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宁波的企业家历来重视公益事业。
  先说那座让宁波人引以为傲的灵桥的建造过程。
  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汇流是宁波的独特风景,但也是个天然的屏障。这个屏障随着时代发展成了交通阻隔。无能的国民党政府坐视不动,于是在20世纪30年代,宁波商人自动发起民间筹款,建造灵桥。
  当时预算出来,竟要70万大洋,这可是笔巨款呀!但这么巨大的款项竟然由热心的宁波企业家及上海的宁波帮全力支持解决了——本地的企业家承担30%,上海的宁波帮承担70%。硬是凑足了款项。
  灵桥,是宁波用民资建造的三江口第一座大桥。也正因此,说起灵桥,宁波人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同样,那座新江桥的建造也记录着宁波人的爱心。
  1862年,英国商人台弗看到江北与中心城市两岸相隔交通不便,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出资架设了一座木质浮桥,然后向过往百姓收四个铜板“过桥费”。商人重利轻义,造桥为民是借口,收过桥费是实质,因此他在建造时只求省钱,浮桥质量很差,终于在第四个年头造成惨案。
  那一天,老百姓为了迎神急着要上大桥,面对汹涌而来的人群,英国商人不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却依然慢条斯理地收费,甚至无理打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人为拥挤,桥身不堪重负突然断裂,四百多人同时落入江中丧生,成了震惊全国的特大惨案。
  更可恶的是,造成此惨案的罪魁祸首英国商人台弗等人,不但不事抢救,还站在桥头看着落水的老百姓拍手大笑。
  看着中国人受欺凌人人悲愤交加,有热血企业家拍案而起,集资16000大洋,从外国人手中赎回了新江桥的主权。从此扬眉吐气,废除了“过桥费”。
  如今,我们有着更多热爱家乡、志愿投资建设的企业家,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走民营投资的道路呢?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收益。
  正如许多媒体所报道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预期效益很好,有专家预测,大桥投资十多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按照一般所拥有的二十五年的收费期计算,光大桥的过桥费就可以让投资者赚个盆满钵满。
  据分析,从交通流量调查预测,到大桥建成的2009年,车流量将达5.2万辆,2015年车流量将达8万辆,2027年车流量将达9.6万辆。按每辆55元收费计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在税前和税后分别可达8.03%和10.1%,按投资回报期14.2年计算,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些数字对读者来说也许显得过于枯燥了,但是对投资者来说,它却是鲜活的、生动的,每一个小数点都充满着诱惑力。
  而且,这还不算附加值呢。除了过桥费,大桥建成通车后还将形成另一块收益——我们且称它为“大桥经济”——加油、车辆维修、餐饮等,以及与上海直接连通带来的周边土地增值、就业增加、商机增加等。看来,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多多呢。
  因此,当许多民营资金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时,蕴藏着勃勃商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
  2001年7月23日,宁波市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创立暨首次股东会议在慈溪市杜湖山庄郑重举行。30个亿,分配给宁波的为27亿元,宁波再将这27亿元按比例分给各家业主,分六年逐步到位。
  2001年8月,代表宁波方90%股份的宁波市杭州湾跨海大桥投资开发发展有限公司成立。9月,宁波方与占10%股份的嘉兴方组建了宁波市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
  宁波方的投资公司由三家组成:
  宁波交通投资公司股份为45%。
  雅戈尔公司股份为45%。
  以浙江海通公司为主的五家民营企业组成的慈溪建桥公司占股份10%。
  这就是日后举世瞩目的大桥民营投资的雏形。
  很顺利,很爽快。
  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在美好愿望下握手合作的政府与民营企业,
  在大桥建设长长的五年中,不可避免会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利益之争。那天,当几家业主与大桥指挥部成员围坐一桌高高兴兴举杯庆贺时,无论是总指挥王勇,无论是分管融资的副总指挥金建明,无论是在座的民营企业家,或许都没有想到,从此他们会很不情愿地成为全国媒体乃至全世界媒体追踪的热点。

知识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过,分为:十年论剑、艰难的破冰之旅、谁能动大桥的奶酪等章节,这部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志性——“世界第一桥”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不能断定它“后无来者”但可以骄傲地说它“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奇迹的创造过程,是何等的珍贵。其珍,贵之所在,更在于这是两位作家书写的史志,它留下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时代观念冲突的活化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