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适的人上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47
颗粒名称: 让合适的人上车
分类号: I253.3
页数: 5
页码: 059-0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勇于2001年3月18日走马上任,他的第一件事是搭班子。由于宁波的造桥人才实在太少了,王勇的理解是先让富有团队精神、富有奉献精神的人上车,组建卓越的管理团队,一旦有了合适的人选,他们必然会选择通向卓越的最佳路径。当时宁波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都十分支持王勇。凡是王勇点的将,都毫不犹豫表示同意。
关键词: 跨海大桥 纪实 杭州湾

内容

2001年3月18日,王勇走马上任。
  这一天还是个星期天。法定休息日。
  但是对他来说,从此没有休息日这个概念,他的脑子里只有大桥。
  第一件事是搭班子。
  要深入下去,要把事情真正做起来,得有一帮子精兵强将。
  然而宁波的造桥人才实在太少了,不仅是造桥人才缺乏,这么大工程的管理人才宁波也不太有。宁波最有名的灵桥是由德国工程师测量,由英国人设计,最后由德国西门子洋行中标工程承包的。宁波三条江上后来的八座桥倒是自行设计、自行建造,但是,它是在江上,而现在是在大海上呀!如果你强调要这方面的人才,无疑是自断后路。
  怎么办?王勇心中无数。
  思考的结果是: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再选择通往卓越的最佳路径。
  先人后事,还是先事后人?这是当前管理学中的两大不同理念,我们常常习惯于先确定汽车开往哪里去,设计好道路,然后再召集精明强干的帮手实现愿景。但是,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却是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组建卓越的管理团队,一旦有了合适的人选,他们必然会选择通向卓越的最佳路径。
  什么是合适的人选?
  王勇的理解是富有团队精神、富有奉献精神的人,他可能在业务上不是最强,但“德”一定要好。因为,你可以教会一个农民如何炼钢,但你却无法教会一个人如何恪守职业道德,如果他一开始就不具备的话。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宁波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都十分支持王勇。凡是王勇点的将,都毫不犹豫表示同意。组织部长郁义康还特意关照他:你必须调自己熟悉的干部——郁义康是从多年从事组织工作的经验中、从中国特定的环境出发说这句话的,他很担心肩负着一个重大工程的班子最终却不得不将精力耗在扯皮上。他的忠告很起作用,与王勇的想法不谋而合。若是说,原来王勇还有点担心人家说三道四,经郁义康一点拨,越发坚定了信心。
  当时正是机构改革之际,他颇有远见地向市委要了三条政策:
  一是市里专门留出五十个名额给市重点工程建设配备干部用。
  这就意味着,借来的干部不占用原来单位的编制,不影响放行单位。这为指挥部抽调人员从政策上开了方便之门。二是指挥部作为事业编制,不作企业编制。这条看上去似乎有点观念保守,但却体现着王勇的深谋远虑——此举有利于吸引全国各地人才前来参加大桥建设,让人家到企业去毕竟有点心慌,尤其是高级人才。后来,这一条果然发挥了很大作用,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有用之才。
  三是凡在大桥指挥部提拔的职务,原单位要认账。
  这是王勇才会想出来的点子。他在市交通委工作时,常常看到因工作需要,一些很优秀的同志被借了出去,回来后,人家提拔了,这些同志却失去了机会——他们在外辛辛苦苦四五年,回来却是一场空。王勇心里为他们暗暗抱不平。所以他说:不能让好同志吃亏。在我这里提拔的,原单位要承认,待遇要加上去。
  这一条解除了借调人员的后顾之忧。
  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三条啊!办事多为他人着想,这就是王勇,这就是王勇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他能团结大家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原因所在!
  所谓合适,还在于要让来的人有一个适合发挥他专长的工作。
  需要有一个人来搞政策处理的。这个人必须能与慈溪方方面面,也能与嘉兴方方面面打交道。
  ——他调来了曾经当过慈溪市副市长的方夏平。
  方夏平长得一表人才,像极了《生死抉择》里的男主角,不过说起话来要比那位男主角风趣幽默,自己不笑,逗你笑疼肚子。许多难解难分的矛盾有时就这样在轻松愉快中解决了。让他来搞协调工作实在是选对了人。后来,王勇调任宁波市常务副市长,他就成了“当家和尚”,坐镇大桥,将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让王勇这个总指挥在外也放放心心的。
  需要有一个搞技术的。
  这个人可是关键呀!大桥怎么造,至少一半要靠他的脑袋了!
  张蔚文市长特地向他推荐了吕忠达。
  吕忠达长得特知识分子,斯斯文文的,白白净净的,戴一副表示高智商的眼镜,而且,不爱喝酒,不爱抽烟,每逢聚会,饭桌上其他几个指挥眉飞色舞、妙语连珠,他却只是微笑地坐着做观众。
  但这个说话不多的人,业务能力却很强。他办事心很细,考虑问题很周到,到任后,大桥南北两大处工程全是他在打理。因此王勇把他当宝贝。后来大桥搞“车改”,其他人都开开心心有了私家车,王勇却坚决不许吕忠达开车。结果是全指挥部就剩下王勇与吕忠达没参加“车改”。小伙子虽然手痒痒的,只好服从命令。
  需要有一个人专门搞融资的。当时为了争取批出项目,张蔚文市长一再承诺说不要国家一分钱。现在大桥开张了,这融资可是头等大事!
  他调来了当时在市财政局工作的金建明。
  搞金融出身的金建明很内行,最大的特点是精明,而且交际广泛,各种人都能称兄道弟地坐在一起,这两条恰是搞投资的人需要具备的素质。果然,后来在大桥几次融资风波中他起了很大的作用。
  金建明还身兼数职:宣传、工会、廉政建设,以及后来搞得轰轰烈烈的立功竞赛,一篮子都交给他了。当然,当时他没有意识到,他还是日后大桥新闻中见报率最高的人,因为他是大桥新闻发言人,一旦有点风吹草动,新闻记者们就如狼似虎地将他围住,亏了他处变不惊,总能机智应对。
  还网罗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副总工程师朱瑶宏。
  这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为了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宁愿抛弃高薪、高位回到宁波,正好被注重“德”的王勇物色来做副总工程师。他在大桥人缘很好,后来因出色的工作被提拔为副总指挥。
  工程管理处处长董孟。
  别看他长得文质彬彬,却是个敢于说话、敢于负责的角色,对人对己都铁面无私,在工程管理上很有一套。当年他负责宁波有名的通途路和段塘立交桥工程建设管理,路造好后,他不放心,自己先开着车上去试一试,施工单位都捏了一把汗——哪见过有这样验收的呀!这样的管理,工程质量自然过硬。七八年过去了,他有时还会去这段路走走看看,见路上没有一块碎板,心里很欣慰,觉得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老百姓。他后来也因工作出色被提升为总指挥助理。
  还有搞财务的严宏军。
  你若要严宏军说出一番大道理来,他可能会满头大汗,但讲到理财这门技术,他却绝对是一把好手,成千上万的资金进进出出,他拨弄得一清二楚,而且精打细算,为业主省了不少钱。他在融资中立了大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原来筹建处的朱国芳成了计划处处长。
  他可是个实干家,在前期跑项目审批中真可谓是“吃尽千辛万苦、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后来,大桥的许多项目的招投标也都是由这位从岱山引进的人才完成的。别看他的“灵桥牌”普通话让外来的工程队听得不明不白,整个招投标工作却做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原慈溪市人武部的政委蒋善平成了办公室主任,而原东海舰队的舰长何文宏成了副主任。
  这两个原来的武将都成了文官,乍一看似乎有点错位,但是日后他俩却都不负众望。只是蒋善平的枪变成了笔,每天考虑着如何规范制度,我们第一次前去采访,他就拿出一大堆已经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让我们看,有很厚很厚的一大叠呢!
  温和的何文宏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考虑问题却细心周到。每逢开饭,许多干部参加各种应酬去了,他的身影却总是在大食堂里转悠着——他在查看伙食情况。这个总管家似乎总是在大桥忙乎着,我们到大桥去,碰到他的次数最多。他的服务也十分到位,指挥部“车改”以后,公车数量骤减,用车紧张,但是他偏有这么个本领将它调度得井然有序,你什么时候要车,他总能变戏法似的替你变出来。
  许多人才汇聚到这面大旗下来了。
  6月27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行文,正式启用指挥部及各处室印章。至此,成立两年零八个月的筹建处完成了历史使命。
  王勇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工作,他将一群合适的人召集在自己身边,并给他们安排了合适的工作。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是他以后能取得成功又保持平衡的首要一着。

知识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过,分为:十年论剑、艰难的破冰之旅、谁能动大桥的奶酪等章节,这部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志性——“世界第一桥”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不能断定它“后无来者”但可以骄傲地说它“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奇迹的创造过程,是何等的珍贵。其珍,贵之所在,更在于这是两位作家书写的史志,它留下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时代观念冲突的活化石。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