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克代尔悖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51
颗粒名称: 斯托克代尔悖论
分类号: I253.3
页数: 5
页码: 078-0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斯托克代尔悖论”是世界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解说,即是: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关键词: 跨海大桥 纪实 杭州湾

内容

“斯托克代尔悖论”是世界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解说,即是: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是呀,生活中有多少难以预料的困难!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会无数次地经历失望与打击,经历无缘无故的挫折,可能生病,可能受伤,可能发生事故,可能失恋,可能在政治风波中下台……斯托克代尔告诫人们,将人们区分开来的不是困难的有无,而是对待它的态度。“斯托克代尔悖论”是所有创造奇迹之人的一个缩影,所有实现卓越的人或单位,都是诚实而努力,面对现实,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
  也许我们能说清大桥建设者在技术上有多少创新有多少成果,但是,我们无法说清为了大桥他们遭遇过多少委屈,攻克了多少难关!为了跑下项目,必须与许多单位协调,向他们汇报。用一些跑项目的同志的话来说:这都是一座座山呀!国家的审批环节多,责任交叉,政策意义上的法人责任制还没有到位。这一切都给大桥的顺利进展带来重重障碍。
  大桥的建设者们在开始与天斗与地斗之前,不得不坚韧地开始这一场特殊的战斗。
  2002年4月,好消息终于来了:国务院会议通过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国家计委就正式发文了。拿到这个盼望已久的红头文件,宁波人欣喜若狂!真快呀!若是按常规,过他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国家计委再将文件批下来也是有可能的呀!
  雷厉风行,真是国家计委水平!被有些部门东拖西拦弄怕了的宁波人,对此真是说不尽的感激!
  但是且慢高兴,新的矛盾在人们毫无知觉之间又悄悄地出来了。
  这时,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来到秦山核电站视察。
  得到消息,王勇与殷志远一起高高兴兴赶到北岸海盐的桥址所在地见他。对这位领导,宁波人始终心存感激,如果不是他大力支持,只怕大桥至今还在纸上。
  当时,大桥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只有一块标志着大桥桥址的石碑像模像样地立在那里。王勇意气风发地指点给他看,这桥方向在哪儿,造好后将会是怎么个模样。王勇将远景讲得头头是道,张国宝看着听着脸带微笑。毕竟,这些年来,他一直是这大桥的积极支持者。
  王勇一边指点,一边再三感谢他,感谢国家计委对大桥的支持。
  然而,风云突变,张国宝突然转向他,将脸一沉:
  “你还这样说呢!我问你,造这座大桥对潮汐有没有影响?一批专家向总理写信,说这座大桥选址不对。”
  王勇当头吃了一闷棍,大惊失色,这才知道,原来,他来看大桥桥址是别有用意呀。
  张国宝继续说:
  “专家反映你这个大桥的选址已经破坏了当时选定的钱塘江潮汐发电的地址,总理叫我们来看看,浙江省必须有一个说法。”
  听得他俩一头冷汗!好险呀!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国务院立项之前,大桥立项肯定又过不了关。谢天谢地,幸亏立项已经立好了。
  但是第二步的“工可”报告还是要国务院批的呀!
  两人面面相觑,心事重重。
  还是王勇镇静,先问张国宝的行程安排。知道他先去秦山核电站,然后晚上到杭州,吕祖善省长要请他吃饭。
  于是两人跟着他先到了核电站,将他所说的那封信复印好。
  将信拿到手一看,急了,领头签名的原来是我省的一名著名专家!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了。
  信中所提出的问题很尖锐,说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选定的位置正好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定下的潮汐发电站的位置,有它没我,有我就没有它;信里又算了一笔经济账,根据他们的估算,造潮汐发电站每年能有几亿收入,现在因为造大桥就会让这笔巨额收益打了水漂;而且,他们认为大桥将对整个杭州湾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信中最严重的一条是:周总理美好的设想在造此桥之后将会变成空想。
  写信者因此要求朱镕基总理紧急叫停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后患。
  口气很严重呀!这可关系到你现任总理与前任总理的关系问题,你不得不认真对待吧!
  王勇赶紧再看下面的总理批示。朱镕基总理的口气倒是客观的:
  “请国家计委阅处。”
  ——这就是说,你必须给总理一个说法。估计日后国务院讨论杭州湾跨海大桥时,这个问题一定会提出来。
  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专家。他俩一边向市委书记黄兴国汇报,一边立即赶往杭州,在车上就给专家们打电话,把浙江几个有关潮汐发电的专家都请来。
  下午,一个十来个人的紧急会议在浙江省河口研究所的会议室召开。
  专家们一听,说:是有这么回事。在1958年左右,有人提出浙江的钱江潮是世界上最好的潮汐能,可以利用潮汐发电。当时周总理对专家的意见很重视,就说:这里要留好位置。
  不过,第一,这个位置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点,而是泛指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离跨海大桥还有5公里,更不是在大桥的位置。
  第二,按照目前世界上潮汐发电的趋势来看,总的还是处于试验阶段、摸索阶段。法国曾经搞过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工程,2.4万千瓦,到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后来浙江台州搞了个0.32万千瓦的,成了全国之最,世界第三。杭州湾潮汐电站的规模是百万等级的,要建造这么大的电站还有很多难题呢。而且潮汐发电成本相当高,要大大超过火力发电及其他能源发电的价格。因此,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
  第三,如果要潮汐发电还必须筑一个大坝。但是,如果真的在这里拦一座大坝,对整个上游的生态将会带来严重影响,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将不复存在。造了大坝,整个杭州湾的生态都会发生变化。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毕竟是专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个一清二楚。听了这些意见,王勇与殷志远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下来。他们赶紧将专家们的意见整理成文。晚上吕祖善省长请张国宝吃饭时,这份材料火速送到了他的手里。
  张国宝一看愣住了:“你们的速度这么快呀!”
  这可是殷志远用奥运会的速度赶出来的呀!
  ——这个殷志远是个实干家。为了大桥,他默默地作出了许多奉献。曾有人对我们说:你们写大桥的前期工作,两个人不可不写,一个叶承垣,一个殷志远。为了大桥,他俩一个到处喊,造舆论,一个到处跑,做实事,两人都功不可没!
  毕竟是高层领导,又是国家计委的,数字概念极强,张国宝拿着材料只翻看了几段就一目了然,笑着说:
  “我同意这些意见,但是必须由省计委形成正式文件,你们用正式的文件报到国家计委,由我们再报国务院。”
  其实,这位大主任一看到专家们写给总理的那封信,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这一类型的干部,全国地图就像是装在他们脑子里的,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发生的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更是看得入木三分,你只要稍有疑虑,他立即能判断出症结所在。之所以要王勇拿出材料来,是因为他必须对上有个说法。
  与此同时,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紧急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请来商量。决定马上打电话给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
  ——为什么通过省人大常委会这条线?因为这位领头写信的专家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嘛。主任与副主任总是容易沟通些。
  李泽民是主战派,他是极力主张造这座大桥的,也曾多次到大桥去看过桥址。一听这情况,他立即将那位写信的专家请来了解情况。
  那位专家听了李泽民的详细分析,才如梦初醒,后悔不迭。他其实也是抱着一颗爱乡之心呀!
  这场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当我们今天在键盘上敲打着这些风波时,它们似乎只是一个个故事,但是,我们又怎么能忽视呢?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信念!
  正是有着“斯托克代尔悖论”所说的那样的信念,他们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知识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过,分为:十年论剑、艰难的破冰之旅、谁能动大桥的奶酪等章节,这部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志性——“世界第一桥”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不能断定它“后无来者”但可以骄傲地说它“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奇迹的创造过程,是何等的珍贵。其珍,贵之所在,更在于这是两位作家书写的史志,它留下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时代观念冲突的活化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