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基础夯结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49
颗粒名称: 将基础夯结实
分类号: I253.3
页数: 5
页码: 070-0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底国务院第118次总理办公会议召开时,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与其他许多项目一起被列入讨论。大桥指挥部的所有指挥那几天都有点心神不安,毕竟,这是大桥项目第一次往上报。市长金德水就急着让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殷志远去打听消息。殷志远带人马上赶到北京了解情况。
关键词: 跨海大桥 纪实 杭州湾

内容

此刻,能不能立项是关键的关键。省、市领导都在焦虑地盼望着,这成了大桥指挥部最大的心事。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大桥的立项注定是一波三折。
  2001年底,国务院第118次总理办公会议召开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一项目与其他许多项目一起被列入讨论。
  “那是12月19日。”吕忠达后来相当肯定地对我们说。成天埋在一大堆数字里的他,居然对这个日子这么念念不忘,为什么?这让我们有几分纳闷。但当我们了解全过程后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这一次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让大桥指挥部经历了一场大悲大喜。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要讨论的消息传来,大桥指挥部的所有指挥那几天都有点心神不安,毕竟,这是大桥项目第一次往上报,能一次闯关成功吗?
  谁也不敢乐观。
  整个宁波市都在着急。于是,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刚结束,市长金德水就急着让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殷志远去打听消息。
  殷志远带人马上赶到北京了解情况。了解到的情况很乐观: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上提出了三个问题,认为“杭州湾跨海大桥跨度大,地处杭州湾口,要对建桥后给杭州湾沿线港口、钱塘江观潮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以及工程设计方案慎重进行研究”。
  结论呢?大家关心的是结论。
  对方原汁原味地转述:“总理最后表态说:就这样了。”
  “就这样了”——这是什么意思呢?是成还是不成?
  殷志远还是有点将信将疑,追根究底,再问。
  “当然是通过了的意思呀。”人家很乐观地笑着说。
  紧接着,又从其他渠道来了消息,似乎都很乐观。参加会议的几个人对总理的表态理解很一致,“就这样了”就是“通过了”。
  大家欢欣鼓舞了一番。
  不过,因为正式文件没有下,王勇多了个心眼,叮嘱不到最后正式公布、万无一失、绝对有把握,大家谁也不许声张,只许偷着乐。
  偷着乐也是乐。那几天,大桥指挥部的几个正副总指挥好好地醉了一场,一个个春风满面,走起路来脚步轻松。
  然而只是乐了几天,很快,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纪要下来了,大家一看傻眼了,话倒还是这么三句话,结论却跟想象的截然不同。
  “就这样了”的意思——原来是要求针对会议上提出来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继续论证评估,继续补充材料!
  嗬嗬!原来任何一句话都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的!
  宁波人一下跌到了失望的深渊。
  消息传来,王勇心里甭说有多难过,不过还得先安慰大家,他充满激情地给下属鼓劲打气:
  “要求补充材料就是好消息,就有戏。至少说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没有否定,说明对大桥很重视嘛。而且,不断补充材料的过程也是反复检验我们准备工作的过程,要在杭州湾上面造桥,毕竟不是儿戏,它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要借此机会将基础夯得结结实实的!”
  翻来覆去一句话:这不是坏事是好事!
  不管是坏事还是好事,吕忠达他们必须收拾自己的心情再次检验自己的方案,于是大家根据上面的要求又忙乎了好一阵子。
  没过多久,一份更加简明扼要且充满科学性的报告交到了国家计委。
  很快,这份洋洋四千字的报告以国家计委〔2002〕499号文件形式被递交到了总理手里。
  现在,让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建设对沿线港口有没有影响?
  没有。
  因为在设计时,大桥桥位和跨度、净空已充分考虑到对沿线港口的影响。它选择的是对港口影响最小的乍浦方案,该方案避开了深水港发展区域,给乍浦港的远期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它也不会对通航带来阻滞。根据交通部对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航净空的批复,已经给远期桥下通航能力的提高留着充分的余地,也完全能满足上虞港、杭州港等上游港口的需要。
  再则,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桥轴线上、下游各500米范围内,涨、落急流速变幅小于5%,4公里以外基本没变化。
  因此,建桥对乍浦港及乍浦至秦山航道基本没有影响。大桥也不会影响杭州湾沿线港口的运营和规划建设。
  然后回答第二个问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的建设对钱塘江观潮有没有影响?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钱塘江大潮以其壮观的景象,名扬天下。它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印度的恒河,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涌潮之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建造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无疑将是一个世界奇迹,可是,我们千万不能在创造一个世界奇迹的时候毁了另一个世界奇迹!
  这一难题交到了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所的专家们手里。
  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的术语是这样表述的:
  涌潮是入海河流河口的一种特殊潮汐现象,是水位骤然升高的涨潮波前峰。钱塘江涌潮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涌潮。它的形成有两大基本因素:(1)杭州湾是典型的喇叭形海湾,河宽收缩率很大,外口宽达100公里,向内断面仅为20公里。这一收缩使潮波能量积聚,潮差增大。(2)钱塘江河口澉浦往上游沙坎堆积,河床迅速抬高,水深急剧变浅。钱塘江在高阳山(大桥推荐桥位上游约32公里)附近开始形成涌潮,高阳山即起潮点,涌潮在上溯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大,至海宁盐官达到最大,成为天下奇观钱塘江涌潮。
  那么,这两大因素会不会因为造桥而发生变化呢?
  为了获得有充分说服力的科学依据,专家们决定采取实体模型涌潮模拟方法进行研究。模型实验数据全部自动采集,在实体模型中模拟出涌潮的形成和发展,以便准确地得到建桥前后潮头高度的变化。
  在这个模型中,钱江潮还是在高阳山一带起潮,在八堡、新仓一带成为壮观的“交叉潮”,在盐官形成整齐的“一线潮”,在老盐仓出现“回头潮”……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通过专家组的鉴定大桥对钱塘江大潮的影响为0—2厘米钱塘江大潮的平,均潮高为2—3米,也就是说大桥对大潮的影响在1%以内。
  2厘米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也是常人的肉眼看不见的。
  这一科学的结论让总理放心了,让环境保护主义者放心了,也让全国人民放心了。
  总理关心的第三个问题是: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是否可行?
  答复是肯定的。
  根据杭州湾特定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条件是许可的,不存在不可克服的技术难题。依靠国内桥梁设计、施工队伍和技术,完全能够将杭州湾跨海大桥高水平、高质量地建成。
  当然,由于大桥总体上处于海洋性环境,大桥结构的耐久性和防腐措施是下一步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工程设计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将进一步优化。
  ……
  如果你细细读过那个报告,你一定会感到,那是一份扎实的报告。几乎每一个数据、每一句话的背后,都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调查研究与科学实验,它是科学求实精神最好的体现!
  那又是一份充满着热切盼望的报告,字里行间透露出建造大桥不可动摇的决心与信心!
  而当报告以国家计委出面时,当上面郑重其事地签上了张国宝的名字时,在杭州湾建造一座跨海大桥,已经不仅是浙江的事,它已经是国家计委对整个大局发展的智慧考虑与策划!
  现在,这份报告已经妥善地被保存在大桥指挥部的档案室里,它是大桥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

知识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过,分为:十年论剑、艰难的破冰之旅、谁能动大桥的奶酪等章节,这部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志性——“世界第一桥”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不能断定它“后无来者”但可以骄傲地说它“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奇迹的创造过程,是何等的珍贵。其珍,贵之所在,更在于这是两位作家书写的史志,它留下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时代观念冲突的活化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