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140
颗粒名称: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分类号: I253.3
页数: 5
页码: 017-0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宁波跨海大桥的历史和背景,第一个提出要造这座大桥的人是不确定的,因为有很多人都提出过类似的想法。这是一大群人的集体提案,第一个是个勇敢者,第二个是个聪明人,第三个是个机灵鬼,第四个是个充满智慧的策划高手,而第五个,则是个幻想家。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有见地的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多次向宁波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建议:最好在杭州湾造一座跨海大桥,缩短两者距离。同时,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也向宁波市领导提出“打通杭州湾通道,促进上海和宁波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 跨海大桥 纪实 杭州湾

内容

第一个提出要造这座大桥的人是谁?
  当我们提笔写这本书时,首先碰到的是这么个有意思的话题。
  也许是慈溪海边的一个孩子。当他拎着捡泥螺的小木桶,光着小屁屁,站在雨过天晴的海边时,看着对岸隐隐约约的城市,甚至似乎看见了来回走动的衣着华丽的人影,他羡慕地对小伙伴们说:我们造一座大桥吧。
  也许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当他挑着货郎担子在海涂地上走来走去卖东西时,当他看着海边每天兴兴旺旺的几十条货船穿梭般往来还满足不了需要时,他感慨万分地对商家说:我们造一座大桥吧。
  也许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他与恋人一起迎着猎猎海风,沿着大堤散步时,望着对岸的辉煌,他踌躇满志、豪情万丈,对恋人说:如果在这里造一座大桥,我要用自行车带着你,骑他一个来回。
  ——以上的情景可不是我们的杜撰,真的有不少人这么对我们说过。在我们的采访本上记下了许多人的名字,这些人都说过类似的话。
  因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命题在这里是不成立的。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它:这是一大群吃螃蟹的人,第一个是个勇敢者,第二个是个聪明人,第三个是个机灵鬼,第四个是个充满智慧的策划高手,而第五个,则是个幻想家——他可能在幻想造一座大桥的同时,已经幻想出在大桥的南端造一个大公园,里面有茶室还有绿色餐馆。
  可以这样说:造一座跨海大桥,是集体提案。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有见地的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多次郑重其事地向宁波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建议:最好在杭州湾造一座跨海大桥,缩短两者距离。
  这些宁波帮人士热爱家乡,他们太了解宁波人融入大上海的急切了。他们又都见多识广,感觉到造这座跨海大桥,无论是对宁波对浙江,还是对上海对整个长三角,都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
  与此同时,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也向宁波市领导提出“打通杭州湾通道,促进上海和宁波发展”的设想。
  于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学者,这个清瘦的老人,正直、热心,精力充沛,头脑相当灵活,常常听说一些五十多岁的人将电脑网络等新玩意儿视为洪水猛兽,而这位老人却在八十四岁开始学电脑,八十六岁开始建网站,九十岁还打算开“博客”——可想而知,这位老人不仅与时俱进,而且常常对许多问题的思考有着先见之明。这是位真正的智者。他一生都在为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奔走呼号。多年来为建造这座大桥更是呕心沥血。我们在后面还将提到这位可敬可爱的前辈。
  当年,他是以经济学家的敏锐,站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应该造这座桥。
  是的,打开地图,我们就能看到,杭州湾天堑把中国大陆经济社会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十六个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城市分隔成为南北两岸,毋庸置疑,它严重地阻碍了这个地区潜能的发挥。
  而如果我们在上面造一座大桥呢?
  那样,环杭州湾交通版图就将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由头重脚轻的V字形变成漂亮稳当的A字形。
  千万别小看了这一变动,这一变动可是颠覆性的!如此一来,从宁波驱车去上海,路程将缩短120公里,时间只需要两个小时。
  更重要的是,对全国来说,长三角的交通格局将出现质的变化,在沪杭甬之间将形成一个环形的金三角交通圈,上海与温州、台州地区的距离拉近,彼此交通不必再绕着杭州湾行走,浙东南和苏南距离拉近,苏州、无锡、常州和宁波、绍兴之间的距离将缩短到200多公里。
  同时,当宁波从交通末端变成交通枢纽时,大桥效应还将辐射到港口——北仑港。
  中国一共只有四大深水良港:大连的大窑港,福建的湄州港,广东深圳的大鹏湾,宁波的北仑港。号称“中国国际中转的四大中心”,其中又以北仑港最有发展前途,若是能建造一座杭州湾跨海大桥,建立起集疏网络,扩大腹地,使北仑港的触角能通向四面八方,将是盘活这一国家港口资源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着。
  北仑港盘活了,同时也有利于上海港口,使之加速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此时,中国的港口竞争力岂不大大加强?这样的大好事,于老先生能不力争吗?
  时光飞快地走到了20世纪90年代。
  那几年,刻刻都在关心着时事的宁波人敏感地看到,中国发生了一连串的对整个改革开放、同时也对宁波的改革开放有着很大影响的事情。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国内外宣布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重大决定。
  1992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要“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的黄金地带,它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和不到6%的人口,却在贡献,着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7%。宁波正处于它的南翼中心位置。
  1992年6月26日至29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会议。特别令宁波人振奋的是,在公路建设方面,首次提出要重点建设“三条北通道和两条南通道”,其中一条南通道就是上海—宁波—福州—汕头—深圳沿海干线公路。
  ——这可是宁波第一次与上海捆绑在一起,被正式写入了规划!
  虽然在那一个规划中,上海到宁波跨越杭州湾的通道只被定为滚装轮渡。但不管怎么说,有关部门毕竟已经下决心要打通这条通道。至于如何打通,什么方案才是切合实际的最佳方案,则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才能最后定夺。
  总之,这都是“利好”!一连串的“利好”!
  聪明的宁波人立即行动起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就像哈雷彗星一样,错过了,就要再等百年!
  1994年2月17日,徐观清委员在宁波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拟建宁波至上海跨钱塘江(杭州湾)大桥的建议”的提案,并建议“桥址可选择慈溪庵东至平湖乍浦西端”。
  ——事隔多年,当我们在已经造好大桥的今天,再来看这份提案时,不由得为它的前瞻性拍案!它竟然是如此正确!今天造桥的位置正是在他当初设定的地方。这与他的身份有关——他是宁波市交通委员会的规划处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一语中的。
  与此同时,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朱尔梅也大声疾呼,同时率领一批政协委员冒着凛冽的寒风前去慈溪海上实地考察。在隔一天召开的宁波市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宁波市人大代表钱国本等人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选址问题”的提案。
  高高大大的钱国本是慈溪人,是慈溪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大桥不通,他有切肤之痛呀!慈溪人,是宁波人中造大桥最积极的人。在后来的资金运作中,在支持大桥建设中,慈溪人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一年,代表团的团长是慈溪市委书记汤黎路,这是个干练而聪明的人,到慈溪上任当市委书记后立即就将造大桥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他的大桥情结是如此浓郁,即使是在他调任多年离开宁波后还念念不忘大桥,一心想再回来建造大桥。那一年,这个提案成了慈溪市代表团的重点提案,他郑重其事地专门将此提案向中共宁波市委书记做了重点汇报。
  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件大事,被正式提上了宁波市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

知识出处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跨越 杭州湾跨海大桥纪实》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经过,分为:十年论剑、艰难的破冰之旅、谁能动大桥的奶酪等章节,这部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史志性——“世界第一桥”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不能断定它“后无来者”但可以骄傲地说它“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奇迹的创造过程,是何等的珍贵。其珍,贵之所在,更在于这是两位作家书写的史志,它留下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时代观念冲突的活化石。

阅读